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中适合朗诵的名篇 关于孟子的名篇

2024-06-01m.verywind.com
诵读国学经典《孟子》名家名篇文章~

《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名篇】

  1. 梁惠王上

  2. 梁惠王下

  3. 公孙丑上

  4. 公孙丑下

【名句】

  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7.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8.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10.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1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12.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1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7.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 孟子的主要著作
  • 答: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 关于孟子的诗有什么 孟子的哲学思想介绍
  • 答:那么大家是否都知道孟子斥许行这个故事呢? 孟子斥许行也就是孟子对许行的批判,不赞成许行的主张。许行是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孟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相同。我们主要从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滕文公上》可以了解到许行的事迹,文中有“自楚之滕”,“南蛮鹊舌之人”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许行是...

  • 孟子代表作有哪些?
  • 答:孟子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 孟子高中语文文言文
  • 答: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

  • 孟母三迁的文言文诵读
  • 答: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 求适合朗诵的中文故事,两分钟左右,要有不同的角色对话。
  • 答: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

  • 求诗歌诵读比赛《孟子》串词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降于大任于斯人也)原文,翻译
  • 答: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 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所有课下注解!!一定要和书本一样!在线等...
  • 答: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

  • 孟母断织文言文的解释
  • 答: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寓意: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