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观书有感中心思想 《观书有感》的主旨是什么?

2024-06-02m.verywind.com
观书有感 中心思想~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作者是借池塘里的水可以源源不绝流动的原因,比喻读书时候的思维为什么可以连绵不绝.那是因为头脑有不断的书籍知识补充。

1、《观书有感》主旨是: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2、原文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
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4、注释
其一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其二
“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

宋代诗人作诗多议论,少形象,而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又名《泛舟》)却化议论为形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兴,寄托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读之见情趣,思之觉深邃。字面上,它描绘了两幅图景: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另一幅是,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这两幅图,作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四句短诗,颇显波澜,一比一衬,形象鲜明。

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的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积累坚实的基础?

朱熹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是同他的学问根底分不开的。他是位教育家、哲学家,他与程颢、程颐共创关于理气关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即“程

朱理学”。他勤奋好学,学问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

《观书有感》就是出自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独特感受。

  •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意思和道理是什么?
  • 答:5、《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事说理,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

  • 可以告诉我六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的中心思想吗?
  • 答:一篇是《龟虽寿》,作者曹操.选自《孟襄阳集》全诗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第七篇《浣溪沙》作者北宋政治家,教育家.振做精神第九篇《如梦令》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第十篇《观书有感》作者南宋哲学家,志在千里,又迎来了另一个困难,应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文学家朱熹暗喻人要心灵澄明,而是指向不顾...

  • 观书有感的古诗
  • 答:观书有感有两首诗,诗意如下: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

  • 朱熹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好事近》 《西江月》《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水口行舟 》《念奴娇》 《浣溪沙》《 鹧鸪天》《南乡...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25课的中心思想。
  • 答: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要勤读报,报纸有很多好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观书有感》: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

  • 一些有名的古诗
  • 答: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晓:天亮。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4.闻:听。5.闻啼鸟:听见鸟叫。---[简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

  •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后古诗翻译和中心思想
  • 答: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累4 wǒ了!~~...

  • 诗歌题目有哪些
  • 答: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4、 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

  • 关于四季的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每个季节的都要一首
  • 答:(朱熹《观书有感》)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诗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

  • 古诗《春日》的诗意和中心思想
  • 答:《春 日》 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