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大学和中庸的作者是谁? 大学中庸是谁写的?

2024-06-02m.verywind.com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作者是谁啊?~

《大学》作者曾子;
《中庸》作者子思,即孔伋,
孔子的孙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纂。

《大学》概述
大学读本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一、回答:《大学》的作者传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中庸》的作者战国时子思。
  二、扩展知识:
  1、《大学》简介:《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传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中庸》简介:《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何谓“中庸”?汉儒郑玄说“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最通俗的解释即,去两端,取中间;用朱熹所做《中庸章句》的说法,即其师程颐所说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朱熹又自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3、朱熹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4、四书简介: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汉族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汉族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局限性。

《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一、关于《大学》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二、关于《中庸》

《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程颐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子思(公元前483~前402年),孔子之孙,他是战国初人,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但就其内容考察,此书不可能成于《易传》之前,至少是同时代的作品。而且“孔门心法”的说法也不确切,因为孔子当时还没有这样深刻系统的思想。为了弥缝其中的矛盾,朱熹作《中庸章句序》时将其加以虚化,不提孔子,并将这种“心法”的由来上推至尧舜。朱熹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人,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相传是曾子作,<中庸>是子思所作.

  • 中庸和大学的作者是谁
  • 答:《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各书的简介
  • 答: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 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 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

  • 大学与中庸是什么样的两种书
  • 答:回答:《大学》一书,就是成人教育课本。大学从表面上读来只不过是讲明了让人学习的顺序而已,但从深里讲,却是一本政治哲学书籍。 中庸一词本出自孔子,他的孙子子思作《中庸》一书。如果以大学为基,则中庸为本。 中庸首先是一本哲学书籍,里面展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的思想。观乎天则返乎诸身,修身而已。

  • 大学和中庸的作者是谁?
  • 答:一、回答:《大学》的作者传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中庸》的作者战国时子思。二、扩展知识:1、《大学》简介:《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传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

  • 1.《大学》.《中庸》.作者是谁 2.范进中举出自《?》 3.小学语文实践...
  • 答: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2 《儒林外史》 5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作者是谁啊?
  • 答:《大学》作者曾子;《中庸》作者子思,即孔伋,孔子的孙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纂。

  • 《论语·大学·中庸》的作者
  • 答:《论语》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大学》《中庸》都是从《礼记》抽出独立成篇的,作者是子思,孔子之孙。(也有人认为是曾子与子思合著)

  • 大学和中庸是一本书吗
  • 答:《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

  • 谁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 答:朱熹,朱熹作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非常重视“四书”的研究,倾注一生心血探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学是朱熹经学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朱熹的经学体系中,“四书”重于“六经”,“四书”学地位高于“六经”学。朱熹一生对四书用力最勤,下功夫最多。他整理编辑了北宋和南宋...

  •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各是谁所著?都讲些什么的?
  • 答: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 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 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 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