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

2024-05-18m.verywind.com
文言文中都有哪些句式?~

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奈地坏何?”是倒装句,正确的句式应该是“以何奈地坏?”当介词宾语后面有否定时,一般都倒装。“奈何忧崩坠乎?”是正常的语序吧。奈何在这里只是一个语气词。

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定语后置
3、 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句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6、 全石以为底 判断句
7、 何以战 宾语前置
8、 忠之属也 判断句
9、 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
10、 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11、 余将告于莅事者 状语后置
12、 叫嚣乎东西 状语后置
13、 苛政猛于虎也 判断句
14、 吾尝疑乎是 状语后置
15、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 状语后置
16、 书非借不能读也 判断句
17、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18、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判断句
19、 非独书为然 判断句
20、 天下物皆然 判断句
21、 若业为吾所有 被动句
22、 其切如是 判断句
2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判断句
24、 环滁皆山也 判断句
2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判断句
26、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状语后置
27、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状语后置
28、 作亭者谁 判断句
29、 山之僧智仙也 判断句
30、 名之者谁 判断句
31、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状语后置
3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判断句
33、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盘的话
34、 至于负者歌于途 状语后置
35、 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
36、 以为莫己若 宾语后置
3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状语后置
38、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判断句
39、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判断句
40、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判断句
41、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判断句
42、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 状语后置
43、 受气于阴阳 状语后置
44、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状语后置
45、 此其自多也 判断句
46、 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47、 月出于东山之上 状语后置
48、 客有吹洞箫者 判断句
49、 何为其然也 疑问句
50、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51、 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52、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5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状语后置
54、 托遗响于悲风 状语后置
55、 逝者如斯 判断句
56、 盈虚者如彼 判断句
57、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判断句
58、 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59、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60、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
6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6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
63、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判断句
64、 于人为可讥 判断句
65、 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句
66、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67、 ]名成于前 状语后置
68、 德垂于后 状语后置
69、 治之至也 宾语前置
70、 何取于水也 宾语前置
71、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
72、 可立而待也
73、 观于海者难为水
74、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75、 君子之志于道也
76、 天下莫柔弱于水
77、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78、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79、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80、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81、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82、 快哉此风
83、 将何往而非病
84、 将何适而非快
85、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86、 振之以清风
87、 照之以明月
88、 此物故非西产
89、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90、 死何益
91、 不中于款
92、 问者爇香于鼎
93、 掭以尖草
94、 得其尸于井
95、 村中少年好事者
96、 戍卒叫,函谷举
97、 灭六国者,六国也
98、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99、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00、 妪,先大母婢也
101、 受地于先王
10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3、 非若是也
104、 此庸夫之怒也
105、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106、 休祲降于
107、 尝射于家圃
108、 何陋之有
109、 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110、 故不我若也
111、 吾又何能为哉
112、 官理非吾业也
113、 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

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 吾谁与归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 全石以为底
7、 何以战
8、 忠之属也
9、 战于长勺
10、 夫战,勇气也
11、 余将告于莅事者
12、 叫嚣乎东西
13、 苛政猛于虎也
14、 吾尝疑乎是
15、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
16、 书非借不能读也
17、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18、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19、 非独书为然
20、 天下物皆然
21、 若业为吾所有
22、 其切如是
2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4、 环滁皆山也
2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6、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7、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8、 作亭者谁
29、 山之僧智仙也
30、 名之者谁
31、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3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3、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34、 至于负者歌于途
35、 行者休于树
36、 以为莫己若
3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8、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9、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40、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41、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42、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
43、 受气于阴阳
44、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45、 此其自多也
46、 游于赤壁之下
47、 月出于东山之上
48、 客有吹洞箫者
49、 何为其然也
50、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1、 固一世之雄也
52、 而今安在哉
5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4、 托遗响于悲风
55、 逝者如斯
56、 盈虚者如彼
57、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8、 又何羡乎
59、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0、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6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3、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4、 于人为可讥
65、 此余之所得也
66、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7、 ]名成于前
68、 德垂于后
69、 治之至也
70、 何取于水也
71、 是之取尔
72、 可立而待也
73、 观于海者难为水
74、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75、 君子之志于道也
76、 天下莫柔弱于水
77、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78、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79、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80、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81、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82、 快哉此风
83、 将何往而非病
84、 将何适而非快
85、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86、 振之以清风
87、 照之以明月
88、 此物故非西产
89、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90、 死何益
91、 不中于款
92、 问者爇香于鼎
93、 掭以尖草
94、 得其尸于井
95、 村中少年好事者
96、 戍卒叫,函谷举
97、 灭六国者,六国也
98、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99、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00、 妪,先大母婢也
101、 受地于先王
10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3、 非若是也
104、 此庸夫之怒也
105、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106、 休祲降于
107、 尝射于家圃
108、 何陋之有
109、 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110、 故不我若也
111、 吾又何能为哉
112、 官理非吾业也
113、 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

1、定于后置
9、谓语前置
17、省略谓语
50、反问句,被动句
82、谓语前置
105、强调句
我挑几个有代表性的。。。你奶奶的太多了,你少选几个我来回答你的!

  •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八种句型
  • 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l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l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史记·淮阴侯列传》)l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信陵君窃符救赵》)l 战者,必然之势也。(《教战守策》)l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请举例子说明,如何区分?
  • 答:一、【 判断句】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为”等等.者,助词,与前面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的人(或东西)”;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可译为“了”,或可不译.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 陈胜者,...

  •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请举例子说明,如何区分?
  • 答:《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

  • 古文的句式结构有哪些
  • 答: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

  •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型
  • 答:4.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1.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有肯定助词。 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2.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 文言文句式
  • 答: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6、 全石以为底 判断句 7、 何以战 宾语前置 8、 忠之属也 判断句 9、 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 10、 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11、 余将告于莅事者 状语后置 12、 叫嚣乎东西 状语后置 13、 苛政猛于虎也 判断句 14、 吾尝疑乎是 状语后置 15、 随园主人...

  • 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 答: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 文言句式有哪些啊?
  • 答: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有:(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都有什么特点
  • 答: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

  •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详解,尤其是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 答: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