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东坡都被贬了,穷困潦倒的,怎么还有猪肉吃?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一个人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人情味”上。国画大师张大千曾这样教导弟子:“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他又哪里能学好艺术呢?”

  


提到古代的美食家,就一定会想到苏轼。毕竟有很多名菜都是苏轼创立的。

苏轼的一生很坎坷,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生活贫困潦倒。但他没抱怨,将人生十分的不如意,化作自己十分的热情,不仅走哪吃哪,还自己上手做。

所以苏东坡爱吃也就出了名,甚至还吃出了一些名堂,将吃变为一门艺术。

甚至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式: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等等,不一而足,可见他在美食上的贡献,绝对不比文学贡献小。

  


比起其他炫耀钟鸣鼎食的吃货,苏轼很朴实。

他自己讲述,东坡肉的配料很简单,姜片,葱,黄酒,酱油,糖。在那时期,人们多是吃羊肉,猪肉算是蛮廉价的,而苏东坡先生被贬时,能吃到猪肉就算是一件幸事了。

相传古时贵族之家不吃猪肉的,认为猪肉是下等饮食,只有下等人才吃猪肉。

但是苏轼不仅很爱吃猪肉,甚至写下一首《猪肉颂》为猪肉伸冤: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的豁达从他描写美食的词中就能看出。

他在岭南时,买不到羊肉,只买得到羊骨头。还很高兴地写信吹嘘,说羊骨头用酒略烤,其间碎肉,如吃螃蟹,有钱人不懂这种快乐。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虽是被贬,但苏东坡性情豁达乐观,以吃为乐,为了这荔枝,都”不辞长作岭南人”。

  


从《苏轼词传》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豁达开朗的性格,他智能优异,心灵更是天真无邪。在才俊辈出的北宋年间,东坡先生的诗、文、词、书、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面对困境,有人活成一道光,有人活成一道菜。

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鱼以及东坡肉,其实也是苏轼的人生注解。

所以,苏轼被贬后,并没有生活的贫困潦倒,倘若真如此,世间当真再无东坡肉!

  


没人能那么完美地将“做饭”与诗词情怀结合在一起,他是其一。

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词、文、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与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所以,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

人生就是一场谨慎的旅行,所谓的盛大,或者凋零,都是匆忙的过往,如欢歌前行。

就像名垂千古的苏轼,即便生活再困难,境遇再坎坷,苏轼依然是苏轼。

苏轼一生,可谓是一生豪放,放荡不羁,所以他的词就是这样,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苏轼经历了风雨,看到一些场景后,即兴写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让后人加以赞叹!



  • 苏东坡都被贬了,穷困潦倒的,怎么还有猪肉吃?
  • 答: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鱼以及东坡肉,其实也是苏轼的人生注解。所以,苏轼被贬后,并没有生活的贫困潦倒,倘若真如此,世间当真再无东坡肉!没人能那么完美地将“做饭”与诗词情怀结合在一起,他是其一。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词、文、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

  • 苏东坡被贬到小地方,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妾室?
  • 答:他经常被贬谪又是何缘故呢?首先苏轼入仕后,这样一个大有才华的人自然会吸引了朝中其他官员的注意,但是官场就像战场一样充满着斗争,所以当时朝中的两党为了争斗,就把苏东坡当作了这其中的牺牲品。党派之争向来残酷无比,如果不把对方给往死里打压,那都不叫政治斗争了。两个党派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

  • 苏轼为什么一辈子穷困潦倒
  • 答: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就是因为自己太聪明,总是说当权派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因此被一贬再贬。“惟愿诸生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如果苏轼当年笨一点,看不到问题,或者是看到了问题而甘心做个哑巴,或许就不会这么辛苦了吧。如果那样,苏轼就成了一个圆滑、庸俗的官僚,他就不再是我们喜欢的那个刚...

  • 苏轼:遭遇人生低谷怎么办?8个 锦囊让你直面人生逆旅
  • 答:苏轼第一次被贬到黄州。情绪低落,心情相当不好。当他在黄州城外看到连绵不绝的竹林,绕城的长江水,心里开始盘算:这地方竹林多,竹笋肯定很香很嫩;江里的鱼肯定也很鲜,既来到这里不愁吃不到,想到这里,苏轼心情好了很多。后来苏轼被贬去了海南儋州,那是一个小岛,米面都需要从岛外运进来。如果...

  • 苏轼为何屡次被贬还是能保持乐观?
  • 答: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奔走在被贬的路上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人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仁宗晚期的大才子,他清新洒脱的文风备受欧阳修喜爱,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榜眼,青年时期的苏轼可谓是顺风顺水。但后来苏轼入朝为官,可谓是在逆境中生存,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奔走在被贬的路上。因苏轼为人...

  • 三起三落被贬谪的苏灿东坡为何东山再起?
  • 答:大文豪苏东坡的仕途颇为不顺,尤其是在五台文字狱冤案后,被贬为黄州副团练,使他十分苦闷。元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被派往汝州上任。由于长途跋涉和劳累,苏轼的襁褓不幸夭折。汝州路漫漫其修远兮,过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要去汝州,先在常州居住,待批准后再行。当他...

  • 苏轼为什么一辈子穷困潦倒?
  • 答:苏轼还穷,你听谁说的?

  • 苏轼被贬后依旧洒脱,面对困境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努力活着?
  • 答:除了诗词上的造诣,苏轼还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在美食上也曾立下不少功劳。贬谪到黄州时,他用邻居施舍的蔬菜做出了鲜美可口的蔬菜浓汤,在流放海南时,他也能品味出洋芋的另一番风味。被贬之后,他在吃上的情趣不断表现出来,什么“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等。面对这样有诗词有美食有如画...

  • 苏轼为什么一辈子穷困潦倒?
  • 答: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就是因为自己太聪明,总是说当权派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因此被一贬再贬。“惟愿诸生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如果苏轼当年笨一点,看不到问题,或者是看到了问题而甘心做个哑巴,或许就不会这么辛苦了吧。如果那样,苏轼就成了一个圆滑、庸俗的官僚,他就不再是我们喜欢的那个刚...

  • 苏轼人生低谷,又是作品巅峰,典型的“词穷而后工”
  • 答:“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了闲人一个。穷困潦倒的,报国无门,苏轼在黄州的三年,唯有寄情山水来排遣心中的苦闷。《黄州寒食帖》就是这一时期,苏轼所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先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书法作品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里面包含两首诗,诗的内容写了他在黄州凄凉孤独的生活,通篇书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