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管仲的忠与仁

2024-05-31m.verywind.com
~ 《论语》宪问第十四篇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14.17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早就被远方的夷狄或一些野蛮民族统治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学习心得:这两节是讲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公子纠离世以后,管仲成为了齐桓公的大臣。其实,管仲又何尝不想誓死跟随公子纠,但他身上还有着未完成的使命,那就是一匡天下。管仲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只得将自己对主上的忠诚放在一边,抛却个人的情感,将自己投身于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管仲学会了与自己和解,舍弃自己的意气,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管仲的人生价值所在,这就是仁!

  • 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还由于孔子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 (P163)之类的教诲;加之管仲在齐国两公子争立中有不为其所辅佐的公子纠殉身反而相桓公的实情,因此孔门弟子子路、子贡之辈本来都以为管仲其人够不上仁人的标准,相继以管仲“未仁乎”、“非仁者与”之类不疑而问的口气发问,没想到孔子的回答却是相反...

  • 孔子为什么对管仲评价那么高?
  • 答:那么孔子为什么又愿意给管仲那么高的评价呢?看具体的对话。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天,一个学生叫子路的,来找孔子。读《论语》,孔子这么些学生里面,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子路...

  • 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为何仍称其为“仁”字数100以上,谢谢
  • 答:从《论语·宪问》篇中有这样两段。第一段是,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另一段是,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 管仲得其所欲原文及翻译
  • 答: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议。”曰:“然则管仲居!”《诗》云:“管氏有直,存公弘毅。”公则忠信,宽柔以教,毁瘠不改其性,楽德倍道,仁远乎哉!”(《论语·子路》)翻译:孔子说:“管仲的才能真是小巧啊!”有人问:“管仲是个...

  • 孔子为什么对管仲的评价这么高?
  • 答:而孔子对于管仲的“礼”,也的确不敢恭维。但是在“仁”这一方面,子贡曾经问孔子,质疑管仲的仁。他的论据是,管仲辅佐了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后,他又反过来去辅佐齐桓公,此乃不仁也。但子贡明显对孔子的“仁”的思想有所误解。子张与孔子的对话已经证明,忠与仁有着明确的界限:子张问:令尹子文...

  • 对管仲的评价
  • 答:管仲的行为,功在社会,利在民众,这正整合了孔子所鼓吹的“仁即爱人”的思想观念。其二,在评价标准方面,政治人物与普通人有着严格的界限区分。评价管仲,自然不能象对待普通民众那样拘泥于小德小节,弱化要求他自缢于沟渎之处而如召忽。管仲虽缺小德,但他以外在事功消除了民众在乱世中的痛苦,甚至献身,这较那些把成德...

  • 管仲退位前的忠言
  • 答:管仲与鲍叔牙等大臣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呕心沥血。而当管仲病重时,桓公担心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相位,便来到管仲病床前,问政于管仲,当时大夫宁戚、宾须无已先后去世,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答“鲍子是个正人君子,他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各有什么品质
  • 答:鲍叔牙:推荐贤能,甘居其后的高风峻节的品质。齐桓公:重用贤能、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具有博大的胸怀。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整顿行政管理系统,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原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 历史人物:一对好朋友,相约分别辅佐不同的主子,不管谁得势都有出路。这...
  • 答: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

  • 孔子称赞管仲
  • 答:”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A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