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欧阳修的《采桑子》及译文 欧阳修的采桑子的翻译

2024-06-01m.verywind.com
欧阳修的词《采桑子》的译文~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采桑子
〔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栏杆外边的垂柳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

  • 原诗如下: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译文如下: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扩展资料: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文学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扩展资料:

《采桑子》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

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翻译

采桑子十首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白话译文

其一

驾轻舟划短桨,看这西湖的大好风光。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的花草散着芳香。远处隐隐传来丝竹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好似琉璃般光滑平整,感受不到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

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其三

西湖好风光,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醉倒的客人在稳稳前行的船中安睡着。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其四

百花盛开的春天过后,西湖风景依然美好,残花轻盈飘落,任游人踏得狼藉,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居室,轻轻放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蒙蒙细雨,翩翩回到巢中。

其五

什么人能理解欣赏西湖的美好,西湖无时无刻不是良辰美景。奔驰的马车互相追逐,只想在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即使随意站在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树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缥缈,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其六

清明时节的西湖风光格外美好,到处都是繁华热闹的景象。大车小车拥堵在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在争道?只见红色轮子嵌上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傍晚时分游人相随离去,不管是酒醒的还是酒醉的,都喧哗吵闹。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弯,湖堤也歪斜变化。从堤岸直到城头,一路上满是头上簪花的游人。

其七

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景无限好,划着船载着酒来游赏。无须旌旗仪仗,红花为幢绿叶为盖,已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划向荷花丛深处,连酒杯都沾染荷香。朦胧细雨轻轻,于在一片歌声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其八

西湖风光真是好,天空与湖面交相辉映,融为一片,所有景物都那么清丽新鲜。鸥鸟白鹭在湖边安稳地睡眠,估计它们早就听惯了丝竹管弦。

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波光粼粼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西湖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其九

夕阳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景色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苑内百花争艳,一碧万顷的湖内风平浪静,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由漂横。

月亮自天空的西南边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小亭上徐徐传来了凉爽之气,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吹到脸上,驱散了微微酒意。

其十

我平生因为喜爱便是西湖美景,所以到这里来做了太守,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样飘散,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还是人民,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的。有谁还能认得当年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样子,以此形容飞扬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帘子。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十首《采桑子》中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艺术境界。而词人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好”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暮春*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复杂微妙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畅适。首句说“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美趣。这种春空之后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写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四十三岁至颍州到六十五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 “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 “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 “ 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 “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 欧阳修的《采桑子》及译文
  • 答:译文如下: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和原文
  • 答:采桑子欧阳修翻译和原文如下:《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译文: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

  •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翻译
  • 答:翻译为: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北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欧阳修的词《采桑子》的译文
  • 答: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词牌知识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 《杨下采桑》,...

  • 采桑子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抒情的
  • 答:《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全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

  •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采桑子欧阳修原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答: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标签: 旷达 西湖 写水 词 情感 景色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译文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

  • 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什么意思?
  • 答: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

  • 采桑子欧阳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答:《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作者:欧阳修(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二、白话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

  •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欧阳修 译文
  • 答: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译文:清明刚过,正是西湖好风景。人们竞相谈论着,那柳木红漆轮、宝石璎珞所饰的宝马香车的主人到底是谁。游客们在夕阳西下时渐渐散去,在喧哗声中既醒...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