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赞苏轼的作文 一篇写苏轼的作文1000字左右

2024-06-01m.verywind.com
赞美苏轼的文章~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
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
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出自钱穆《国史大纲》。

扩展资料:
历史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
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去年在乐山凌云寺曾看到东坡先生的自赞: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读毕一笑,既赞赏又感慨,心情像坠了重物的风筝,不知是沉甸甸地往上飘,还是轻悠悠地向下落好.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坡翁的自况可谓妙绝.后来,发现《百家讲坛》里有专论苏轼的节目,喜欢得不行,而且爱屋及乌,连康震也一并喜欢.只嫌电视里看不尽兴,特意到网上下载,一饱眼福后舍不得删除,宝贝似的留在文件夹里.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来.翻开《古文观止》,专拣苏轼的文章读,边读边问自己,守着这样的宝藏,早干嘛去了?看到我兴兴头头的样子,他又买来《东坡志林》,告诉我《观止》上的文字固然好,但对于了解一个人仍有局限性.好比出席社交场合的正装,一板一眼之余,终不够洒脱自如.而《志林》上多是东坡的日常笔记,又像居家的便装,正好弥补了正装的缺憾.一番话说得我信服加感动,到底是知音.
  读过《东坡志林》,我心中的苏轼渐渐活了起来.我不是做学问的人,对他的兴趣不是因为需要,更多出自直觉的喜欢.我曾怀着无限的景仰,为苏轼咏过一首不成调的小诗:
  是谁
  披一蓑烟雨而来
  从蜀中那个
  山如眉黛的城
  父亲盼你甘为扶手的苦心
  缚不住少年脱颖的才思
  笔下有奇峰跌宕
  直逼入京城络绎的浮云
  凌虚台开阖今古
  西子湖泼洒深情
  世人都惊艳你的聪敏
  聪敏的心却拗不过倔强的头颅
  乌台狰狞的帷幕下
  素日亲近的文字突然倒戈
  成为你的敌人
  御案上号角响起
  开启你兹游奇绝的征程
  桔自为桔,不必淮南淮北
  他乡故乡,何需醉里去寻?
  看!临皋亭畔的洪波中
  一样有岷江雪水奔腾
  东坡上菜畦碧绿
  你挽着衣袖,且耕且吟
  纤毫往江里一掷
  激起千年的惊涛拍岸
  和赤壁不朽的回声
  苍黄反复间
  权柄的两端你都不肯趋奉
  独立就独立个彻底吧!
  囹圄哪里锁得住
  你不羁的精魂
  几枚暖肚饼佐酒
  将半世的颠沛流离
  和着岭南的荔枝一齐咽下
  睥昵沧桑的眼中
  依旧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
  辗转一观,晓罅隙之尘飞
  徐行一啸,载千年的阴晴
  翻开厚厚的典籍
  让我聆听你赤历历、活泼泼的谈笑
  和清风明月一道
  永恒……
  尽管屡遭贬谪,苏轼始终是江山风月永恒的发现者和拥有者.比起李白、刘禹锡吞山吐岳式的豪迈,苏轼的达观是平实的.他脚下踏着的不是盛唐的土地,而是偏安一隅、国力积弱的宋土.他的豪迈更加不入流俗,高远卓越.
  苏轼是一位把独立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不论革新派还是保守派当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既不“左倾”,也不“右倾”,明知会触怒权贵、祸殃己身仍不移矢志,其魄力在不乏阿附逢迎的封建官场中称得凤毛麟角.正是这种思想、见解、人格的真正独立,铸就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
  苏轼也是一位把乐观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在黄州物力维艰的条件下,他苦中作乐,自己耕种、造房,与农夫相契.在海南岛,由于远离陆地,生活更加艰难,要很长时间才能吃一次从羊骨头缝里剔下来的肉屑,加之年事渐长,亲人远隔,一般人很难撑下去,可这位少年得意、才华惊世的大文豪就撑了下去.连剪脚趾甲这样的琐事,他也品出了其中的乐趣.苏轼的乐观已经不是文人失意时的一种姿态,而成为一种品格.他不同于李白,在诗酒中放浪形骸,寻求解脱;他也不是杜甫,在困厄中痛心疾首,做苦行僧.他就是一个人,一个实实在在、可亲可敬的人,把所有的浪漫诗意和宇宙人生的思索都建立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上,像我眉眼毕现、个性鲜明的邻居.苏轼的这种乐观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我从张岱、梁实秋、汪曾祺的散文中都可以看到苏轼的影子.虽然宋国很弱,四川很偏、民族多难,但大宋有幸、四川有幸、民族有幸,我们还有苏轼.
  入得了世才出得了世,随得了俗方脱得了俗,坡翁堪当此誉.
  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是的,他的确是个十分值得人们敬佩的人.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而我,也十分钦佩他.钦佩他的洒脱、乐观、是非分明,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当然,也更佩服他的才华,在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的信念.
  我觉得的,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非常的好,描写他自己也最恰当不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才能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他的著作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他不仅自己十分的乐观,他还很乐于用自己快乐的心态来感染别人.的确,从他写的作品总能使读者快乐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看出.
  苏东坡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写作之时.有一次,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一整天都很欢乐.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是在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也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他们必使神宗在世一日,就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但苏东坡也许只会因此事而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这些人罢了.他告诉了我们,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总之,正如世人所说的一样,我们对苏东坡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这种魔力或许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理由.
  与此同时,我觉得,苏东坡为人处世也十分的直爽.每当他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有一次,他因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就是这样的守正不阿,这样的放任不羁.在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之时,他受到了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但他也从不后悔.因此苏东坡也更为人所佩服,在这方面,他所有的朋友辈都望尘莫及.
  由此看来,你就不能不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十分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了.在此,还有一个令我为之震撼的苏东坡的事迹:
  当苏东坡迅速衰弱下去的时候,家人都发觉了他的呼吸已觉气短.根据风俗,家人是要在他的鼻尖上放一块棉花的,好能容易地看他的呼吸.
  在这时全家人都在屋里.那个方丈走得靠他很近,此能用他听得到的声音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其实,苏东坡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的.他曾在雪堆的墙上门上,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所以,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日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他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苏东坡带给我的感觉,在我看了《苏东坡传》后就感触更大了.其中,以上这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此颇有同感.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他,就是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
  说起东坡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四大词人中他首屈一指.他的词风靡一时,洛阳纸贵,盗版横行,神宗禁词,可奈什么力量能阻挡这股“东坡风”呢?
  东坡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父母的悉心培育,加之也勤奋好学,遂博通经史.少时的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下了以身许国的志愿.只可惜事与愿违,东坡入仕以后,一直遭到新党与保守党的打压.乌台诗案,东坡几置死地.但他仍希望驰骋沙场,“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十足一个怀揣报国热忱的赤胆英雄.
  驾一叶扁舟,邀三五好友,大快朵颐的东坡也是有的,吟“大江东去”,唱“千古风流人物”,周郎英雄气短,东坡也挣扎一番,最后“一尊还酹江月”.
  除了关东大汉的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中年痛丧爱妻,肝肠寸断.十年漫长,人已“尘满面,鬓如霜”,“惟有泪千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风雨,坎坷的东坡宠辱不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这是何等的潇洒,坦荡,伟岸不凡!东坡就是这样通向了坚持操守又全样身性的人生境界.
  一年老一年,一聚一离别,一喜一悲伤,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都一般相识,吹一回,唱一回.
  东坡,让人不可逾越的大家,不可不叹的真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总觉得苏轼先生象我梦中的兄长.
  说来惭愧,我不喜读史,也不喜读古文,所知的一些古文不过是几首有名的古诗词而已,对屈原、杜甫之类的大家也不大清楚他们的生平.东坡先生也不例外.但东坡先生的逸事趣闻特别多,让我觉得率性洒脱的他好似我梦中的兄长一般.
  是女孩子娇嗲的天性使然吧,身为长女的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位宽厚幽默的兄长.苏家的这位大哥当然足为兄长的楷模,他与苏小妹的对诗戏谑,他在中秋节对弟弟的款款思念,无不真情流露,让人妒羡不已.
  诸多文学大家留给我们的只是文学精品.所以李白的飘逸、王维的禅静,好象都比较平面.而东坡先生的才情旨趣是全方位的.试想:如果不是“苏堤”、“白堤”的袅娜婉转,西湖恐怕也不能这样“淡妆浓抹总相宜”吧;而“东坡肘子”、“东坡肉”也许就是“多放油少放水,火候到时它自美”这样烹调出来的;看起来东坡先生还是位美食家,想到他品尝惠州佳果时摇头晃脑地吟哦:“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让人忍俊不禁,要知道岭南那时可是蛮荒之地啊,先生真是达人一个.
  率性、达观似乎是东坡先生的性格特点,从“大江东去”的豪迈,到“聊发少年狂”的洒脱,无不体现了他的这 种性情.实际上他的命运是多蹇的,他的一生似乎就是在一贬再贬之中度过的,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很投入地享受生活,这从“东坡巾”的潇洒和“东坡提梁壶”的大气质朴中都可以体会出来,因而他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涯不但不暗淡悲惨,反而充满了温馨和丰富.我喜欢青衫学士“脚着芒靴走天涯”的豪情,喜欢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喜欢他诘问酥饼“为什酥”的幽默,喜欢他以清风明月为友为伴的襟怀……我总觉得东坡先生很象金庸笔下的“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对所爱又大都是深情款款的,于是,“明月夜,短松岗”又叫多少痴情人黯然神伤.
  其实一字一句地品味先生的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勤俭婵娟”,你会感到旷达、疏朗之外蕴含着多少风雨与无奈啊,而我们太多的时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地引用它.这也正是先生的高明之处,他总能将失意在一种亲近自然和人性的生活中将其化解,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浪漫与生命活力.
  人生多少月明夜,清风拂水波跃金
  水月代代无穷已,先生清辉照古今

大江东去,浪淘尽无数英雄;皓月西沉,影勾起千古幽情。人生漫漫,何必飞黄腾达,修儒道释法,有半壶美酒足矣;忠心耿耿,敢当披荆斩棘,著诗词书画,传一生妙文可也。  说起东坡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四大词人中他首屈一指。他的词风靡一时,洛阳纸贵,盗版横行,神宗禁词,可奈什么力量能阻挡这股“东坡风”呢?

  东坡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父母的悉心培育,加之也勤奋好学,遂博通经史。少时的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下了以身许国的志愿。只可惜事与愿违,东坡入仕以后,一直遭到新党与保守党的打压。乌台诗案,东坡几置死地。但他仍希望驰骋沙场,“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十足一个怀揣报国热忱的赤胆英雄。

  驾一叶扁舟,邀三五好友,大快朵颐的东坡也是有的,吟“大江东去”,唱“千古风流人物”,周郎英雄气短,东坡也挣扎一番,最后“一尊还酹江月”。除了关东大汉的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中年痛丧爱妻,肝肠寸断。十年漫长,人已“尘满面,鬓如霜”,“惟有泪千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风雨,坎坷的东坡宠辱不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这是何等的潇洒,坦荡,伟岸不凡!东坡就是这样通向了坚持操守又全样身性的人生境界。

  一年老一年,一聚一离别,一喜一悲伤,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都一般相识,吹一回,唱一回。东坡,让人不可逾越的大家,不可不叹的真人。

  他才情奔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古往今来有无数人钦佩的伟大文学家。其文豪迈开放,语言畅通无阻,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生活的贫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而我,也十分钦佩他。钦佩他的洒脱、乐观、是非分明,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当然,也更佩服他的才华,在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的信念。

  他的着作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他不仅自己十分的乐观,他还很乐于用自己快乐的心态来感染别人。的确,从他写的作品总能使读者快乐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看出。苏东坡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写作之时。有一次,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一整天都很欢乐。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是在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也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他们必使神宗在世一日,就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但苏东坡也许只会因此事而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这些人罢了。他告诉了我们,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总之,正如世人所说的一样,我们对苏东坡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这种魔力或许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理由。

  与此同时,我觉得,苏东坡为人处世也十分的直爽。每当他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有一次,他因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他,就是这样的守正不阿,这样的放任不羁。在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之时,他受到了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但他也从不后悔。因此苏东坡也更为人所佩服,在这方面,他所有的朋友辈都望尘莫及。由此看来,你就不能不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十分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了。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日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他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苏东坡带给我的感觉,在我看了《苏东坡传》后就感触更大了。其中,以上这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此颇有同感。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他,就是苏轼。

东坡填了第一首悼亡词,用它怀念逝去的爱情。而今,我用它思念我们的曾经……——题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当年,我不顾你带着眼泪的解释。带着满腔的不解与怒火走上了一条你不愿我走的路——参军。花落了又开,开了又落。十年匆匆而过。心中情绪早已平静,明白了你当时做的最好的选择。是啊!当年,你新婚燕尔;而我,在疆场驰骋。你只是一女子,渴望平安日子的女子,渴望温暖的女子。可是,我给不了这些;而他,可以。只是,每当看见你的时候,想起从前,我的泪水就一点点开始蔓延……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曾经的日子,已经太遥不可及,在梦里忆起。却不能对你当面诉说,这些年,我有多想你……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路上擦肩而过,即使有心,也无力与你回到过去。便只有故作洒脱,咽着泪低头走过,走着,走着,走白了双鬓,走完了风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临终的前一天晚上,梦到一幅曾经的画面:你正对着镜子梳妆,不施胭脂粉黛的容颜也是那般美艳寰宇。你用一把木梳缓缓梳动那长长的青丝,嘴角还带一丝笑意。“他应该快回来了吧!”女儿细声说。呵!多熟的一句话啊!多令人怀念!可惜,明天,我就要逝去……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你不要走啊。”梦中,你扯着我的手,不让我走。“既然你选择了他,为什么还要干涉我做的选择?”我斥道,看着你颤抖着转过身去,我离开了。只是,你永远不会发现,我是带着眼泪离开的……而现在,我站在你身后,早已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的我正在流着眼泪说后悔啊!你感觉不到吗?无法开口说一句话,梦中男女的年轻容颜,是曾经的你我吗?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就这般来着不舍与难过,我逝去了。涣散的意志崩溃前始终凝聚着那男女的年轻容颜,而后,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我渐渐消散…… 留作回忆的日子,我的记忆已承载不了。所以,希望你也能忘记,毕竟,我已经离去……



  • 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 答:作文《我眼中的苏轼》650字左右... 作文《我眼中的苏轼》650字左右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善幼霜Ev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去年在乐山凌云寺曾...

  • 以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作文400字
  • 答:如果要说到我认识的苏轼,就要谈到他的宋词和他可谓大起大落的人生路。无奈我做为后辈只是对苏轼的赞赏和油然而生的崇敬。这些,都是真话,却不能写到全面。苏轼以天生键笔一枝,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初读他的诗,让我想到有人赞美美国画家弗里德里科.丘奇的一句话“他的作品,有一种超然的精神...

  • 写苏东坡的作文
  • 答:写苏东坡的作文 苦涩的风流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场暴风雨过后的林海之中,一位老者,手持着竹杖,身上披着一件沾满雨水的蓑衣,累累伤痕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不堪、沾满泥土的芒鞋,踽踽独行于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之上。斗笠之下,我看到他从容地向我微笑…… 他是谁?他...

  • 赞苏轼的作文
  • 答: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他们必使神宗在世一日,就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但苏东坡也许只会因此事而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这些人罢了。他告诉了我们,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

  • 有什么赞美苏轼的作文
  • 答: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为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天性真率,胸怀坦荡,勇于解剖自己的心灵,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恶、欲,描画自己的外貌衣着、音容、举止、神情意态,经常为自己传神写照。因此,“苏东坡伟大的...

  • 作文《我心目中的苏轼》
  • 答:其实在我理解,苏轼并不想离开官场,否则怎么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语?苏轼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希望是官场不容他,因为他太有才了!记得欧阳修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后, 兴奋地拍案叫绝,感叹道:“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谈起我,人人都在谈论苏轼”。独怆然而涕下 充满...

  • 苏轼我为你点赞的800字作文,议论文
  • 答:苏轼我为你点赞 癸未年十月卅日,吾察君之作于《赤壁赋》,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摘之,记以何出,释“吾之至爱”,以后为君痴耳,未偿休罢。偿诉于友:倘可蒙君圣面,愿舍寿十年,此实非虚傍无信之言。众友惊之,曰:“何以怜之如此?”余笑而拒答,借之以“吾尚且...

  • 八年级作文《致东坡先生》
  • 答:翻开这本日记,密密麻麻的细腻文字已为它增添色彩,记忆着 成长零碎回忆。第一篇文章静默着描绘苏轼,嫩稚而可爱。回想起 某个下午的课堂,苏老师上《承天寺寻张怀民》,大力赞美东坡先 生。很认真的听有关苏轼的生平事迹,亦大气豪放亦柔肠悲怀。那 个心系朝廷百姓的好官,那个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
  • 答:2022-07-20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最喜东坡词,品苏轼之词,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词之婉约,亦不似后主词之凄苦。苏轼之词,如大江东去,引人吊古伤今。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苏轼的 作文 素材,希望对您有...

  • 关于苏东坡不怕挫折800字作文
  • 答:顾自己四处奔波的一生,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诗中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所概括的,苏轼所被贬谪的 几个偏远地黄州、惠州、儋州是他文学创作成就高峰的地方.乌台诗案是苏轼仕途里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那场几乎死里逃生的文字狱给苏轼的心态带来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