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逻辑学练习题 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4-06-06m.verywind.com
逻辑学试题~

1、①和③构成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2、①、②和③中一真两假,而①和③中必有一真,则②必假; 3、②假,即“有些S不是P”为假,根据对当关系,则“所有S都是P”为真; 4、“所有S都是P”为真,根据对当关系,则“有些S是P”为真; 5、“有些S是P”为真,根据换位法,则“有些P是S”为真; 6、“有些P是S”为真,即①真,则③假; 7、③假,根据对当关系,则“所有的P都是S”为真; 8、根据3和7,可得出,S与P的外延关系为全同关系,或叫同一关系。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属于无效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可以通过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也可以通过否定后件推出对前件的否定。但是不能通过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或者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对后件的否定。
这个练习题就是肯定后件式,属于无效式。

外延关系可分五种: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我逐一解释给你听吧。
同一关系即A就是B,B就是A。如爸爸也可称呼为父亲
从属关系即A、B具有包含关系,如A包含B,所有的B是A,但有的A不是B。如狗和疯狗
交叉关系即A、B有共同点,但是A、B是不同的。如流行的和高尚的
矛盾关系即A和B完全不同,没有交集,A+B=C。如北京和上海
反对关系即A、B是对立存在的。如生和死,输和赢
你的题目没有上传图,你自个儿判断吧

我认为“外延关系”是后者包含前者。这道题我认为选C。

  • 选修课选了应用逻辑学,可我不是学这专业的所以木有学会,求助
  • 答:形式为:要么p,要么q;并非q;所以p 上面这道题中“不相容析取”的符号无法打出,故用文字形式表现。五、感悟有二:1、逻辑学看似很困难,只要循序渐进,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要前后衔接;2、要学好逻辑学,必须多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
  • 答:《法律逻辑学》练习题绪论一、什么是普通逻辑?二、怎样理解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三、思维的逻辑形式由哪两部分组成?区别各种逻辑形式的标志是什么?四、思维与语言有何联系?五、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

  • 逻辑学的题目
  • 答:这个命题的条件是:张先生的菜中有川菜。结论是:张先生的菜中没有粤菜。就是说,有了川菜,因此没有粤菜。跟张先生的喜好就没有关系了!这样的话,只能选: D

  • 求高人解逻辑学习题
  • 答:任何一本普通逻辑教材都有解此题所需要的逻辑知识。下面提供一个版本:1.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 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真假制约关系,普通逻辑称之为“对当关系”。⑴ A—E之间的真假关系:当A为真时,E一定为假;当A为假时,E有真假两种可能。它们之间具有“不能同时...

  • 逻辑学高手帮帮做题,在线等,高分奖励
  • 答:1(1),2(3),3(2),4(3),5(2),6(3),7(2),8(3),9(2)

  • 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 答: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属于无效推理。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可以通过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也可以通过否定后件推出对前件的否定。但是不能通过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或者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对后件的否定。这个练习题就是肯定后件式,属于无效式。

  • 逻辑学练习题
  • 答:外延关系可分五种: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我逐一解释给你听吧。同一关系即A就是B,B就是A。如爸爸也可称呼为父亲 从属关系即A、B具有包含关系,如A包含B,所有的B是A,但有的A不是B。如狗和疯狗 交叉关系即A、B有共同点,但是A、B是不同的。如流行的和高尚的 ...

  • 无聊的逻辑学:重言式与论证有效性
  • 答:对于某些命题,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判断其逻辑性质。例如,命题(p→q)∧¬q→¬p,如果假设命题为假会导致矛盾,那么它实际上是重言式。但经过真值表的检验,我们发现它并未产生矛盾,因此它不是重言式。练习题中,我们进一步锻炼逻辑推理的技巧:有人不开心的命题(P ∧ ¬Q ∨ ...

  • 简明逻辑学导论的目录
  • 答:译 序 陈波 1前 言 5第一编 非形式逻辑第1章 基本概念 31.1 论证、前提和结论 5杰出的逻辑学家 亚里士多德 9逻辑史注记 10练习题1.1 121.2 论证之认证 13简单的非推理的话语段落 15说明性话语段落 17例 解 18解 说 19条件陈述 20小 结 23练习题1.2 231.3 演绎与...

  • 一些逻辑学的问题请专业人士给以解答(最好有分析过程)
  • 答:回楼上,怎么觉的是丁说真话啊??拎到百度逻辑吧,果然是丁说真话:若甲说的为真话,则丁说的为假话,可以知道乙并不是罪犯,又乙说的是假话,可以知道乙和丙之间肯定有一人犯罪,可以确定丙是罪犯,根据丙说的为假话,可推出几种可能性 1,丙做案 2丙没作案,但做案的也不是丁, 由开始确定的 丙...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