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2024-05-17m.verywind.com
~

孟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仰可以事父母,俯可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大约在45岁之前率领弟子出游各国。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是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年间。当时匡章背着“不孝”的坏名声,孟子却“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

到了齐国,孟子宣扬他的“仁政无敌”主张,他在齐国很不得志,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镒,都没有接受,就离开齐国。



  •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有哪些?联系课文作答...
  • 答:《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 答: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

  •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题是什么?
  • 答: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46463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清人曾国藩评价《齐桓晋文之事》是“辨王霸之方,明治道之要”。全文1313字,可分为三个...

  • 孟子选段名句
  • 答:《孟子》中的经典段落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中,最后表达出自己的理想,保民而王,实施王道。 他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仁政没有实现的土壤 。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不仁之甚者也,亦...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谁最早提出的
  • 答:孟子。此句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原句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

  • 《齐桓晋文之事》
  • 答:问题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的推理过程?解析: 试析《齐桓晋文之事》的逻辑推理《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章...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提出的措施?
  • 答:《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提出的措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的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 答:《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②,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④?”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⑤。”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

  • 为什么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有一段那么相似
  • 答:《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都阐述了孟子的治国思想,你所谓的那比较相同的一段就是孟子对心中理想的国度的描述,既然同为对一个事物的描述,那么描述的比较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 齐桓晋文之事哪些语句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
  • 答:《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孟子的保民和推行仁政思想,对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当时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