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后世是如何评价顺治帝的?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2024-06-06m.verywind.com
~ 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使国家局势逐渐好转。1661年福临死于养心殿,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清实录》:章皇帝达孝承先,洪仁抚世。以天纵之姿,奋有为之业,扫除寇乱,奠安生民。六师所加,有征无战。莫不望风慑息,竞迓壶浆。即殊方异域、声教未通之地,亦皆受吏请封,凛遵正朔。不数年间,天成地平,区宇宁谧。功高在昔,美冠将来……一事一言、皆二帝三王心法所寄。
历代评价
皇太极: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
梁清标:入主中华,奄有万方,统一天下。
范文程:君明臣良,必交勉释回,始克荷天休,济国事。
朝鲜显宗:好汉语,慕华制。
《郑成功传》:清顺治帝已入关十年,四海大定,莫不奴服。呜呼!我试以比例术求之,清以满洲及中国全部之兵力尽注于闽南之一隅,土地得比例若干,人民得比例若干,谋士猛将得比例若干,兵马舟舰粮食得比例若干;而郑氏果以何主义、何气力乃敢来前数挑战!嗟乎!故宫何处,忍烟灭于荆驼;国魂尚存,誓殉生于铁血。
金绍城:所谓名人者,非因画而得名者也,若者有特殊学问,特殊节操,特殊人品,特殊技能,特殊地位,已为人所推崇,一旦寄意丹青,随意点染,不必求工,而气概自流露纸表。人以其学问、节操、人品、技能、地位等之可钦可敬,而于其画尤视为珍宝矣。如黄向坚、李长蘅、吴梅村、闵贞、戴文节、顺治帝等,其作品均千古不磨者也。
人物争议
出家之谜
顺治帝与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福临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福临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福临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溪森。顺治就跟溪森一块谈话,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要出家。后来他就找了溪森说我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行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这样,就找了行森的师傅,叫玉林琇(通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烧死。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人物性格
福临有胸怀大志富于进取的气质,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皇太后告诫皇帝的谕中有“惩忿戒嬉”,这是母知其子,可谓说到了病根。后来和尚木陈忞说他“龙性难撄”,茚溪森说他“生平性躁”,看法都是一致的。
福临刚愎自用,对一切冒犯其尊严或不顺心者,动辄惩处。顺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国史院检讨孙自式目睹吏治败坏的现实,上疏自请为本县县令,但这违背了居官回避乡里的原则。对此,福临却采取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诏赐牛黄丸归里养疾”。其对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图海的处理则纯属滥施专制淫威了。
福临的任性还表现在该惩而不惩。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已严令不许太监干政,并立十三衙门铁牌,禁令昭昭,但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就暴露了“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人等”,“作弊纳贿,罪状显著”之事。如按十三衙门铁牌敕谕应“即行凌迟处死”。福临却另有一番言辞:“若俱按迹穷究,犯罪株连者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自今以后,务须痛改前非,各供厥职。”其实这话仅用之于太监,而与太监交通勾结突出者,如大学士陈之遴以及陈维新、吴维华等人,却遭到了流放盛京或宁古塔的惩处,太监,尤其是吴良辅却仍然安然无恙。这种福临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自坏章法的原因,是他偏爱太监之故。
但福临并不是将错就错到底的昏君,这位在人生道路上大胆迈进,具有鲜明个性而尚不成熟的青年君主,仍具有真诚之心。他在坚持满洲特有权利而严厉惩处汉臣的同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思想。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他更向吏部发出这样的谕旨:“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三年间时有过举。”“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他再次希望“科道各官尤当尽言无隐,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在此谕后,季开生复原官、归骸骨,李呈祥、魏琯等免罪。所赦言臣尽管很少,但终能自责并见诸于实际行动。

  • 顺治皇帝性格是不是有点懦弱或者软弱?历史上是怎么评价顺治皇帝的?
  • 答:顺治皇帝不懦弱,只是性格叛逆,亲政后处理的许多关于满汉之间民族问题,都十分有远见。生前他于母亲孝庄太后形同水火,如仇人一般。死后孝庄太后曾在康熙的陪同下去顺治的陵寝祭扫,此时的孝庄才明白儿子的先见之明,从此也就意味孝庄了早已崩天的儿子和解。

  • 顺治帝是怎样一个人
  • 答: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作用的产物。顺治帝罪己是政治上有抱负、有作为的表现,但后期一味自我责罪则在一定程度上映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悲观情绪和为情所困的厌世心境。户衣:清王朝在汉族集聚地之所以能有几百年的发展,...

  • 顺治皇帝:一生有过也有功,为什么死因却惹人争议?
  • 答:顺治皇帝极大地缓和了国内的矛盾,稳固了清朝的统治。顺治皇帝非常注重西藏,并努力将其划入清朝版图,这也为后来的中国版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对蒙古部落示好,避免了蒙清之间的冲突,这为清朝的力量积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顺治整顿吏治,杜绝党争,据记载,仅顺治九年这一年,被革职的满汉...

  • 清朝的顺治皇帝该如何评价?
  • 答:好和坏,昏庸和明智,都太过极端,用来评价顺治都不是很合适。顺治应该是处于中间地带一个皇帝吧,不算很好,可也不坏,不算昏庸,可也不太明智,就是一个中等资质的普通人!有时候,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的人呢?谁是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呢?谁又能多么昏庸,抑或多么明智?顺治皇帝...

  • 清朝皇帝顺治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 答:首先第一种说法就是说,顺治帝受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离世,整天无所事事,心情悲伤,没有心思处理国家大事,也没有心思待在后宫,为了能为自己的女人和儿子祈福,他决定出家,于是他找到了国家寺庙在里面找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为自己剃度出家,从此青灯古佛,常伴一生,可是寺庙里的僧人不敢给皇帝剃度,于是寺庙里的僧人...

  • 清顺治皇帝的一生?
  • 答:清顺治帝的短暂一生在中国历史历朝都有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莫属清顺治皇帝了,他那幸运而又短暂的一生不得不让我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这个皇帝。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号顺治:顺,意顺利;治,意...

  • 如何评价清朝皇帝顺治?
  • 答:二、评价顺治皇帝算是一位比较普通的皇帝,他的儿子康熙就比他有实力多了。但他也算是一位小有作为的君主,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只懂得情情爱爱,他的满人和汉人的观念没有他母亲那一代人那么深,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推行缓解满汉之间关系的政策,促成满汉一家,他和母亲孝庄太后关系不算很好,再加上...

  • 顺治皇帝的评价
  • 答:顺治皇帝作为大清入关来的第一位皇帝,推崇儒家之道,重视汉人,稳定了大清的局面虽然在位时间短暂,但应该可以及格甚至可以拿个高分所以我给75分 乾隆皇帝自称是“十全老人”文治武功没的说,还编纂了《四库全书》,但是其过分的麻木自信为清朝以后的腐败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给个85分 雍正皇帝作风...

  • 顺治皇帝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 答: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

  • 关于顺治。。。100分
  • 答:顺治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 因为摄政王多尔衮的突然病逝,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1651年2月1日),顺治帝实现了提前亲政,这一年,他才十四岁。鉴于多尔衮的擅权给自己造成的多年压制和伤害,顺治帝毅然决定从此亲自处理一切政务。为了克服阅读汉文奏章的困难,广泛吸收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他在政务之余,开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