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知道07年第六届初中文言文45到55的翻译??求救啊………… 求07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45~55篇翻译

2024-06-02m.verywind.com
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如何翻译?~


45.桑中生李
张助在田里种苗,看见李子的核,想要将它丢掉,回头看见桑树周围有空闲的泥土,于是把它种在那里,用多余的水来浇灌。后来的人看到桑树中结有李子,都相互传告。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说:“李树使我的眼疾痊愈,我要有一头猪来礼赠它。”眼痛是小毛病,不久自己就能痊愈,听说的人就传告:“眼瞎的人能复明。”远近的人闻此都很轰动。于是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摆了很多酒席。一年之后,张助远处归来,看见这一场景,问:“这里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树呀!”之后便把树砍了。

46.张孝基仁爱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肖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象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47。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这本经书,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48。田子方教育子击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49。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50。憔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出现,像人一样的说话,乞讨食物。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你姓邓吗?”回答说:“是的。”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打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关系到生死的事情,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的看。邓樵夫刚刚打完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他搏斗了数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逃跑了。邓樵夫跟上去将他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于是到了,死掉的老虎斥责山神,说:“如何?“于是将泥塑的山神砸掉了。

51.王翱秉公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的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不愿意的呢?”于是女儿将想发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52.梁鸿尚节
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有不知晓的事情。读完书,就到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牵连到别的人家。于是寻访被烧的人,问他们损失的财务,把自己的猪作赔偿怀给主人。他的主人的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为做工勤奋,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主人,而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于是,开始敬佩梁鸿,把猪怀给他,梁鸿不接受。

53.岑鼎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目的是要鲁国的岑鼎(一种宝鼎).鲁国国君献出别的鼎冒充岑鼎求和.齐国国君不相信:"如果柳季(一个从不说假话的人)说这个鼎就是岑鼎,我就收下."鲁国国君打算让柳季出使齐国(告诉齐国国君这就是岑鼎).柳季对鲁国国君说:"您把岑鼎看作宝贝,诚信是我的宝贝,现在您打算破坏我的宝贝,成全您的宝贝,让我很为难啊."鲁国国君于是献出了岑鼎(给齐国).

54.神童庄有恭
清人庄有恭,小时候爱放风筝。一次,他和几个孩子一起放风筝,风筝落进了领导将军府的花园里。大家都没了主意,怕惹是生非。庄有恭一言不发,只见他只身一人向将军府走去,准备进去寻找风筝。说来也巧,将军府的门房竟末拦他。庄有恭进得园中,将军正与客人下棋。将军抬头一看,原来是园中捡风筝的,再仔细看时,小孩神气非凡。将军有心考他,提出和他对对子,庄有恭欣然同意。将军边捻胡须,边指厅堂上挂的画吟道: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有恭低头略思片刻,猛抬头,眼神烁烁,手指棋盘,朗朗高吟: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将军、客人一听,相对大笑。从此,庄有恭“神童”之名远近传扬。

55.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的将军。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作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上:“得道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每天把锡牌和银子扎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乡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都同情他。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元军骑马归去,才知道早一天出城迎拜,就得到了本洲的知府。

是1~55的翻译
1.纥干狐尾
并州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随即就拴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吓得连忙磕头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邻居们说了,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吓得急忙说出实情:“我纥干,只是开玩笑罢了,为什么专门杀我?“

2.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3.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捡了几枚蝗虫卵念念有辞道:"粮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修有奶奶庙,因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杀.而在古代一但发生大灾都认为是上天降的惩罚)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在降罪百姓了),将要吞下去,边上的人谏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 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4.陶侃惜谷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5.书法家欧阳询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6.李廙
李廙是尚书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刘晏的妻子。当时刘晏掌握大权,刘晏曾经到过李廙的房间,看到李廙挂在门上的帘子很破旧了,就让手下悄悄的测量门的长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然后送给李廙。刘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没敢说这个事情然后就回去了。

7.少年治县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8.鹦鹉灭火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9.农妇与鹜
过去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隐约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收口慢慢痊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几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他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又过了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就是因为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

10.治驼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1.刘氏善举
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12.砚眼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买下砚台后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陆庐峰大为惋惜。

13.一箧磨穴砚
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由于东西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从前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使那书法精通。

14.唐临为官
唐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北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祖先从北海迁徙到关中。唐临的伯父唐令则,开皇(隋炀帝)末年担任左庶子(官职名),因为讨好太子杨勇被处死。唐临少年时和哥哥唐皎都有名声。……,掉出京城担任万泉县县丞。县里有犯轻罪的囚犯十多人,赶上晚春下雨,唐临请示县令释放了他们,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担心,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县令因此让囚犯暂时回去,唐临召集囚犯让他们回家耕种,并和他们约好期限,到期就回到监狱。囚犯们都被他的恩德感动,到了期限全都回到了监狱,唐临因此出名。

15.二翁登泰山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旧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门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取乐,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阴.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16.酒徒遇啬鬼
曾经有个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个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希望到贵府叙旧,又口渴又心烦,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故人说:“我的贱寓很远,不敢劳烦您的玉趾。”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故人说:“敝寓十分简陋,不能让您来。”嗜酒的人说:“只要能开门就好。”故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故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17.若石之死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貙追捕麋鹿来到(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君子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18.牧童逮狼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张皇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19.不怕鬼
曹竹虚的同族兄弟从安徽歙县到江苏扬州去,道上经过一个朋友家,便住在了朋友家.当时正是夏天,朋友请他在一间书房中休息,这间书房高大爽洁.到了晚上,他请求在书房中住住宿,他的朋友说:"这间书房闹鬼,晚上不能居住"他的同族兄弟一定要住,(他的朋友就同意了).到了半夜,有东西从门缝象虫子一样爬进来,薄得象一张作夹带用的纸.进来后,伸展开成为人的形状,是一个女人.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一点也不害怕.那女子忽然散开头发吐出舌头模仿吊死鬼的样子.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着说:”散开的还是头发,只一过有点乱,伸出的还是舌头,只不过有点长,有什么可怕的?”忽然又把脑袋摘下来放在案几上.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着说:”你有脑袋我都不害怕,何况你现在已经没了脑袋?”这个鬼没有了办法,眨眼间就没有了.等到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从扬州回来再住朋友家的这间书房,到半夜时,门缝又有东西在蠕动.等到刚刚露出它的脑袋,就唾了口唾沫说:”怎么又是这个令人扫兴的人啊?”最后没有进来

20. 二鹊救友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21. 不识自家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外面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傍晚,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的问:“这是我家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观察了他的妻子,才恍然大悟.

22.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23.张佐治遇蛙
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具尸体堆叠在一起。张佐治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以汤水,不一会儿那人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就算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前面有潭水很深,是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深水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却想害死我。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两,那两个害我的人却把我的仆人引诱到这里,也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第二天,便捉住了他们,而且连被抢夺的钱财也尽数追回。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那位商人。

24. 欧阳晔破案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25.崔篆平反
东汉王莽时,政治腐败,不少官吏残暴无道,遍地冤狱林立。琢郡崔篆出任建新大尹,他在巡视各县时看到牢狱人满为患,忍不住流泪叹道:“刑罚无度,陷民于阱。百姓何罪,遭此苦难!”于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揽下干系,为百姓平反,先后拯救了2000多人。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叩头求他不要这样做。崔篆慨然日:“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我有什么遗憾的呢?”

26.蛇衔草
从前有一位姓田的人,看到有条蛇受伤了。另外有一条蛇,衔来草放到它生的疮上,几日后受伤的蛇好了,走了。姓田的人拿来这种草剩下的叶子治疗人生的疮,都治好了。人们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把“蛇衔”作为它的名字了。《抱朴子》中说:蛇衔草可以把自己断的手指重新接好,和没断之前一样。”是这样的。

27.陈遗至孝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28.晏子答梁丘据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罢了。”

29.陈谏议教子
太尉陈尧咨是翰林学士的时候,他有一匹恶马,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他的父亲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质问养马的人,养马的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谏议马上对翰林说:“你是贵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旅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 立刻命令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买主,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这种淳朴敦厚而又深具长者风度的作风跟古人的那种古风有些类似。

30.义士赵良
赵良是燕国人,在江湖上漂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于是快步走进茅屋,看到一个少女头发乱糟糟的,脸上也很脏,看上去十分悲伤.义士(赵良)上前询问,原来是被某村的两个恶少欺凌而痛不欲生,义士(赵良)十分生气,径直走到某村,找到两个恶少,责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无故
欺凌无辜少女.”一个恶少瞪着眼睛说:"关你什么事.”义士(赵良)斥责道:“你真不是人,还不如一个个禽兽.”不等恶少拔出剑,义士就已经把剑刺进恶少的胸膛,马上就倒地死了.另一个恶少跪在地上请求他的原谅,义士(赵良)砍下他的耳朵来警世众人,警告他不能做坏事

31.红毛毡
红毛国(长红头发的国家),旧时准许和中国贸易往来。边境的长官看到他们人数众多,不许他们上岸。红毛人坚持求情说:“赐给我们一块毛毡的地方就足够了。”长官心想一块毛毡容不下几个人,就允许了。红毛人把毛毡放在岸上,上面只能站两个人,拉扯之后能容四、五人;继续拉扯,不一会毛毡就大约一姆地了,能容下好几百人。他们一起拔出兵刃,出其不意,抢劫掠夺了好几里地后离开了。

32.孝丐
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这个乞丐在吴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都不吃,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看见的人都很奇怪,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世,但是已经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于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边,在一片柳阴下系着一叶小舟,虽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到了以后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唱歌作乐,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作别的。又有一天乞丐什么也没有乞到,很郁闷,有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说乞丐说自己姓沈,当年三十岁左右。

33.猿子
武平这个地区生长着许多猿,这种猿的毛像金丝一样,闪亮闪亮的很好看。而这些猿的幼猿更加奇特,生性可以驯服,但是不能离开母猿。而母猿十分狡猾,人难以抓住它。猎人就把毒擦在箭上,趁母猿不注意的时候射它。射中了母猿,母猿自己估计活不了了,就把乳汁洒在林间,喂它的孩子。洒晚了,也就死了。猎人向着幼猿鞭打他的母亲,幼猿就会悲鸣着下(树)来,束手就擒。每天夜晚必定要睡在母猿的皮上才能安然,更有甚者,就抱着母猿的皮跳跃着直到死去。哎!幼猿尚且知道有母亲,不愿意她死去,何况人呢?世人中的不孝的子孙,比幼猿还不如呢!

34.小儿不畏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
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

35.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荷泽)人,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36。韩琦大度
韩琦是宋国的忠臣,很有名望。他的亲戚曾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由农人从坟墓中得到的,那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为此他答谢了亲戚一百两金子,也就格外珍爱这只玉盏。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著锦缎,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敬酒。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被全摔碎了,在坐的来宾无不惊愕,那人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 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著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再对那人说:“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

37。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是朝中重臣,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8.娘子军

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低微的时候嫁给了柴绍。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柴绍我想迎接起义军的旗帜,一起离开不可以,单独去又担心后方出事,如何打算呢?”妻子说:“你最好赶快离开。我一个妇女,到那时自己另会有办法。”柴绍立刻走小路赶往太原。妻子于是回到酃县,拿出家里的积蓄,组建一支军队来呼应唐高祖,士兵有七万人之多,和唐太宗一齐包围了京城,自称是“娘子军”。京城平定后,被封为平阳公主。

39。县令挽纤
有个叫何意于的人,说不清楚是哪里的人了,何意于当官的时候,为益昌县令。县距离州府四十里,州府的老大、刺史崔朴有一次趁着春天气候好与宾客坐船玩到了益昌,要县令去找几个农民拉纤。何意于县令亲自去拉纤。崔朴吃惊的问为什么这样亲自拉纤。易于说:“刚到春天,老百姓要么去耕地要么在养蚕,就我没有事,我就来给你拉纤吧。”崔朴很惭愧,和他的朋友宾客赶快遛走了。

40.南歧人之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41.李遥杀人案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李遥的随州洪山人,因杀人而亡到秭归县。一天,他在秭归县的市场上,看中了一根柱杖,便买下了它。谁知他买下此它杖之时,在秭归县却发生一起杀人案,被害者家属四处寻找杀人者。一天,被害人之子,看见李遥所用拐杖,就是他父亲所用的拐杖,于是就告之以官。李遥因此而被官府抓获。经查验,这个拐杖的确是秭归县那个被害邑民生前所用之物,而它也确实是李遥买来的。但是当官府领着李遥去寻找卖拐仗之人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此人了。官府自然要追问李遥的行止来历,他再也隐瞒不住了,只得向官府交待了自己在随州大洪杀人之经过。远在随州大洪山的一起杀人案,竟然由一根神秘的拐杖而被破获,此事实在也是太奇怪了,就连沈括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将它记录了下来,称之为“异事”,为中国刑侦史上留下了千古之谜。

42.贾人食言
有一个商人过河的时候船翻了,他抓住水中漂浮的水草.大声喊救命.附近打渔的渔夫听见后划船过来救他,还划没到商人面前,商人说:"我是有钱的人,如果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可以救我吗?"渔夫听了后把他救上来并送到岸上.商人却给渔夫十两银子.渔夫说:"你答应给我一百两现在却给我十两.这行么?" 商人听后脸上都是怒容.说:"像你打渔,捕鱼捕一天才能赚几个钱.现在你一下子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你?"渔夫一声不吭的走了. 又一天,商人渡河船又翻了-_-||.渔夫就在落水的商人旁边.看见后说:'这是那个说给钱而给不够的人."没救商人自己划船走了, 没一会,商人沉下去了.

43.秦西巴纵麑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44.鲁恭治中牟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派担任仁恕掾的官员肥亲前去核实。鲁恭陪同肥亲到田间视察,坐在桑树下,有之野鸡经过,停在他们旁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说:“你怎么不逮住它?”小孩说:“它正要去喂养雏鸡呢

  • 求07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45~55篇翻译
  • 答: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49。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

  • 谁知道07年第六届初中文言文45到55的翻译??求救啊………
  • 答: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由于东西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从前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使那书法精通。

  • 07年第六届《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的55篇译文~~急
  • 答: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取乐,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阴.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山 16.酒徒遇啬鬼 曾经有个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个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希望到贵府叙旧,又口...

  • 谁有07年第六届《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全部答案
  • 答: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捡了几枚蝗虫卵念念有辞道:"粮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修有奶奶庙,因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杀.而在古代一但发生大灾都认为是上天降的惩罚)你如果真的...

  • 07年长春语文中考文言文是啥?
  • 答: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加油 ...

  • 安庆市07年中考文言文是什么??! 快!!!
  • 答:送东阳马生序 1、2两段 15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爱好 (2)录毕,“走”送之 跑 (3)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的勤奋和艰...

  • 初中课外文言文,60字,要原文+翻译+启示
  • 答: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

  • 初中的文言文大全
  • 答:1. 初中的古文有哪些 勿以善小而不为。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49.生;白沙在提,与之俱黑。(陶渊明《移居》)85.山气日夕佳。 (《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必有一失;...

  •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答案和翻译
  • 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2. 走进文言文第十一单元答案 六七年级的 1、粤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一犬翘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