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白的故事 关于李白的故事???

2024-05-28m.verywind.com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L49A9JwkKAx3oTaNZO1OQ 提取码: nvyp

  李白故居李白庄
  李白故居山东泗水李白庄,源自诗仙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
  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直接表白:“我家寄东鲁”,“因之汶阳川。”诗中,李白明确交待了自己家寄东鲁汶阳。东鲁在哪里?东鲁在泗水,指曲阜东部。汶阳在何处?汶阳在泗城西北。泗水汶阳乡,即今中册镇。明代知县尤应鲁《汶阳乡考》:“汶阳于隋前为县,迨隋置泗水县,以汶阳地益焉。”“本县原有汶阳乡,余考军册坊廊,中册……柘沟俱属汶阳乡。”东鲁汶阳共有两处李白庄,都在泗水县中册镇境内,西为李白庄,东是小李白庄,相距三里。
  唐《通典》、宋《太平寰宇记》及清《山东续考古录》均称:“汶阳城在泗水县。”据《泗水县志》、《地名志》对照中册镇古碑铭考证,汶阳城,即今泗水中册镇故县北城子顶,距李白庄十二里。李白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就居住在小李白庄。
  《泗水县志》收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一诗,(石门,即龙门山,位于李白庄北八里)该诗写于天宝四年深秋,这是李白与杜甫在东鲁汶阳李白家中第三次会见。李杜情同手足,游遍了泗河两岸的山川古寺,亭台楼池,在龙门山石门,李白送别杜甫好友,留下了“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绝唱佳句,传诵千古。
  李白送别杜甫后,在泗水家中住过一段时间,他决定南游天台,行前作了《别东鲁诸公》,又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寄东鲁二稚子》作于天宝七年。李白与宗氏夫人结婚后,在梁园有家。这时,许氏夫人已去世,远在东鲁汶阳的子女常牵引李白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酒楼、桃树、龟阴田等,在今李白庄均有遗迹。李白庄青莲街在唐代就有酒楼,后来酒楼坍塌,在原址建了太白祠,并立了根旗杆,至今旗杆窝仍在。李白庄北山有龟阴田,至今仍属李白庄集体所有,且村南河上有李白舍金架设的石桥;李白河西有其捐银修建的碧波池,池旁碑碣刻有李白手书“天连地井碧波泉。”庄东三里小李白庄建有李氏家庙,石碑林立。当地至今流传着好多李白的故事传说。
  据史志古籍考,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出生在西域碎叶(今哈萨克托克马克附近),五岁时迁居绵州隆昌(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出川漫游,在湖北安陆娶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携发妻许氏和娇女平阳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李白庄。其子伯禽生于此,娇女平阳长于此,后来,许氏夫人卒于此,舍下稚儿娇女无人抚养,多亏李白的剑师白云师太收留,后迁居李白庄东三里处(今小李白庄)。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6年),是李白最后一次别亲南行。李白在此生活了二十三年,留下诗文百余篇。李白故居便以诗仙命名,名曰李白庄。
  李白学剑来山东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据说李白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县)李白庄后,在龙门山与白云师太比试剑法,拜师学艺,曾引发了一连串动人的故事。
  唐代诗仙李白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碎叶,五岁迁居绵州隆昌青莲乡。李白从小就爱好舞剑,十五岁拜左邻击剑老人学练剑术,二十岁常骑马佩剑出入于通都大邑。在《结客少年场行》诗中写到:“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掐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好一派侠客风度。出蜀后,他南游洞庭,车览吴越,寓居安陆,后又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李白庄)。在漫游各地期间,他随身佩剑,勤学苦练,在他很多诗中,都捉到过他的宝剑。如“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等。李白迷爱宝剑,简直形影不离。
  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从湖北安陆移居东鲁汶阳后,听说白云庵有位尼姑剑术很高,名冠东鲁无敌手,很想与她比试比试,论个高低。可是,他几次登门寻访,均未见到白云师太的踪影。心中不免有些淡性。
  这天,“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佩剑携酒,又去登游龙门山,从赤龙潭、灵光寺、到秀灵台、未来香,只见山清水秀,云蒙雾罩,如同仙境。刚登上龙门山顶,只觉得眼前一亮,山顶上正有一位尼姑,手舞宝剑,疾如闪电,击刺挑格,动作敏捷。李白喜出望外,高兴万分,不由喊道:“白云师太吗?你让我好找!”白云师太见有人找,赶紧收剑,站定:“请问施主,找我何事?”李白施礼抚剑:“青莲居士,特来讨教。”白云仙姑有意推辞:“佛道两家,师不同门,互不相扰,请道长自重。”说罢转身欲走。李白上前拦住:“李白云游八方,均为以剑会友,请师太莫要推辞。”白云仍然冷若冰霜:“道长素不相识,更无怨仇,何必争斗?”李白执意比剑:“久闻师太大名,难得一见,常言道不打不成交,请师太出招。”说罢先自抽出宝剑,摆出架势。白云师太万般无奈,只得抽剑应战,但并不急于出招。
  李白素来好胜,率先出手,击刺挑格豪气纵横,削劈点撩、剑法刚硬。白云则剑法典雅飘忽,变化多端、虚中藏实,柔中带刚。两人交战三个时辰,未见输赢。
  后来,李白求胜心切,出剑险重,白云心气太平,只守不攻。李白越战越猛,白云身软手轻,好像是体力不支,猛然打了个趔趄,露出了破绽,李白瞅准时机,快速出手,直朝白云刺去,岂不知这是白云一计败中取胜。只见白云不慌不忙,接住来剑,按、拧、拨、带,使了个四两拨千斤的技法,李白猛然扑空,失去重心,脚下无根,再想收剑,已经晚矣,噔噔噔噔,向前冲出五六步,咯吱一声,将宝剑插进了石缝,再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过时,白云走来,手握剑柄,一推、一送,轻轻一抽,噌的一声,就把宝剑取出。这回,李白可真佩服得五体投地,豪风傲气飞得一干二净,当即拜白云为师,攻练剑术。
  经过半年苦练,李白的剑术大有长进。也悟到了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的道理,不由对白云更加敬佩,以致萌生了爱慕之心。李白本就风流才子,曾几次劝说白云还俗,还流露了自己纳妾之意,都被白云严词回绝。可李白仍不死心,苦苦追求。白云虽说对李白也有爱慕之心,但更敬重他的才华。一怕误了李白的前程,二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三怕毁了许氏一家的幸福,落万人耻笑,难以做人。白云生怕李白继续纠缠,夜长梦多,便对李白明言:“本人既已出家,断不能沾染尘事,道家已有妻室儿女,怎能想三想四,咱们师徒一场,到此为止。请你下山吧。”
  李白见白云生气,慌忙陪罪:“请师傅原谅,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今我剑法尚未学成,请师傅不要赶我下山,从今往后,我专心学剑,摈除杂念。”白云决心了断,干脆利落,顺水推舟说:“你若学剑,可拜我师兄裴旻为师。他的剑术更加精湛,可迎刃断百箭,令奚人均胆寒;他善于拉弓射箭,一天射虎三十一。师兄的剑术武功,高我百倍。”
  经白云师太推荐,李白对裴旻敬佩十分,便给他写信说:“奴白,愿出将军门下。”裴旻当时也隐居在东鲁汶阳(山东泗水),见李白如此好学,诚心诚意,又有师妹白云的推荐,同意收李白为徒。
  李白在东鲁汶阳学剑三年,以“铁杵磨针”的精神,日夜苦练,长期不懈,剑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曾多次受到裴旻的称赞。他射箭的本领,也特别惊人,后来,在幽州打猎,他:“一箭两虎穿,转背落又鸢。”(《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李白学剑来山东,为的是除暴安良,助人于困,曾得到各地豪侠的敬重。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打抱不平,为民除害,曾手刃数人。在与侠客交往中,得江南友人赠龙泉剑。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中,“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曾提到此剑。
  唐代文人崔宗之称赞李白:“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外。袖有匕首剑,怀中藏陵书。”李白通文好武,一生致力诗作,但却身不离剑,且刻意求精,力图强体健魄,陶冶情操,锤炼意志,献身许国,这种精神和毅力,一直为世人所敬佩传颂。

1、

一年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难忍,心想要是有个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畅饮一番。忽然,前面有户人家门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驱赶着小毛驴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写的不是“酒”字,而是“醋”!李白兴致顿时消去大半,原来是醋店。他转念一想,倒也罢了,喝上几口茶水,也比干渴着强。于是走进店里,只见屋里桌旁坐着一个县令正在歇息。

李白对店主说:“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店主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听出李白是用诗谜在问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说吧,这是有名的山西老陈醋,味道极佳,先生尽可品尝。”

李白说:“醋我可以买一坛,不过我口渴极了,烦店主给沏壶茶。”说罢掏出银两递给店主。

店主高高兴兴地给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坛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然后对店主说道:“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主点头应道:“多谢光顾小店,先生走好。”

李白手提醋坛,刚要迈出门坎儿,只见醋店里一个县官模样的人站起来喝道:“你是何等浅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说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说罢,走出门,骑上毛驴,一甩鞭子,扬长而去。蠢县令却不知道李白话中的含义,听后,反而暗自发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轮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来就是一家嘛!

2、

李白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岁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

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正往外流。

胡乡绅对李白说:“听说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今特请对下联。”说着便摇头晃脑地念道: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略加思索,指着胡乡绅肥胖的身体对道: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众人不禁捧腹大笑,胡乡绅显得非常尴尬。酒后,胡乡绅陪众人到花园散步,见荷花池中几只鹅在戏水,便指着小鹅对李白又出一联: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池里恰好有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东张西望,李白眉头一皱,脱口对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胡乡绅知道自己的确不是李白的对手,也就不再为难李白了。

3、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4、

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

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此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5、

李白幼时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一滴又一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

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

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



李白的故事如下;

1、开元二十三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说明唐代的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2、天宝元年,因为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走路迎接他,“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3、天宝三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和蹭蹬的杜甫相遇。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4、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就搁笔不写了。

5、汪伦盛情款待李白,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了汪伦说的话之后大笑不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1、李白小时读书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天宝年间,汪伦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虽然汪伦所在的地方并没有信上所写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依然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游玩数日,临时走作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流传千古。

3、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上呈的《蜀道难》得其称赞,并夸他为“天上谪仙人”,还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4、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一日,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开口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用“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回敬: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5、李白20岁左右时,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

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于没有应召。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2: 历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在现在苏联境内,唐时属中国管辖),五岁时随全家迁居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现在四川省)。也有说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热爱祖国,对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为国出力,却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清新,风格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也被尊称为“诗仙”。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离家远游】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诗里,祖国山河多么壮美呀!他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天上谪仙人】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

  “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

  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离开了长安,继续到各地漫游。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到武昌郊外的黄鹤楼。这座楼耸立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是有名的古迹。传说过去有位仙人曾经骑黄鹤从这儿经过,因此这座楼就被人们称为“黄鹤楼”。

  李白他们登上黄鹤楼远眺,只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晴空下面,对岸的汉阳城历历在目;江中的鹦鹉洲,绿草如茵。大家望着这江山胜景,都觉得心旷神怡。

  那时候,文人到名胜古迹游览,总喜欢在墙上题诗;如果这诗写得好,那地方就会更加出名。于是,有人就请李白也写首诗留个纪念。

  李白面对无限风光,诗兴大发,毫不推辞地拿起毛笔,走到墙壁前面。忽然,墙上有一首诗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下面的署名是崔颢。李白看完了这首诗,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咦,李谪仙平时作诗,总是一挥而就,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奇怪地问。

  李白沉吟了一会儿,虽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诗句,可总觉得没有崔颢的诗句好,于是对朋友们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事一传开,大伙儿都称赞说:“想不到李谪仙还是那么谦虚呢!”

  【起草《答蕃书》】

  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连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连下三道诏书,叫他到长安来。李白到了长安,就在贺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见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边,问他诗文写作,又问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对答如流。唐玄宗见李白学识渊博,连声称赞。忽然,一直在旁边的宦官高力士开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确才学超群。前日吐蕃(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使者送来的国书,不如就请他辨认一下吧。”

  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在西域的时候,父亲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

  唐玄宗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李白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它,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

  唐玄宗听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都没了主意。唐玄宗就问李白怎么办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说:

  “臣愿起草《答蕃书》,明天召吐蕃使者前来,臣当面答复,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马上起草吧!”唐玄宗说。

  李白拿起笔,想了一下就写起来。不多会儿就把《答蕃书》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后,很满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写了一份。大家见李白这样博学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

  【蔑视权贵】

  唐玄宗叫李白当了翰林供奉,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所以,李白辅助皇上治理国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实现。

  当时,朝廷大权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都变着法儿巴结他们。李白却打心眼里蔑视他们。

  这天,李白心中烦闷,来到酒楼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宫中的梨园长(歌舞班子的负责人)李龟年跑进来说:

  “李学士,皇上召你立刻进宫!”

  原来,唐玄宗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里观赏牡丹花,叫李龟年率领一群梨园子弟唱歌助兴。他们唱的是老词,唐玄宗听腻了,想起李白会作诗,就派人来叫他去写新歌词。李白听了,满不在乎地说:

  “几首歌词算什么!来,喝几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等候半天了!”李龟年急得满脸通红。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呐,我……我酒还没喝够哩!哈哈哈……”李白大笑着说。

  李龟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说,命令同来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来到沉香亭,李白酒还没醒。唐玄宗见了李白这个样子,倒也没怪罪他,让人给李白喝了醒酒汤,扶他躺在了床上。

  据说这时候,李白已经清醒了。他见高力士正在身边,想起他平时作威作福的样子,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脱靴!”李白装作醉醺醺的神态,突然把脚朝高力士一伸。

  高力士一听,差点气歪了鼻子,正要发火,看见皇帝朝自己连连递眼色,只得忍气吞声地替李白脱下了靴子。

  过了一会儿,李白爬起身来,向唐玄宗行礼请罪。唐玄宗没有生气,只是叫李白马上写出三章《清平调》的新歌词来。

  李白想了一会儿,很快就写好了。李龟年谱上曲,演唱起来。唐玄宗亲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杨贵妃陶醉在悠扬动听的乐曲声中,高兴得眉飞色舞。从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一帮权贵却恨死了李白。他们造谣诽谤,故意中伤李白。高力士还挑唆杨贵妃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败,也不愿在这儿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请求辞去翰林供奉的职务。唐玄宗立刻批准了。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后来,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了他宁愿过穷困生活,也不愿去巴结权贵的志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报国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洛阳以后,又西进长安。唐军抵挡不住叛军,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害得百姓四处逃难。李白也避难到了南方。逃难途中,他见到处都是荒凉凄惨的景象,心中十分难过,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在诗里,李白表示自己为国平叛的愿望。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在现在江西省)的时候,听说大诗人李白正在庐山,特地三次派人请他出山。李白来到了李l*n军中,做了一名谋士。他看到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深受鼓舞。在一次宴会上,李白激动地对众人说:

  “四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如今是我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了。我要手执宝剑,亲斩叛贼。”

  谁知道没过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肃宗。他传令,要李l*n带兵回蜀地去。李l*n不肯听从,兄弟俩闹翻了,唐肃宗就调军队来攻打。

  李白见平叛变成了兄弟相争,急忙离开了永王的军队。紧接着,李l*n战败而死。所有在永王军中做过事的人,都被以谋反的罪名抓起来。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定成死罪。他本来一心报国,不想被卷进残酷的权力之争,只好自认倒霉。

  大将郭子仪(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3集)听说了这件事,赶快求见唐肃宗说:

  “臣请求赦免李白。他确实无心谋反,实在是受了欺骗。”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肃宗用得着的人。听郭子仪这样说,唐肃宗心中虽然不乐意,可也没反对。

  “李白才华出众,留下来对国家有用。”郭子仪继续说。

  唐肃宗这才开口道:

  “既然老帅这样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现在贵州省)吧!”

  这样,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又开始了流放的生活。一路上,他心情悲伤,很少写诗。还没到达夜郎,又传来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是须发已经变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帮助度日。这样,他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

  有一天傍晚,李白赶路来到五松山(在现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饿,再也走不动了。他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问了几个大户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无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洗野菜,就问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吗?”

  老妇人见李白是个穷苦的读书人,又看天已经快黑了,就点了点头。

  茅屋不大,只有两个房间。老妇人腾出一间,铺好床,又给李白打来洗脸水,就忙着做饭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端来一盘饭,说:

  “先生,山里人家本来就苦,今年大旱,又颗粒无收,东家还来催租。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就请尝尝这菰(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米饭,压压饥吧!”

  李白刚才看见老妇人在洗野菜,知道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里非常感动,接过盘子,再三道谢。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农家劳苦的生活,受到他们热情真诚的接待,回想起官场的勾心斗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万分。

  后来,李白写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年老的妇女)家》这首诗。他在诗中记述了这次借宿的情况,并且倾注了对这位老妇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在安徽泾县有一个桃花潭,风景优美。李白在那儿游览的时候,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农民,叫汪伦。汪伦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他知道李白爱喝酒,就经常拿自己酿造的美酒来招待李白。李白在那里停留了不少日子。两个人一起喝酒,促膝长谈,很合得来。

  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刚要开船,忽然岸上传来一阵脚踏拍子唱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感动了,当即吟了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秋万岁名】

  因为长期的飘流生活和过量饮酒,李白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当涂(在现在安徽省)的亲友李阳冰。

  秋天的一个早晨,李白起床以后,无意中瞧了镜子一眼,不禁大吃一惊,拿起镜子细照,只见镜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些悲伤地吟起诗来: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扣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个登高的节日。李白带病登上高坡,采来菊花饮酒。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准备饮酒。只见菊花枝叶零落,不由见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击,又作了一首感伤的诗。

  李白终于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让人扶他坐起来,拿过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终歌》三个字,又歇息了一会儿,才慢慢写起来。

  不久,一代大诗人李白辞别了人世。

  关于李白的死,民间流传着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他是醉酒去捞江中月而死,有人说他是在月下乘鲸上了青天。这些传说,表达了人民对李白的热爱。李白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 李白的故事有哪些?
  • 答:1、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

  • 李白的故事 100字内
  • 答:李白的故事 100字内  我来答 9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 匿名用户 2010-12-04 展开全部 李白的传说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

  • 李白的故事有哪些
  • 答:李白的故事有:1、《饲鸟高手》: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

  • 李白的故事
  • 答:这时,池里恰好有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东张西望,李白眉头一皱,脱口对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胡乡绅知道自己的确不是李白的对手,也就不再为难李白了。3、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

  • 李白的故事有哪些?
  • 答: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那么李白的故事有哪些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下。1、 开元二十三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说明唐代的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

  • 李白的传说故事
  • 答: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此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

  • 李白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坎坷?
  • 答:李白坎坷的故事: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湖,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 这时他...

  • 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有哪些李白的故事有哪些
  • 答: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有哪些,李白的故事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磨杵成针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2、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3、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

  • 李白的故事
  • 答:1、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