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南宋的诗词 南宋时的所有的诗词

2024-06-02m.verywind.com
南宋的古诗词有哪些~

1、《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陆游四十八岁。当时他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上片写登高酹酒。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quot;悲歌"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士,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并引出下片。

下片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襄邑道中

南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题解】

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这首诗描写的是乘船东行,河两岸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的景物,以及卧看白云的闲适自然,无意中点明了静止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两岸的景色是在随着行船不断向后推移的。可是这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这令作者感到困惑。随即作者便恍然大悟:正是因为顺风而行的缘故,天上的云正和自己一样朝相同的方向前进。由于二者的速度相同,所以位置相对不变。此诗所体现的哲理是:人不能孤立、静止地观察事物,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及其本质,必须辩证、广泛地联系分析。同时,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静止只是存在于相对状态中,并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五首选一)

南宋·陈与义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题解】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和作。作者描绘的是一幅水墨梅花。此画虽不加颜色,纯以黑白二色点染,却将雪中盛开的梅花图写得逼真肖似,更巧妙传神地反映了梅花所蕴含的傲视霜雪的精神。作者有感于画工高妙的技法,创作了这首哲理诗。首联“含章”用典,这里用来形容所画梅花的美丽鲜艳。“前身相马九方皋”也是用典,诗人用九方皋的故事说明,画师的目的不是要求颜色相似,而是力求画出梅花内在的精神。这首诗告诉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其表面现象,而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秋夜

南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题解】

这首诗作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作者此时已然衰老,避祸江南。陈与义是一名遭逢易代的诗人,北宋灭亡的惨痛、失去家园故土的痛苦时时刻刻折磨着诗人,他心中想要恢复故国山河,但是此时却已经是老态龙钟。作者对于风雨的独特感悟是与他独特的人生遭遇联系在一起的,有感于山河破碎,生民涂炭,写下了这首诗歌。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显示了他通情达理,豁落达观的心态,同时写实之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哲理。“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中国古人形成的朴素的辩证法。风雨与晴天正是阴阳两极,久晴必雨,久雨必晴,这种道理也可以用在国家的形势上,虽然现在宋朝被一分为二,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总有一天祖国会再次统一。这首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的,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是自然规律。

学诗(三首选二)

南宋·吴可

其一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题解】

吴可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诗论家,论诗喜用参禅之说。这一首以北宗禅“渐悟”与南宗禅“顿悟”的比较为喻,说明写诗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诗中所云“竹榻蒲团不计年”就是说学习诗歌创作要像北宗禅那样,多读书,勤写作。吴可并不将渐悟和顿悟二者对立起来看,他借助“顿悟”说明学写诗也应讲究悟性,这个悟性并不是凭空而来,是从长时间的锻炼中积累起来的。心中一旦“悟道”就能够创作出“超然”的诗歌,而且毫不费力,写起来如同“等闲”。这首诗阐明了诗人如何积累素材,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创作境界。

其二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题解】

这首诗依旧以参禅为话头,强调写诗要有个人的参悟,不能一味模仿,自成一家才能算做真正的“志气”。“头上安头”是典故,比喻多余和重复,吴可用此典说明作诗贵在新奇,要独出胸臆,千万不能拾人牙慧。

学诗(三首选二)

南宋·龚相

其一

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

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

【题解】

龚相与吴可生活年代接近,这组诗是他仿效吴可的《学诗》三首而作的,主要也是运用禅宗的佛理来说明作诗不应依傍前人,而应由个人的体悟出发,创作独具新意而又自然雅致的作品。龚相认为,诗歌之道与修禅类似,都是通过“悟”去见识事物的本质,就诗歌而言那就是创作本质。首联所说的“悟了方知岁是年”就是这个含义。龚相反对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的师法,他认为这种搬弄典故,字字有来历有出处的做法实际上是妨害诗人表达自身情志的,真正的诗歌应该是妙悟于心,有所发明,就如同琴曲高山流水一般,使人读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联想。此诗从总体把握的角度提出了作诗所应遵循的道理,即作诗贵自身、创新、真实。

其二

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

会意即超声律界,不须炼石补青天。

【题解】

这首诗主要阐述了作诗要重视意境的营造,而不应过分锤炼字句,文字上的结构安排应该以表情达意为最高原则。作诗似参禅。在禅宗看来,文字也是修行时的一重障碍,即所谓的“文字障”。妙悟的关键并不在文字,而在于内心的顿悟。从作诗来说,诗人有所感悟,就不会受到诗律的束缚。诗人遣词造句,应该追求一种自然浑成的境界,这个境界有助于表达诗人本身的妙悟即可,不需要遵守什么谨严的法度。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题解】

此诗作于乾道三年,就在前一年作者因为极力游说张浚北伐,被秦桧等人以“结交台谏、鼓唱是非”的罪名罢职,回到家乡。从尔虞我诈、激烈斗争的官场回到宁静闲适的田园,诗人放下了以往的包袱,真心地投入到热爱的田园风光中去。首联写农家的热情待客,情谊恳切,“莫笑”二字是诗人对淳朴民风的由衷赞叹。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乡村环境的曲静优美,乡间小路,蜿蜒曲折,随着山形水势而盘桓,走得久了,作者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迷路,可是转眼间就又出现了人家,此时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并带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两句诗本身只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写出了文外之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们面对现实,不畏惧退缩,必然能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境界。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选一)

南宋·陆游

其二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为庐陵秀才萧彦毓诗作所题写的评语。诗歌继承了宋人好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在评价萧彦毓诗歌的过程中点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法不孤生”是禅宗的说法,强调因与果之间的联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才有果的,而因果的显现则需要借助于缘。陆游借用了这个概念,将它运用在文学创作上,意思是作者的艺术构思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现实生活之间发生了种种联系而产生的。

“镂虚空”使用了《庄子·应帝王》里的典故“倏忽凿浑沌”。陆游用此典故来说明破坏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的联系,生拉硬造对于文学创作的伤害,反映出现实生活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于是就引出了本诗最为精辟的两句“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意谓萧彦毓诗歌来自于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他擅长描绘途中见到的山水景物,因为完全是诗人自己亲眼所见,所以显得真实而形象。此诗阐明的道理简单而明快,那就是只有实践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而认识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庆元五年写给自己的孩子的,体现了作者的教育观。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经过几十年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诗歌的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这两句经常被人们用来说明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与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 南宋爱国古诗十首
  • 答:南宋爱国古诗十首有《夏日绝句》《州桥》《题临安邸》《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春日即事》《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酹江月·驿中言别》《春暮》《和徐清叟题会江驿》。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州桥》【宋】范成大 ...

  • 南宋蒋捷著名诗句大全
  • 答:南宋蒋捷著名诗句大全 1、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一剪梅》 2、"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

  • 南宋和南明义愤填膺爱国的诗词,只说诗名和作者,越多越好
  • 答:南宋的:满江红·写怀 朝代:南宋 作者:岳飞 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

  • 南宋陆游关于旅游的诗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10首)
  • 答:6.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的重点诗句注释有哪些 游山西村 名称 名称: 游山西村 作者 作者: 陆游 简介 Title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有《放翁...

  •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10首。
  • 答:秋思 年代:【宋】 作者:【陆游】水际柴门一扇开,白头羸病亦堪哀。阿谁得似桄榔杖,肯为闲人万里来?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

  • 南宋四大爱国诗人的诗
  • 答: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菩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陆游的诗词:《示儿》《追感住事》《游山西村》《梅花绝句》《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秋思、半年闭户废登临》《入蜀记》。二、...

  • 有人知道南宋送别有名的诗句给我一个
  • 答: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

  • 请问南宋元宵节的诗句有什么?
  • 答:1、《江上度元宵节》宋代:袁说友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2、《念奴娇·桂魄澄辉 》宋代:窃杯女子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妾自闺门给假,与...

  • 南宋的诗词
  • 答:襄邑道中 南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题解】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首诗描写的是乘船东行,河两岸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的景物,以及卧看白云的闲适自然,无意中点明了静止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人...

  • 谁知道南宋边塞出名的诗词给我说下
  • 答:【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者:戴复古 (宋代)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