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礼仪部·卷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4-06-01m.verywind.com
~ 礼仪部·卷一

李昉

○叙礼上

《尚书·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三礼,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也。)

《毛诗·国风》曰:《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知其死无所害也。)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笺云:止,容止。《孝经》云:"容止可观。")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毛诗·秦风》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秦处周之旧土,其人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亲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兴也。蒹葭,芦也。苍苍,盛也。白露疑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疆,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周礼·天官》曰: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周礼·地官·司徒》曰:司徒之职,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 *** 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 *** 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 *** 不怨;四曰以礼乐教和, *** 不乖;五曰以仪辨等, *** 不越;六曰以俗教安, *** 不愉;七曰以刑教中, *** 不暴;八曰以誓教恤, *** 不怠;九曰以度教节, *** 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 *** 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 *** 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 *** 兴功。

《周礼·地官》曰: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使其行得中。郑司农云:五礼谓吉凶宾军嘉。)

《周礼·春官·宗伯》曰:以嘉礼亲万民,(嘉,善也。所以固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亲者,使之相亲。人君有食宗族饮酒之礼,所以亲之也。《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大传》曰: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亲其思,成其性。)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者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时有友诸侯之义。武王誓曰:"我有邦冢君"是也。司寇职有议故之辟,议宾之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宾客谓朝聘者。)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鲁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来归脤。)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异姓,王婚姻甥舅。)

《礼记·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樽节、(樽犹趋也。)退让以明礼。

《曲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负贩者尤轻佻,志利宜,若无礼然。)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慑犹怯惑。)

又《曲礼下》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求犹务也。)

又《礼运》曰: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视也。遄,疾。言鼠之有身体如人而无礼者矣。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愈。)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圣人则大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于鬼神,以制礼下教令也。既又礼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鬼者,精魂所归;神者,引物而出,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民知严上,则此礼达于下。)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又《礼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疾今失礼如此,为言礼之大义也。柄所操以治事。)

又《礼运》曰: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又《礼运》曰: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惟礼可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言人情之难知,明礼之重。)

又《礼运》曰: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言信得其礼,则神物与人皆应之。百神,列宿也。百货,金玉之属。)

又《礼运》曰: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箸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窦,孔穴也。)故惟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言愚者之反圣人也。)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皆得以为美味,性善者醇耳。)

又《礼器》曰: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器,言礼使人成器如耒耜之为用也。情以为田,修礼以耕之,此是也。大备,自耕至于食之而肥。)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措,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又《礼器》曰:礼也者,犹体也。(若人身体。)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致之言至也。一谓诚也。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今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又《礼器》曰: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又《乐记》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大事谓死丧也。)

又《经解》曰: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衡,秤也。县谓重也。陈设谓弹画也。诚犹审也。)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

又《经解》曰: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春见曰朝。小聘曰问。婚姻谓嫁娶也。婿曰婚,妻曰姻。自以由也。)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欺起矣。(若谓不至不答之属。)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又《哀公问》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谦不答曰。)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言君子以此,故尊礼。)

又曰: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言游,言偃子游也。纵言,泛说事。)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偏也。"(居女三人者,女三人且坐也。使之坐。凡与尊者言,更端则起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对,应也。)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领犹治也。好,善也。)"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享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仁犹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郊社尝禘馈奠,存死之善者也。射乡食享,存生之善者也。郊有后稷,社有句龙。)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又《仲尼燕居》曰: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又《坊记》曰: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 *** 有所让。"(位,朝位也。)

又《中庸》曰: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征犹明也。吾能说夏礼,顾杞之君不足与明故也。吾从周,行今之道。)

《礼含文嘉》曰:礼者,履也。

《礼稽命征》曰:得礼之制,泽谷之中,有赤乌、白玉、赤蛇、赤龙、赤木。白泉生出,饮酌之,使寿长。



  • 饮食部·卷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饮食部·卷二 李昉 ○酒中 《魏略》曰: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又曰:王陵表满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将召宠,给事中郭谋曰:"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若不如所表,将为所斗。可令还朝,问以方事以察之。"帝从之。宠...

  • 时序部·卷十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时序部·卷十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名成教育17 2022-10-07 · TA获得超过14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时序部·卷十六 李昉 ○五月五...

  •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求翻译
  • 答: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

  •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原 ...
  • 答: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原文及翻译 卷一·论君道 作者: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

  • 礼运的原文及翻译
  • 答:译文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

  • 《礼子》一则原文,注释,翻译
  • 答:”孔子说:“第一,没有声音的音乐,百姓不违背 国君的心愿;没有形式的礼仪,国君的态度从容不迫;没有丧服的服丧,设身处地地同样非常悲伤。第二,没有声音的音乐,心愿已经满足;没有形式的礼仪,‘态度恭恭敬敬;没有丧服的服丧,爱心延及四方各国。第三,没有声音的音乐,上下心愿交融;没有...

  • 王应麟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此为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四库提要》卷一三五说:“是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

  •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这句话的原文和翻译
  • 答:翻译: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出处:战国 孟子 《鱼我所欲也》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却不肯采用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

  • 葩当时令文矩文言文翻译
  • 答:1.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

  • 服章部·卷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服章部·卷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优点教育17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26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服章部·卷十四 李昉 ○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