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为什么?

2024-05-20m.verywind.com
~

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战国也在酝酿着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华夏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

战国七雄作为有实力和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诸侯国,相互攻伐也变成了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

但兴衰有因,诸侯国不会无缘无故的衰弱,当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强大,战国七雄对于如何强大都有一个共鸣,那就是必须变法,落后的旧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度已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真正做到彻底改革变法的只有秦国。

在秦国,布衣士子也最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因为制度的先进,秦国源源不断地能从山东诸侯国中搜寻出能让国家强大的大才,并且为自己所用。

促秦成帝业的范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提出的“远交近攻”政策,也成为了秦灭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说范雎是秦帝国的奠基人也不为过。

想在古代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离不开权谋二字,范雎也是其中的权谋大家,但权谋大师如范雎者,却也没能躲过别人的谗言,原来糖衣炮弹才是最为致命的。

秦昭襄王一度把范雎当成自己的“叔父”(《史记》记载: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只要范雎说的话,秦王也都会信,为了让范雎满意,秦昭襄王一度利用整个秦国的权力,帮助范雎报自己的私仇,可见秦王宠信范雎的程度之深。

但,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3件错事。

第一件错事:举荐郑安平为将军。

长平之战后,范雎害怕白起功劳超过自己,就以士兵疲惫需要休整为由劝谏秦王撤兵,秦王二话不说,就命令白起撤兵,这让白起很不爽,将相失和也成为了此时秦国政治上的危险信号。

最终范雎和白起的矛盾以白起被赐死而结束,但是白起死后,秦国并未出现出能取代白起的人物,此时王齕、王陵虽也是身经百战,但还是和白起有着不小的差距。

趁着这个空缺,范雎出动了,立即举荐救了自己一命的郑安平为将军,在秦国军队中,军功才是最能说服人的,郑安平就是一个关系户,仗都没打过,就当了将军,这让秦国士兵和将领都很不爽。

当信陵君杀死了魏国晋鄙之后夺得十万魏军救援赵国的时候,秦军节节败退,毫无经验的郑安平,被联军围困,结果怕死的郑安平,投降了赵国,进入战国之后秦将投降,这还是无数不多一次,随着郑安平的投降,也把范雎推上了风口浪尖。

第二件错事:举荐王稽为河东郡守。

在秦国不仅军功制度十分严格,举荐制度也相当苛刻,如果你举荐的人,并不是适合本职位,亦或者工作期间出现了重大失误,那么不好意思,谁举荐的谁负责,像郑安平这种叛国投敌罪,举荐他的范雎就要负连带责任,要被杀头的。

可是秦昭襄王真的太宠信范雎了,这么大的罪,秦昭襄王却没有治其罪,在秦国人议论纷纷之时,秦昭襄王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胆敢妄议应侯者,以郑安平罪论处。

范雎本以为郑安平的事会随着时间渐渐地被秦人淡忘,只是没想到他举荐的王稽也出了问题,秦国围攻赵国邯郸,王稽作为河东郡守,主要是负责供应粮草的,但是王稽没有听从别人意见,对攻城的官吏进行赏赐,而被士兵以谋反罪控告(《战国策·秦策》记载: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面对秦国久攻不下邯郸,范雎举荐的王稽又出了问题,秦王十分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仅杀了王稽,还想着把范雎给一起送上西天(《战国策·秦策》记载:秦王大怒,而欲兼诛范雎),当然这只是战国策的记载,准不准确我们稍后再议。

第三件错事:对失去封地表现得阳奉阴违。

秦昭襄王把范雎封为应侯,也就是说应城就是范雎的封地,但这块地方是韩国的汝南地区,后来被秦国夺了去,再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韩国也立即加入了合纵抗秦的大军,又把这块地给夺了回去。

面对封地被夺,秦昭襄王觉得很不好意思,就问范雎说:您丢了自己的封地难过吗?结果范雎回答说:臣不忧,这让秦昭襄王很是诧异,觉得自己的一座城池被围,自己就吃不下饭,这个范雎丢了封地,怎么会不难过呢?

于是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蒙骜,蒙骜觉得自己应该替秦王分忧,于是去给范雎道歉,见了范雎就说:我想自杀,这让范雎很郁闷,就问蒙骜为什么,蒙骜就说,韩国夺了您的封地,我却不能夺回来,不如死,范雎就紧接着说,您可别啊,我把夺回汝南的事都全权交给你好了。

蒙骜就把范雎的话告诉了秦昭襄王,这让秦昭襄王很反感,好你个老小子,在我面前你说你对自己的封地满不在乎,背地里却委托蒙骜去夺这块地,这分明是阳奉阴违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此后范雎只要说韩国的事,秦王就不再听从了(《战国策·秦策》记载:应侯每言韩事者,秦王弗听也,以其为汝南虏也)。

飞鱼说: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3件错事,两次举荐不当和一次阳奉阴违,已经让范雎在秦王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秦王看着自己的这位“叔父”,愈发觉得厌恶了。

那么秦王到底杀了范雎没有呢?答案应该是杀了,《战国策》和《史记》中都对范雎的死没有说清,但是根据出土秦简上记载: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也就是说王稽和张禄一起死的,这个张禄其实就是范雎,也就是说范雎因为王稽而遭连坐被秦王杀死了。

你可能会说《战国策》和《史记》记载都不准确,那么秦简怎么会准确呢,这是因为秦简是当时人记载的,而这两本巨著都是后来人编写的。

权谋大师如范雎者,却没能躲过别人的谗言,原来糖衣炮弹最为致命,范雎用谗言要了白起的命,没想到范雎也被蒙骜摆了一刀,可谓是因果报应。



被秦王宠信如范雎者,最终也免不了不幸结局,只因他做了三件错事。
第一件错事:举荐郑安平为将军。
第二件错事:举荐王稽为河东郡守。
第三件错事:对失去封地表现得阳奉阴违。
让范雎在秦王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秦王看着自己的这位“叔父”,觉得厌恶了。

因为范雎连着向秦王举荐的两人都犯了大错,另外,范雎还在秦皇面前阳奉阴违,从而遭致了秦王的不满最后被处死了。

因为他的权力也是很大的,自然会受到秦王的猜忌,也算是功高震主了。

因为伴君如伴虎,可能范雎做了一些让秦始皇触怒的事情,虽然秦始皇很宠幸他,但还是免不了一死。

  • 范雎的一生到底有多恩怨分明?
  • 答:接下来,范雎饶了这位“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的老上司一命,只是当众对其进行了羞辱;至于魏齐,则被他逼得流窜于各国,最终不得不自杀了事。而对于自己的恩人,范雎也大方得几乎“毫无原则”。在他的争取下,原本只是担任谒者(国君身边跑腿、传达信息的近侍)的王稽被任命为河东郡守,并且获得了三年...

  • 范雎为什么被赐死?
  • 答: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人物经历:其实范睢这一生充满了坎坷,范睢本身是魏国的贤人,但是在魏国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范睢只能无奈地改名换姓潜逃到了秦国,最终范睢得到了秦王的重用,但是在...

  • 范雎文言文翻译
  • 答: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 3. 范雎说秦王的作品原文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1,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

  • 范雎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战国范雎
  • 答: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

  • 秦国的四大权臣,有没有得到善终全身而退的?
  • 答:终结了自己的一生。总结秦国拜相者,在特定的时期总是备受宠信,但当他们的时代过去,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最残酷的现实,来自新任君王的忌惮,往往会让他们难以善终。毕竟王权与相权,本就是矛盾的关系。秦国四大权臣,商鞅、张仪、吕不韦都不算善终,唯有范雎一人,勉强算是善终,最终全身而退。

  • 《甘罗拜相》的故事
  • 答:令吕不韦大为赞赏,邀他至门下为宾客。当时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则为了取得河间之地,打算联合燕国夹击赵国,所以欲派张唐至燕国为相。张唐曾率兵攻打赵国,担心途中经过赵国时会遭人杀害,所以迟迟不愿赴任。吕不韦说服不成,十分苦恼,甘罗因此自告奋勇劝说张唐。

  • 魏齐究竟是为什么要害范雎?范雎最后死了吗?
  • 答:不久,范雎利用自己常在秦王旁边的优势,在秦王耳边说白起的不是,秦王被迷惑了,真的赐了一把剑给白起,白起自杀,至此,一代名将就归于尘土了。范雎也在历史上被冠上陷害功臣的骂名。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争鸣,靠着一张嘴巴走天下的人大有人在,但秦国的范雎是其中的杰出者。本是魏国人的范雎四处...

  • 若不是这四个人才离开魏国,统一天下的未必是秦国
  • 答:四人中的最后一个也是由魏到秦,他便是范雎。范雎生于魏国芮城,因遭受魏相魏齐的排挤和侮辱而出走,并前往了秦国。来到秦国后,范雎先为客卿,后为相国,深受秦君的宠信和重用,而因为曾经在魏国遭受侮辱,范雎自然不会轻易放下复仇的念头。他不但私下逼迫当年羞辱过自己的人自尽,还与名将白起合作,...

  • “真小人”范睢: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也不失君子风范
  • 答:没想到,秦王又胁迫平原君交出魏齐。 赵国之相虞卿,面对魏齐遭难,倒未落井下石,反而伸出援手,连相印也置之不顾,只是魏齐无福消受、自杀身亡。范雎报答王稽与郑安平的大恩大德, 二人虽资历平平,但依然被保举高荐。 只是在战事中吓破了胆,出卖国家、投降敌人。二人罪责难逃,范雎也连带受累,...

  • 商鞅、范雎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为何到秦国却很受重用?
  • 答:处罚范雎,不得已出走秦国。秦王明达 到了秦国,正是秦孝公的时候,秦孝公不像魏王如此昏庸,他不仅有野心,而且能够明辨是非,识得人才的过人之处。他先后用商鞅主持变法,使得国家军事和国力蒸蒸日上,而利用范雎作为谋略家,辅佐自己制定最优化的外政策,这样的政治环境最终使得二人脱颖而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