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区别

2024-04-27m.verywind.com
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这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历史学:因取义的广狭不同,史学的定义从内涵上可归纳为两种。广义的“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1)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2)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不包括前者,而专指后者。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历史教育:以历史和历史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历史教育,指人类社会各界所进行的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历史教育,特指学校教育中,以历史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师生共同探究、成长的教育活动

  历史学和历史教育都是从历史发展出来的,也就是历史是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历史学对历史资料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历史教育则必须依据客观的历史事实。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区别:历史学一个是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而 历史教育是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型学问,而历史教育是针对性的教导,历史学比历史教育研究更深。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历史教育,以历史和历史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历史教育,指人类社会各界所进行的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历史教育,特指学校教育中,以历史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师生共同探究、成长的教育活动。

《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①,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儒家思想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
  •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发展了“仁”的思想,把它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仁政”,目的是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点...

  • ...他们的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_百度...
  • 答:B 试题分析:孔孟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等。故选B。A项是道家研究的重点;CD是迷惑项,无实质意义。点评: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得到...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 答: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概念是“仁”,强调以爱人之心对待他人。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的理念,主张统治者应关注民生,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来维护社会秩序。孔孟学说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倡导和谐、亲...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答: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孟子对孔子的易学思想不仅继承而且有所发展。“孔子好《易》之前所讲的‘人道’,是没有会通天地之道的礼义说教。《易传》所讲‘人道’,是指会通了天地人三才之后所体悟的人道。”孔子...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答: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拓展知识: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之后,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它都不曾动摇过,而在近现代社会转型和当代社会动荡时期,它却遭到了不公正的诋毁,之所以这样,与其学说思想当然脱不了干系,其中还包括...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 答:1、孔孟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主要由孔子(孔夫子)和孟子两位古代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构成。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仁爱之道:仁是孔孟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亲和和善意。孔子认为“己所不欲,...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 答: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 答:身为儒家生力军的孟子,其学说曾倍受推崇,围绕其提出的“仁”之学说,学界的探讨相当之多,这些论说精辟也不失公平、客观,但亦有以偏概全和溢美之嫌,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反思孟子学说和这些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仁”之始末和概念...

  • 孔孟之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答:孔孟之道的主要思想是是弘扬、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对社会而言,是弘扬中华之德道,即厚生、爱民,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之道。孔孟之道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

  • 孔孟学说到底是讲的什么
  • 答:易经》解决了大易的问题医国,《黄帝内经》解决了大易的医病问题,是思孟学派的“德性论五行”学说,解决了大易的医人问题。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竹书《五行》的面世,正好补上了孔孟之间缺失的理论链环。这个链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