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陵》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2024-06-02m.verywind.com
~

《李陵》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少卿。名将李广之孙。父李当户,早死。陵善骑射,为人谦让,关心他人,名声好。武帝以其有李广之遗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他跋涉二千余里,至居延(在今甘肃额济纳旗西北),不见敌而还。继拜骑都尉,将五千人,教射于酒泉、张掖,以防御匈奴。数年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吉尔吉斯费尔干纳盆地),陵率轻骑五百出敦煌,迎广利还,复留屯张掖。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广利领骑兵三万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即祁连山)。武帝欲使陵为广利将辎重,陵叩头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武帝曰:“吾发军多,无骑予汝。”陵曰:“无所事骑(不需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武帝壮而许之,并令强孥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兵。博德羞为后援部队,遂上书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武帝怒,疑陵悔而不欲出,教博德上书,遂令陵出遮虏障(路博德所筑,在居延)。陵至东浚稽山(在今蒙古境)南龙勒水上,未遇匈奴,乃至受降城(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北)休整。继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绘所过山川地形,令部骑陈步乐还京上奏。武帝召见,步乐曰:陵所率士卒,皆效死用力,武帝悦。

陵军位于两山间,匈奴以骑兵三万围之。陵以大车为营,继而引兵出营为阵,前者持戟、盾,后者持弓、弩。匈奴见陵兵少,直前就营。陵军千弩齐发,敌应弦而倒,匈奴还走,陵挥军追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复召八万余骑来攻。陵且战且南行,顽强抗击,士卒负伤,无不裹伤再战。匈奴畏陵军善射,又恐中诱伏之计,只尾随,而不敢大进。

陵引兵东南走,循龙城故道,四五日,抵大泽芦苇中。匈奴从上乘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及陵军至南山(祁连山)下,匈奴击之;陵军步斗于树林间,杀敌数千。单于以为:“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无有伏兵乎?”欲去。时有陵之军候(负责侦察之武官)管敢为校尉所辱,投降匈奴,由是单于知陵军无后援,矢且尽,急攻之,呼曰:“李陵、韩延年(校尉、成安侯)急降!”陵军居谷中,匈奴位于山上,四面射之,矢如雨下。陵军突围南走,时尚有三千余人,矢尽,乃斩车辐而持之,退至狭谷。匈奴断其归路,从山上以石块击之,士卒多死,不得脱。黄昏后,陵着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欲随者,曰:“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长叹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珍宝尽埋地中。复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各持二升干饭,冰一片,约定至遮虏障集中。夜半,陵与延年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突围南走。匈奴追者数千骑。延年战死,陵遂降,士卒逃回汉者仅数百人。

边塞上报朝廷。武帝本认为陵战死,及闻降,怒甚。群臣皆罪陵。武帝以此问太史令司马迁,迁曰:“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意为诬陷)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北向)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及也。”“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武帝谓迁以不实之辞,为陵说情,遂下迁宫刑。

岁余,武帝遣将军公孙敖领兵深入匈奴以迎陵。敖无功而还,曰:“捕得生口(俘虏),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武帝怒诛陵全家。陇西(陵之故里)士大夫以陵不能死节,累及家室,颇以为耻。

其后,汉遣使至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无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原为汉之塞外都尉,后降匈奴),非我也。”由是,陵恨李绪,使人刺杀之。大阏氏(单于母)欲杀陵,单于匿陵于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嫁之,立为右校王。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昭帝(武帝少子)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二人素与陵相好,乃遣陵之故人任立政等至匈奴召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死。

李陵战败,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他孤军深入,又情报不灵,及与强敌相遇,仓卒应战,其败必然。与卫青、霍去病相比,其指挥能力相去甚远。尤其错误的是,他为苟全性命,投降匈奴,与苏武高尚节操,形成鲜明的反差。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在威胁利诱面前,坚真不屈,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回到长安,受到世人称赞。



  • 《李陵》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 答:字少卿。名将李广之孙。父李当户,早死。陵善骑射,为人谦让,关心他人,名声好。武帝以其有李广之遗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他跋涉二千余里,至居延(在今甘肃额济纳旗西北),不见敌而还。继拜骑都尉,将五千人,教射于酒泉、张掖,以防御匈奴。数年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

  • 如何评价李陵的?
  • 答:钱穆:“李陵之才气,及其全军之勇决,令千载下读史者想慕不已。”张承志:“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二、人物简介: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初为西汉将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

  • 李陵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学家的评价怎么样?
  • 答:李陵(公元前243年-公元前71年),字文叔,汉族,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被誉为“千古奇才”。他还曾经担任过汉武帝的侍中和大将军,对汉朝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不同史学家对李陵的评价 不同的史学家对李陵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 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答:点评:李陵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 贺新郎)也许只有司马迁的那一番言论,才是历史对李陵的公正评价。 【好意思不好意思按:李陵主动请缨,以极少...

  • 李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投降异族的著名武将
  • 答: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投降异族的著名武将。“西汉名将,匈奴名将”从关于李陵的历史评价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个人的争议之处了。这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一点,西汉与匈奴,这是一个注定...

  • 汉朝大将李陵生平事迹?
  • 答:单于大惊,急调左右部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李陵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汉书·李广苏建传》)原来刚出征时,一些关东盗贼的妻子因迁徒而随军,为士卒妻妇,藏于车中,后被李陵发现,全部处斩。第二日再战,斩首三千...

  • 李陵简介 西汉将领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生平
  • 答:> 6之所以要研究李当户,一来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子,二来是被迫投降了匈奴的 的父亲,研究他对于研究李广、李 这两个历史人物有着重要意义。> 《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均记载李当户在李广自刎前早死了,但都提到李 是「遗腹子」,就是说李当户死后李 才出生。于此,我们想要知道的是...

  • 李陵,一个悲剧人物的诞生和覆灭
  • 答:(一)李陵其人 《汉书》中这样记载: 李陵年少时即有其祖父、飞将军李广的遗风,他弓马娴熟,礼贤下士,深得好评。汉武帝曾指派他带着八百轻骑去执行侦察任务,来去自如。 公元前99年秋,汉武帝刘彻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讨伐匈奴,此时的李陵担任骑都尉,被安排负责押送辎重。 其实在汉武帝眼里,...

  • 名将李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李陵?
  • 答:李陵是西汉中期有名的大将,他战功赫赫,以5000步兵大战8万骑兵都不落下风,直到打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才不得已投降保留下自己的有用之身,以便日后和汉军里应外合,但是因为汉武帝杀了他全家,李陵觉得自己遭受如此大辱就再也没有回到汉朝的领土,在历史中李陵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他的传奇故事也...

  • 谁知道李陵的所有故事?
  • 答:元平元年病死。点评:李陵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 贺新郎)也许只有司马迁的那一番言论,才是历史对李陵的公正评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