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除却意必固我

2024-06-04m.verywind.com
~ 《论语》学习之 90401

【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白话】夫子平日里绝无这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 思考之一】意必固我是病吗?

“意”即私意。《集解》说“常人师心徇惑,自任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或有看作“念头”“意念”解释。李炳南说“‘意’是心里起的念头”就是私心杂念;清代 刘宝楠 说是“臆度”,和“不亿不信”“亿则屡中”的“亿”一样,就是臆测的意思。

“必”就是期必,必定。钱穆说“事之未来,必望其如此而无误。”《注疏》曰“常人行藏不能随时用舍,好自专必。惟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专必也。”或者说指偏见,不合中庸之道。

“固”是顽固、执滞不化。《说文》指四塞,把四面都围起来的意思,弄得结实牢固。朱子认为到这一步就是执滞了,固执坚持不能变通。钱穆先生说“出处语默,惟义所在,无可无不可,即毋固。”《集解》说“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刘宗周说“始焉无中生有,忽起一意,已而执意不化,必然如此,而辗转一意,如坚垒之莫破,则固矣。”

“我”就是私己、自我、我执的意思。钱穆说“我,如我私、我慢之我。圣人心知有道,不存有我。”《集解》说“述古而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

朱 老夫 子 说“这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意思是说意必固我像一个圆环,终始相连,从起心动念心意开始,有了期待,渐渐稳固滞执成就这个私己,意必在看不见的地方成就,固我冒出来成为可见部分,然后我又产生心意想法,……

其实,意必固我是我们每个人常见的心理状态。我们都很相信自己的意,对人事物有必然期待,透过经验教育环境形成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性,然后在自动化反应中要么抗拒要么被动接受和维持现状,来捍卫那个“我”。这难道不是病吗?

【 思考之二】 我内心中常见的意必固我是什么 ?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每天都顽固地固执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臆测、己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不用心去观察世界。其实,只要自己“视其所以,察其所安,观其所由”,就不难察觉自己所认为的未必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还在固执地坚持着,这就是与圣贤的差距。

稍微观察反思一下,就不难看到我们心中的臆测:仅凭听到的只言片语或者看到的某个行为,就猜测他人的动机,对他人做出评判,因此造成了多少家庭矛盾、单位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啊。

“必”,就是期必,认为应该会、一定会、必须会。如“都是你们的错”“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同事一定要配合我的工作”“孩子必须听我的话”等等。这些应该、一定、必须的想法,就成了自我设限的框架,让我们的认知被局限,思维日益僵化,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

有了这样 “必” 的想法、观念,在行为上就自然会 “固” ,固执己见,一切必须按我的意愿来,哪怕别人都反对,甚至现实情况很糟糕,我还是要固守自己的做法。

凡事总是想着 “我” ,以“我”为中心,只相信“我”的经验、“我”的判断,只在乎“我”的感受,“我”的想法。能证明“我正确”的事实就都是真实的现实的;反之,证明“我错误”的事实就认为都不是真实的,都是他人编造的谎言。

如此循环反复,臆测就成了现实,而现实又印证了臆测,个人深陷其中却不自知,还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都是有事实根据的,最终活在了自己“意”“必”“固”“我”的牢笼中。这怎么能不让我们警惕“意”“必”“固”“我”之心呢?

【思考之三】 我怎样防范对治心中的这些意必固我 ?

患有“意必固我”病的我们,如何对治心中的意必固我呢? 李炳南 老先生说:“意、必、固、我,都与修道相背。修道的人就要对此用工夫,开始时,困知勉行,练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然后步步进修,时时提醒自己,必须毋此四者。至于孔子的境界,工夫已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往而不率性,连这‘毋’字也就自然的绝了。”

既然意必固我都与修道相悖,我们就要对此下功夫,开始困知勉行,练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步步前行,时时反省。

要先学习至诚之道,择善而固,刻意练习,也就是克己复礼,在每一个起心动念时努力用功。 毋意 就是起心动念时就规划好正确方向,如夫子那样“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意安在道上形成意志,时时反省是否符顺于道。 毋必 就是要不设定必须要实现的期待,不要求一件事情必然要达到什么结果。 毋固 就是要学会变通,《易》曰“变则通,通则久”。 毋我 则是要放空自我,学会放下,然后达到一种合一的状态。

学习此章,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了圣人境界之高,言行均符顺于道,所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我们要效学的榜样;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后辈学人,更应从刻意观察对治自己的意必固我之心入手,小心防范意必固我,不断践行,直到完全断除意必固我,像圣贤学习。

  • 除却意必固我
  • 答:”意思是说意必固我像一个圆环,终始相连,从起心动念心意开始,有了期待,渐渐稳固滞执成就这个私己,意必在看不见的地方成就,固我冒出来成为可见部分,然后我又产生心意想法,……其实,意必固我是我们每个人常见的心理状态。我们都很相信自己的意,对人事物有必然期待,透过经验教育环境形成自己根...

  • 唐才子传元稹翻译
  • 答:元稹,字微妙的,河南人。九岁时擅长写文章,十五提升明经,书判拔萃科,补任校书郎。元和初年,对策第一,封寿拾遗。多次上书谈论利与害,当道路恶劣的,出任河南尉。后来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东川办案。回次敷水驿,中人仇士良半夜到.模不让邸,仇怒,攻打元棋的脸。宰相任命刘稹年少轻威,失去宪臣...

  • 关于为人处世不好的诗句
  • 答: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胜超凡;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超越天地之...

  • 《娇娜》的翻译
  • 答:公子道:“其实,兄长或许早已知道,我等并非人类,实乃千年修道之狐仙。今天降灾劫,不久雷霆大作,倘无人相救,必满门遭祸。兄长若肯以身赴难,我皇甫一门可望生全。若不肯,则愿兄长即刻带小宦离去,免遭连累。”孔生慨然道:“贤弟说哪里话,我孔雪笠,半生受恩于你,今贤弟遭此劫难,我岂能袖手旁观。还请贤弟速教我...

  • 爱人之间文言文
  • 答: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

  • 关于水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 答:——《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

  • 谁能帮忙找找一些古句?
  • 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形容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的诗句
  • 答: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 翻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 《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小儿语》原文及注解
  • 答:谁好与我斗气,是我不可人意。只怨自家有不是,休怨公婆难服事。公婆夫婿掌生死,心高气做那里使。妇人声满四邻,不恶也是凶神。妇人口大舌长,男儿家败人亡。絮聒老婆琐性子 ⑧,一件事儿重个死。美女出头,丈夫该愁。妇人好吃好坐,男子忍寒受饿。孤儿寡妇,只要劲做。大妇爱小妻,贤名天下知;继母爱前男⑨。

  • 要虚心待人的名言警句
  • 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