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高中

2024-06-01m.verywind.com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贤:德才兼备的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譬如:比如。篑:盛土的筐子:中止,停止。往:前进。

     子曰:“知(zhi)者不惑(huò),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

禺笨,也要照你的话去做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小子:指学生们。观:观察力  。怨:讽刺。迩:近。



  • 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如下: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答:十一、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十二、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十二章》注释 一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

  •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是什么?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3、子曰:“君子喻...

  •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高中版及注释
  • 答: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

  •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划分段落?
  • 答: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寓意: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一、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如下:1、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

  • 高中论语十二章注释及翻译
  • 答:一、高中论语十二章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二、高中论语十二章翻译 孔子说:学...

  •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如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