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述从《郑伯克段于鄢》看《左传》的艺术特色 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2024-05-12m.verywind.com
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
⑴郑庄公
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忌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顺而内奸,外宽而内险的人物形象。
⑵武姜
内讧的制造者。这是一个道地的贵妇人,其养尊处优的地位、生活,养成了她吃不得一点苦头和偏私狭隘的性格。她因一点疼痛,就对骨肉结下了怨仇,显得她是那么毒辣残忍。她的失败原因在于她只凭自己一贯肆无忌惮的性格行事,在斗争中不讲策略,任性而为,笨拙愚蠢,因而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⑶共叔段
他从小就得到母亲的宠爱与庇护,养成了一种恃宠骄纵的性格,在夺权斗争中野心勃勃,有恃无恐,赤裸裸地摆出了一副盛气凌人的驾势,不讲策略,与庄公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其政治上的狂妄幼稚,因而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古人认为是传注孔子的《春秋》的。它的作者,《史记》说是比孔子稍后的鲁国太史左丘明。《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按照鲁国先后l 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程中,各诸侯国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情况,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活动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它叙写战争尤为出色,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写。《左传》还善于在叙事中写人,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尤其是外交辞令,十分委婉,富有情趣。《左传》的这些叙事方法、人物刻画技巧和精美纯熟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发生在郑国的一次争权之争,斗争的焦点是王位继承问题。事情的起因,是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因厌恶庄公,偏爱小儿子共叔段,于是帮助共叔段谋取王位。共叔段暗中积蓄力量,阴谋发动叛乱,夺取君位。郑庄公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等待时机,最后一举打败共叔段,共叔段逃离郑国。这一历史事件,客观上反映了春秋初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内部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的社会现实。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人物个性鲜明。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宋人吕祖谦语,见《东莱博议》),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还表现在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他是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性。 共叔段恃宠恣肆,贪婪愚蠢。他在母亲溺爱下,恣意妄为。在得到京城后,肆意扩大势力范围,并发展到举兵起事,想夺取整个郑国。他的愚蠢表现在他只知“贪”而无一点“谋”。他丝毫不了解庄公已为他不下了天罗地网,让他“自及”,结果只落得“出奔共”的下场。 姜氏这位贵妇人毫无原则观念,任性偏心。生庄公难产,就视若仇人,并且置立嫡立长的宗法制度原则于不顾,想废长立幼;没有达到目的,又为共叔段“请制”“请京”,甚至做共叔段的内应,企图灭掉庄公,与庄公毫无母子之情。 2.叙事线索清晰。作者紧紧抓住以郑庄公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夺权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叙述矛盾冲突的发生和发展;第三部分(第五—六段)写矛盾的高潮和结局。在叙述事件经过时,有以庄公一方为主,省去了许多笔墨,使得文章不但线索清晰,而且文字简洁。 3.写法详略得当。本文详写的地方有二。一是庄公一方商讨对付共叔段。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写得很详,这是为了表示庄公的老谋深算,阴险狡猾;同时也交代了共叔段“举事”的经过。另一处是“掘地见母”,这是作者为了宣扬儒家的“孝”道。(本文最后还有一段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编者删去了这句话)本文略写的地方是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和共叔段被打败的经过。这样详略安排,有利于突出主题。

通过此文,我们还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传》的一种总体行文特点,即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这种手法,也正是《春秋》一书所用的手法.即后来常说的“春秋笔法”.即如我们所说的郑庄公阴险狡诈、姜氏偏心溺爱、共叔段贪得无厌,并非作者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好的叙事体作品,作者的倾向是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和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左传》作者对“郑伯克段于鄢”这一事件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不也是这样显现出来的吗?

  • 论述从《郑伯克段于鄢》看《左传》的艺术特色
  • 答:作者的倾向是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和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左传》作者对“郑伯克段于鄢”这一事件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不也是这样显现出来的吗?

  • 由《郑伯克段于鄢》评价《左传》的历史功绩
  • 答:从《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古文的用词来分析,《左传》是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集中表现了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的思想主张。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 ...从《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左传》善于剪裁、语言凝练...
  • 答:3、“郑伯克段于鄢”,称庄公为“郑伯”,讥讽他1653对弟弟失教;4、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本意,因为《春秋》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就是说,这是庄公的养虎之谋,很阴险。

  • 结合郑伯克段于鄢,谈谈左传的艺术特色
  • 答:⑴郑庄公 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他一生下来就遭到了母亲的忌恨,几乎被剥夺了国君的继承权,他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种险恶的家庭环境以及特殊遭遇也养成了他一套处世本领。姜氏为叔段请制,他明知对方包藏祸心,但表面上却扮成很依顺母亲和爱护弟弟的样子,如同一个“孝子贤兄”。他从容不迫,采取了欲...

  • 如何理解《郑伯克段于鄢》?
  • 答:理解《郑伯克段于鄢》:一切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这出母子悲剧的原因,或许也只能怪当初的“寤生”吧。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古代宗室相残的教科书,在许多权利斗争中都能见到它的影子,比如汉文帝与淮南王刘长等等,庄公之谋,怎么能说不厉害呢。《左传》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你可以从中看到皇室...

  • 简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艺术特色
  • 答:3、写法详略得当。《郑伯克段于鄢》详写的地方有二。一是庄公一方商讨对付共叔段。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写得很详,这是为了表示庄公的老谋深算,阴险狡猾,同时也交代了共叔段“举事”的经过。另一处是“掘地见母”,宣扬了儒家的“孝”道。《郑伯克段于鄢》略写的地方是姜氏为共叔段“...

  • 我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答:在 北京大学邵永海、孙玉文老师的《古代汉语》讲《左传》的视频 中,首先就从《郑伯克段于鄢》这个篇名中的“克”字说起,说“克”字可理解为战胜或者打败的意思,但“克”这个字,显示了作者的价值判断,因为 “克”一般用于两国之间的战争。孔子的《春秋》对这段故事的记载,只有9个字,“夏...

  • 古文赏析——郑伯克段于鄢
  • 答:公元前722年,在郑国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件骨肉相残的事件,这就是《春秋》上所谓的“郑伯克段于鄢”。《公羊》、《谷梁》都提到这件事,发表了一些议论。但从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方面来说,《左传》的文字写得最具体精彩,历来脍炙人口。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郑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

  • 左传全集《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赏析与注解
  • 答:《春秋》上说:“郑伯克段于鄢。”大意是说太叔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就像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称之为“克”;把庄公称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有失教诲;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内心想法,不写共叔段被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原文】 遂寘姜氏于城颍[...

  • 谁能帮我找一篇评论伯克思想的文章
  • 答: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全部描写巾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 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 比如,鲁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了对泰山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