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大义灭亲是何意?出自于哪? 雕虫小技是何意?出自于哪?

2024-06-01m.verywind.com
大义灭亲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对犯罪的亲属也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州吁是春秋时卫国卫桓公的弟弟,他一心想当国君,就与自己的心腹石厚密谋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州吁当上国君以后,担心人心不服,自己的王位坐不稳,就同石厚商议。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卫国的老臣,一直忠心耿耿,德高望重。深得人们敬佩。他早就告诫石厚别这样做,但石厚不听。他对州吁杀害哥哥篡夺王位十分不满,一时又没有办法,就以年老有病为由,回家休养去了。石厚就向州吁建议,利用石碏的威望,请他出来辅佐朝政,就能收服人心,州吁的王位就会安稳。
州吁觉得很有道理,就叫石厚回家去劝说石碏出山。石碏觉得这是除去州吁和石厚、为先王报仇的好机会,就答应了。石厚对石碏说:“现在人心不稳,该怎么办呢?”石碏说:“诸侯即王位,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应该请人到周天子那儿去说情。”石厚又问题:“该请谁去才好?”石碏说:“陈桓公跟周天子关系很亲密,跟我的交情也不错,你和州吁一起去见陈桓公,请他去跟周天子说说,肯定没有问题。”
石厚把父亲的意思转告了州吁,州吁很高兴,就和石厚一起到陈国去见陈桓公。这时,陈国大夫子睨已接到了石碏的密信,石碏请陈国帮忙除掉州吁和石厚。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子睨把他们两人带到太庙去见陈桓公。来到太庙门口,州吁和石厚看见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忠不孝无德无义者不准进去。”两人吃了一惊,忙问子睨:“放块牌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子睨说:“这块牌子一直就在这里,没有什么意思,你们不必多心。”州吁和石厚进了太庙,马上就被陈桓公命令武士抓了起来,陈桓公拿出石碏的密信,当众读了起来。信中说,州吁和石厚大逆不道,谋杀国君,篡夺王位,请陈国帮卫国伸张正义,除掉两人为民除害。
陈桓公打算把二人斩首,但子睨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杀他不妥当,还是让卫国自己处置,陈桓公便派人通知石碏。
石碏接到陈桓公的通知,就同大臣们商量怎么处置州吁和石厚。州吁是肯定应该杀掉的,但大臣们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石碏又这么老了,想看在石碏的面子上,从轻处罚石厚。石碏却说:“州吁犯这么大的罪,都是我儿子石厚教唆怂恿的,我怎么能为了私情而不顾天下大义呢!”他又问大臣们谁去执法,大臣们都不想亲手杀死石碏的儿子,没有人响应。石碏就说:“没有人去,那我就亲自去!”他的一个家臣见了,赶紧把他拉住,表示愿意前去执法。
家臣到了陈国,当众砍下了石厚的脑袋。消息传到卫国,人们都拍手称快,称赞说:“石碏为了伸张正义而杀了自己的儿子,真是大义灭亲啊!”

【释义】雕:雕刻。虫:鸟虫书,古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技巧很差,微不足道。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韩朝宗是唐玄宗的荆州刺吏,他非常爱护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经过他的推荐,得到了重用,施展了才华。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们都非常敬慕他。
一天,李白给韩朝宗写了一封信,即《与韩荆州书》。信中除对韩朝宗的为人学问大大地赞颂一番外,就是述说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恐怕我所写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不合大人的心意和趣味。”

“大义灭亲”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的私亲,后泛指为正义而不顾私亲的行为。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战国时代,卫国百姓因为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王,并且任意驱使他们去打仗,对此十分不满,要派人到洛阳告诉周王。州吁非常着急,便和他的同谋者石厚商量如何稳定人心,石厚说:“我父亲在朝廷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事情就好解决了。”
石厚父亲石碏本是卫桓公重臣,因不满卫州吁的所作所为,告老还乡。今见石厚来问,便说:“诸侯即位应得周王的同意,如果周王答应了,还有什么说的。”石厚问题:“怎样才能得到周王同意呢?”石碏答道:“陈桓公得宠于周王,又和我们相处得很好,如果你们能够得到陈桓公帮助,在周王面前说几句好话,周王一定会答应的。”石厚把他父亲的话转告州吁,两人大喜,立即带些礼物到陈国去。
石碏也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派人送给陈桓公,大意说:卫国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乱臣,这都应由州吁和石厚两人负责。我年老了,无力处治他们,只好想办法让他们上贵国,请你本着正义,惩治他们,为卫国除害。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逮捕了。陈桓公派人到卫国问如何处置这两个人,卫国派右宰丑赴陈国杀了州吁。对于石厚,大家为了讨好石碏,都主张从轻处治。但石碏说:“小子不忠不义,留下他又有什么用。”立即派管家孺羊肩到陈国把石厚杀了。石碏以国家之大义灭父子之私亲的做法,得到后世人的称赞。

  • 大义灭亲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 答:【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读音】:da yi mie qīn 【近义词】:不徇私情 大公无私 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 徇私舞弊 【例句】: ...

  •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 答:《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故事]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

  • 大义灭亲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何造句?
  • 答:【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这是一条汉子,~,死活只有一个党。”【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褒贬】:褒义词 【英语】: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put righteousness above ...

  • 大义灭亲是何意?出自于哪?
  • 答:“大义灭亲”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的私亲,后泛指为正义而不顾私亲的行为。此典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战国时代,卫国百姓因为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王,并且任意驱使他们去打仗,对此十分不满,要派人到洛阳告诉周王。州吁非常着急,便...

  • 大义灭亲是何意?出自于哪?
  • 答:大臣们都不想亲手杀死石碏的儿子,没有人响应。石碏就说:“没有人去,那我就亲自去!”他的一个家臣见了,赶紧把他拉住,表示愿意前去执法。家臣到了陈国,当众砍下了石厚的脑袋。消息传到卫国,人们都拍手称快,称赞说:“石碏为了伸张正义而杀了自己的儿子,真是大义灭亲啊!”

  • 大义灭亲什么意思
  • 答:大义灭亲,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其典故源自《左传·隐公四年》。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左传·隐公四年》: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

  •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成语含义及出处
  • 答:大义灭亲 注音:ㄉㄚˋ ㄧˋ ㄇㄧㄝ ˋ ㄑㄧㄣ 大义灭亲的近义词:大公无私 ∶不为个人谋私利可谓大公无私也。清· 龚自珍《论私》 ∶秉公办事,不偏袒某一方不徇私情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六亲不认 六亲:泛指一切亲戚。六亲不认,所有亲戚,一概不认。是说一个...

  • 大义灭亲的意是什么意思
  • 答:【拼音】dà yì miè qīn 大义灭亲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认贼作父 【语法】...

  • “大义灭亲”的典故出自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答:大义灭亲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它的典故出自卫国的一个名叫石碏宰相,大概是说他为了大义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卫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它的第一任君主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丰。从第一个国王康叔丰建立起,这个小国家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它被魏征服。卫庄公...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