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事件过程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介绍

2024-06-02m.verywind.com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事件结果~

“哭陵事件”的消息刊出后,在全国发生了强烈的影响,蒋介石对事件极为恼怒,原本要以“截乱”手段严惩,后听从了党国元老们的劝告:以软的手段使大事化小,以免激起众怒……次日,陈诚带卫士到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作“精神训话”,由教育长黄杰陪同进人礼堂。黄带头鼓掌,陈总长好象未听见,气呼呼地走向讲台,劈头就批评指责:“什么哭陵?这是犯上作乱!这是反对中央、反对总裁,是对党国大逆不道!你们这样做,只会对共产党有利,你们太愚蠢了!使亲者痛仇者快啊!”全场静无声,气氛更紧张。少许,陈诚长叹一声,放缓了声调:“我们大家都是从广东出发的,恨铁不成钢啊!当然啦!我也有责任。近来由于公务繁忙,没来得及关心大家,不过,大家的想法我是知道的,总裁也晓得,希望大家体谅政府的难处,今后尽量帮助你们解决困难……”众将官掌声四起,人人都松了口气,陈诚面带微笑走下讲台,侍卫随之而出。蒋介石知道众怒难犯,不敢追究下去,就这样不了了 。

1947年5月5日,在南京中山陵发生了一次震动全国的国军400多名高级将领集体哭陵事件。

1946年4月,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委员会议,会议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考虑到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在抗战期间组建的近800万军队和军官队伍,在国家和平时期已经显得十分臃肿,而且庞大的军费开支也使得需要支付巨额战后国家重建经费的国民政府力感不支,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对抗日部队进行大规模裁撤。该决议对国家的战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它的进行势必会影响与断送了许多军人的生涯和家庭生活。
会后,国民政府开始整编军队。原来的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团以下补充兵额,配备新式武器。军官则作为编余人员等待安置。这些编余军官除了打仗外,难有所长,离开军队后待遇降低,尤其是残废军官生计艰难。当时在编余军官中流传着延安毛主席的一道名言:“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泽东;此处无人要,延安去报到。”
的确,数百万编余军官和士兵返回家乡后为生活所迫,分批分波地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转身投奔了延安军队混口饭吃,从而极大的削弱国军的战斗力量,对日后的内战起到了巨大副作用,这不能不说是蒋介石先生的一大败笔,他应在裁军的同时切实考虑到下岗军人疾苦,这些军人在战场上为国出力,和平时期还要为国家和平发展牺牲自己利益,国民政府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复员待遇和妥善安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鉴于当时的复杂状况,蒋介石下令把各战区摘除兵权的编余将级人员调集中央训练团培训。
这批将领有400余人,报到后由国防部委任为中训团中将或少将团员。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同学,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有的曾跟孙中山出生入死,参加过东征惠州战役。这些人本是行伍出身,级别既高,又无其他专长,所以安置工作特别困难,受训半年多,还没有分配出去。
一件件触目惊心、惨不忍闻的事,给编余军官们以莫大的刺激。
他们对国民政府当局日益不满,有人愤慨地提议说:我们都是中山先生的信徒,与其背后暗暗哭泣,不如前往中山先生的灵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一场大批高级将领在中山陵哭陵的事件终于发生了。
被编余的将官,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中央训练团将官班受训,计有500多人,这批将官多系老黄埔,年龄高,级别高,资格老,无专长,有的积劳成疾,有的负伤致残,在安置转业工作上特别困难,所以受训半年有余,仍没有分配出去。1947年春,先是编余军官张清泉“逼得卖老婆事件”给将官班同学很大惊惶。接着将官班也接连发生了两起悲剧。
其一:班内有个将官名叫奚泽,他是归国华侨,家中很有钱。他在青年时代就同情孙中山而参加同盟会。曾变卖家产折合白银190万两,全部捐给孙中山作为活动的经费。孙中山对此义举极大赞赏。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奚泽返国,在大元帅府工作,以后参加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官至某集团军中将参谋长,因为他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深为蒋介石所不满,以致遭到了“编余”。他家住南京,生活无着,日子难熬,他的太太萌发轻生念头。4月的一天,她在家留下遗书说:“我们今世不能再见面了。”在燕子矶投江自杀了。奚泽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对外不肯讲。但这个悲惨的消息,毕竟在将官班传开了,也传到了中央警官学校,在编余军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二:将官中有个名叫陈天民的陆军少将,原为一百九十师副师长,抗战期间在长沙会战中立有战功。他家人口多,有五个孩子,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不满周岁,无法维持生活,靠借贷度日,有了上顿没有下顿。陈天民自己又患晚期肺病,既缺少营养,又没钱医病,一时想不开,于1947年5月1日趁太太不在家时,大量吞服安眠药自杀身亡。陈天民死后,家中无以为殓,尸体在家里存放了4天。后来,将官班、警政班的同学,每人捐献金圆券3000元,按伪币价值,其数少得可怜,才买了薄皮棺材,把他草草埋葬。兔死狐悲,同学们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很大刺激,个个含悲忍怒,一触即发。
由于悲剧的不断发生,编余军官中对蒋介石的不满,日益高涨,有同学常收到一些“匿名信件”,信封上明明写着寄自某某机关,但信签上却不具名,不知是谁寄发的,内容则不外乎是鼓动反蒋情绪。4月间,刘海亭接到一封署名为内政部的信。当时编余军官在警校结业后,分配工作属于内政部,大家见到内政部有信给刘海亭,认为他在内政部有后台,一定是给他安排工作,有同学开玩笑把信藏了起来,要刘请客吃糖,不请客就不给他信。刘海亭说:“我在内政部没有背景,不会有什么好消息,同学们如果不信,你们可以当众拆开。”这样一说,我接过信真的把信拆开了,原来里面不是通知也不是信,而是一份宣传品,标题是:《凭吊战场死亡将士幽魂》。原文已记不全,但辞句流畅优美,辛辣动人,的确道出了转业军官的心声,所以迄今还记得其中一些主要的字句:
战场上惨死的健儿,荒野中飘泊的幽魂!慈母为你哭断了肝肠,娇妻为你断送了青春。你的碧血换来了草头将军(指蒋介石)的王冠,你的白骨垒成了豪门家族的万贯家财···
看哪!每逢夕阳西下,大人先生们!挽着娇妻美妾,参加酒宴盛会,个个眉飞色舞……
瞧哪!每当华灯初放,那些贪官污吏穿着西装革履,在大街上川流不息……
听哪!每当夜深人静,舞厅里的喧闹嬉笑声响个不停…
可是!你那白发苍苍骨瘦如柴的老母,你那泣涕嗦哭的妻子儿女,有谁来过问呢?
现在!只有让凄风苦雨来凭吊你的幽魂吧!
刘海亭见了宣传品,心里很紧张,深恐再生事端,板红着脸要把信收回。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尽可放心,我们不会宣扬出去的。”这时,我自告奋勇地把宣传品复写多份转寄到中训团将宫班去。
这些被编余的将官们看了群情激忿,议论纷纷,有的暗白伤心,也有的痛哭流涕。这时,有位操湖南口音的黄埔一期毕业生,陆军中将贺光谦触景生情高声说:“我们追随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奋斗半生,可惜夙愿未遂,而今又报国无门生计无望。今天在背后哭,又有何用?要哭,大家一起到中山陵去痛痛快快地哭他一场,向总理英灵哭告苦衷,藉以向政府公开示威!”这时大家愤怒填膺,同声赞成,有人提议:“就请黄将军担任哭陵总指挥。”黄鹤明白:这总指挥可不是好当的,万一戴上“犯上作乱”的帽子,是会坐牢杀头的。他紧张思虑一下,还是义不容辞爽快地答应下来。 1947年5月5日上午9时左右,将官班的学员们各自从家里出发,三三两两到中山陵集中。10时许,就到了约400人。他们身着黄色的将校呢制服,将级领章,胸前挂着勋表。大家推黄埔一期学生、陆军中将黄鹤为总指挥。黄鹤带领众将官到博爱坊前站成方阵队形,黄埔一期同学站第一排,其余按期别、年岁依次排列,全体肃立,准备举行哭陵仪式。
仪式一开始,黄鹤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这些编余的军官,曾经追随总理东征北伐,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政府把我们一脚踢开,断绝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别的奢望,活着只求有碗饭吃,死后有一口棺材安葬。我们也是人,我们要生活。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是谒陵,而是哭陵。为了我们的同学,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全家的妻儿老小,我们要大哭,一哭、二哭、乃至三哭。”
讲完之后,黄鹤将军带领众将官到中山陵祭堂,向孙中山先生的坐像献花。祭堂的里里外外,挤满了前来哭陵的将官。不少游客纷纷围拢观看,对这些编余军官的遭遇深表同情。
接着,由黄鹤读祭文,将官们饱含热泪听完祭文,静默三分钟,鱼贯入灵堂。仰望着孙中山大理石坐像,他们的心情就像后娘养的孩子见到亲娘一样-委屈、不平而又向往着什么。从灵堂出来后,将官们又列队站好,主祭人黄鹤发言,劝勉大家离开后,振作革命精神,或农或商,自谋生活,守住军人气节,决勿轻举妄动,以免辜负先总理的期望。几位将领也忍不住发言,对现状表示不满……
第二天,《救国日报》在头版报道了此事,接着,《中央日报》作了报道,各家小报也相继发表文章,一时弄得满城风雨,妇孺皆知。
蒋介石知道后,大发雷霆,骂这些谒陵军官是“目无法纪”,大声训斥陈诚总长,责成他即速处理,以平舆论。
陈诚赶紧召人共商对策,最后决定几项办法:
(1)凡是在抗战期间没有离开部队的将级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下的改为文职,派到地方上任职。
(2)40岁到45岁的转业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门任职。
(3)40岁以下的,考进陆军大学深造。
(4)年老体衰不能任职的,多发遣散费还乡,沿途有政府照应。 1947年7月6日,上午9时前后,将官班的学员们,陆续秘密集中到中山陵。中山陵卫队事前并未接到有团体谒陵的通知,蓦地看到身着将官服、成群结队的大官们,大吃一惊,又不敢上前盘问或阻拦,连忙打电话请示,一级转一级,得到上边急令:“不准谒陵!”
人陆续到齐了,约有600多人,黄鹤总指挥带领大家到中山陵“博爱坊”排成队伍,默然肃立鸦雀无声。
哭陵仪式开始,黄鹤慷慨激昂地发表简短演说,大意谓:“今天我们到中山陵来,不是谒陵,而是哭陵。为了我们国家,为了我们民族,也为了我们全家老小,我们要大哭,一哭,再哭,三哭。我们这些编余将官,曾经追随总理,东征北伐,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政府却把我们一脚踢开,大家被抛弃失业,断绝了我们的生路。我们没有别的奢望,活着只求有碗饭吃,死后有口棺木落葬。我们也是人,我们要生活,要生活!”话毕,带领大家到中山灵堂,向孙中山塑像献花,灵堂不大,里里外外被哭陵将官挤满了。很多游客也围拢来看热闹,群众见到此情此景,深表同情。
这时,站在前排的是已自杀的陈天民的太太,带着五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背在身上,还不满周岁,在孙中山塑像前立定,她的左右两边各站两个孩子。她们来不及向孙中山塑像鞠躬致敬就哭开了,哭得起不了身。黄鹤介绍说:“这位是陈天民的太太,陈天民被迫自杀了,家属没饭吃,将来,我们的家属也要落到她这样的地步。”大家见此惨状不禁心酸,顿时又嚎陶大哭,哭声震天,游客中的妇女也都纷纷掉下眼泪。
接着,黄鹤读《祭文》,这篇《祭文》是谁写的,不太清楚。“哭陵”第二天各报虽然都发表了消息,但《祭文》都未刊出。大概因此文措辞过于激烈,不敢刊登吧!记得龚德伯办的南京《救国日报》曾经登过全文,已找不到这张报纸。当时这篇《祭文》在编余军官中流传很广,内容大意如下:
“我们这些军官,过去曾经追随总理参加东征北伐,终于取得了国民革命的胜利。现在国家已经有了宪法,国民党也应还政于民了,但国民的民主权利,我们却没有见到。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般贪官污吏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先烈之血未干,革命之质已变。”《祭文》又说:不但革命军人的遗属得不到抚恤,没有人管,就是连我们自己也被抛弃了。正是“飞鸟尽兮良弓弃”,成仁的已经死了,成功的也濒临死境了。读到这里,黄鹤已泣不成声,全场又痛哭起来。这时,奚泽将军联想起被迫跳江自杀的妻子,当场晕倒。大家群情激愤,高呼口号:“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卖国贼!”
刚要散会时,大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声,顷刻一帮人涌进来,新闻记者闻讯赶来采访。同时反动政府也指派特务混迹其间,有的特务冒充记者,向参加哭陵将官问:“今天的事情是谁带的头?”大家都答不知道。有个将官插嘴说:“我们是到这里来谒陵的,看见一个女人在陵前哭得惨,大家同情她,也就难过得哭了。”特务们问不出所以然,只得悻悻而去。
我和刘海亭、马广运当天上午穿便衣随游人进入中山陵,在一旁观看了将官哭陵全过程,以便向中共地下组织汇报。为了保密,我们未与黄鹤接触。



  •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事件过程
  • 答:这时,有位操湖南口音的黄埔一期毕业生,陆军中将贺光谦触景生情高声说:“我们追随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奋斗半生,可惜夙愿未遂,而今又报国无门生计无望。今天在背后哭,又有何用?要哭,大家一起到中山陵去痛痛快快地哭他一场,向总理英灵哭告苦衷,藉以向政府公开示威!”这时大家愤怒填膺,同声赞成,有人提议:“就请黄将军...

  • 南京中山陵灵异事件是怎样的?为何中山陵是中国十大邪地之一?
  • 答:经过一番设计及工程招标,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但因交通受阻,军阀混战,使得工程不断被延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陵园建设,特别是1928年3月负责中山陵工程的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加快建设进度,以便尽快将孙中山的灵柩移至紫金山安葬,陵墓的工程进展也就随...

  •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事件结果
  • 答:“哭陵事件”的消息刊出后,在全国发生了强烈的影响,蒋介石对事件极为恼怒,原本要以“截乱”手段严惩,后听从了党国元老们的劝告:以软的手段使大事化小,以免激起众怒……次日,陈诚带卫士到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作“精神训话”,由教育长黄杰陪同进人礼堂。黄带头鼓掌,陈总长好象未听见,气呼呼地走向...

  • 中山陵哭陵事件的介绍
  • 答:1947年5月5日,在南京中山陵发生了一次震动全国的国军400多名高级将领集体哭陵事件。

  • 中山陵灵异事件
  • 答:屠杀,积怨甚多,因此 民间 流传的灵异事件也是很多。 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山陵。中山陵的无梁殿极阴之地!里面供奉者 战争 烈士,整个大殿竟然没有梁,这种结构在中国的风水学上就是阴宅,再又供奉着那么多磁场极强的英魂,不要说深更半夜,就是大白天你站在大殿中央也会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

  • 日本投降后,中国百万汉奸哪儿去了
  • 答:蒋介石当年解散了抗战的军队,大量任用汉奸。将抗战功臣驱赶出政府和军队,导致了后来的中山陵哭陵事件(被迫退役的国民党军官和士兵衣食无着,去孙中山的墓前哭诉)然后这些被解散的抗战功臣有的郁郁而终,部分去读大学进修,部分回家种地,大部分对国民党感到失望加入了TG,现在的大陆第二大党派"民革“就...

  • 抗战前中国三大将军自杀事件:哪位是为女人自杀
  • 答:中央社才被迫登出“中将续范亭因忧国忧民,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的消息,却仍不提要求抗日一事。民间团体寄来大批慰问信件和传来无数电报。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张学良等高级将领也赶到医院看望。续范亭经抢救脱险后,又赴杭州疗养。钱大钧将军:为情所困自杀 钱大钧,江苏吴县人,出生于原正仪镇雅泾...

  • 焚尸扬灰的相关事件
  • 答:炸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锁。工兵爆破分两步,第一步炸开外层混凝土,第二步炸开内窖。1946年1月21日深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坟墓炸成数块。开棺时,由当时的南京市长马骏超亲自检查,其余无关人员避开。开棺后发现,汪氏入棺经防腐处理,尸体保存完好。除在汪的口袋里找到一张...

  • 赞皇抗战时期的中马峪事件是咋回事
  • 答:4月17日下午两点,南京市公安局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农、工、商、妇女团体,公安局各区官员,新闻媒体,共50多人,探讨防治谣言之法。根据医生诊断,孩童和市民亡的原因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拉麻症”。正是在修建中山陵这个背景下,东门一带孩童染病亡这一偶然巧合,配合学龄儿童调查这一契机,谣言得以...

  • 历史上6月1日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
  • 答:孙中山灵柩由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1929年) ———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奉安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遗体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内。孙中山曾嘱辞世后愿“归葬紫金山”,1926年6月1日,国民政府在钟山第二峰茅山南麓开工修建陵墓,至今春完工,4月23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