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急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的翻译!!!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中孔子和孟子的重要语句有哪些吖

2024-05-18m.verywind.com
高分求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孔孟句子翻译重点和孟子背诵重点~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①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③,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注释】①河内:指黄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阳、济源、博爱一带,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②河东:指黄河以东的今山西省西南部,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③兵:兵器。④数罟(Shuò gǔ):密网。洿(wū)池:大池。⑤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⑥莩(piǎo):饿死的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选修课,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意思是,仁义礼智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这四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统一的整体。“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形容词用为动词,且为意动,解释为"以……为大"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这句话的准确写法是: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思是:

(如果国君)把老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如果国君)把老百姓的忧虑当做自己的忧虑,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忧虑当做自己的忧虑。(如果国君)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虑当做自己的忧虑,然而还是不能称王天下,(自古至今)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人事和协;民心和乐。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 。”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 孟子回答说:“有。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做一国之君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转附山、朝儛山游览,沿着海岸南行,一直到琅邪(或以为邑名,或以为山名,实际上可能并不矛盾)。我做点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王的游览呢?’晏子回答:‘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国家大事的(没有不和政事关联的)。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现在可不是这样。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运转粮食而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侧目而视,都发出批评埋怨,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而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尽)。流、连、荒、亡,成为诸侯的担忧。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做流,溯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野兽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喝酒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流、连的欢乐,没有荒、亡的行为。(一方面是当今君王流、连、荒、亡,一方面是古代贤王无流连之乐、无荒亡之行,勤勤恳恳地省视春耕秋收,补助贫困的百姓)就看您何去何从了。’景公听了很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出去住在都城之郊,在那里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济贫困的百姓。景公又召见乐官说:‘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这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君就是喜欢国君。” 五、人和 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即有利于攻守的天气时令方面的条件,比不上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地利不如人和(即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比不上上下一心)。边长三里的内城,边长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了它进攻却不能取胜。围攻这样一个小小的城郭,一定可以选择有利于战争的天气条件来发起进攻;可是却不能取胜,这就是说天时比不上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戈矛弓箭等武器以及甲胄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城中人(占有如此之多的地利)却弃城离开它,这就是说地利比不上人和。所以说:限制人民不靠国家的疆界(假如国君不得人心,在国家疆界内的百姓也不会帮助他),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得到道的国君(或者说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丧失了道的国君(或者说不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者少到了极点,连父母兄弟等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者多到了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得天下顺从的人来攻打遭亲属反叛的人(必定取胜),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无不胜。” 2孟子说:“君子之所以跟一般人不同,是因为他的居心。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有仁德的人关爱他人,有礼的人尊敬他人。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这里有一个人,他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一定反躬自问、反省自己:我一定是不仁的,一定是无礼的,不然的话这事怎么会到来呢(不然怎么会遇上这种事呢)?君子反省自己自己是仁的,反省自己自己是有礼的,可那人的横暴不顺理还是老样子,那么君子一定反躬自问、反省自己:我一定是不忠的(即没有尽心竭力、没有尽自己的仁尽自己的礼)。君子反省自己自己是忠的,可那人的横暴不顺理还是老样子,君子就说:‘这人不过是个狂妄之徒罢了。像这样,那么他跟禽兽又怎么区别呢?我跟禽兽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一辈子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树立了榜样,可以流传后世,我还不免是一个乡里的普通人,这就值得忧虑了。既然担忧这事,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就是了。至于君子忧虑的其他事情就没有了。不合乎仁的不做,不合乎礼的不行。(能这样的话)假如有一时的忧虑,君子也不会担心了。”
11 3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反省自己的仁;治理别人没治好,反省自己的智;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反省自己的敬。一切修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诗经·大雅·文王》说:‘永远不要辜负天命(即行事一直要跟天命相符),幸福都得自己追求。’” 4孟子回答齐宣王说:“??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了)。《诗经·大雅·思齐》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进一步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推广到全国。’说的不过是拿这心思加之于他人罢了。所以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施恩惠于他人就足以保有天下,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施恩惠于他人连老婆孩子都没法保护。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世人,没有别的原因,不过是善于推广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孟子说:“??现在王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站在王的朝廷上(即为王做官效力),使天下耕田种地的人都想在王的田野里耕作,使天下商人都想在王的市集里做买卖,使天下往来的旅客都想走在王的道路上,使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们都想到王这里来控诉。假如像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有些胡涂,不能有比这进一步的体会了(对先生的仁政学说不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希望先生辅助我达到目的,明明白白地教导我。我虽然资质愚钝,请让我尝试着去实践它。” 孟子说:“没有稳定的财产而有稳定的心(即能坚持道德准则),只有士才能做到。像一般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就没有稳定的心。如果他们没有稳定的心(即不坚持道德准则),那么放纵、邪僻、不正派、作奸犯法以获取利益等,就无所不为了。等到他们陷入罪网,之后跟着去惩罚他们,这是欺骗陷害百姓。哪里有具有仁德的人当政却可以做出欺骗陷害百姓的事呢?因此英明的君主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抬头足以赡养父母,低头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年头始终吃饱肚子,收成不好的年头也能免于被饿死;这样之后再鞭策他们走向善,因此百姓很容易听从。现在的君上规定百姓的产业,使得他们抬头不能侍奉父母,低头不能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年头始终困苦,收成不好的年头不能免于被饿死的厄运。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怎么有工夫讲究、学习礼义呢?王想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宅地,在这上面栽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丝棉袄了(他们已经身体衰弱,穿丝棉袄可以保暖)。鸡、小猪、狗、大猪的饲养不丧失孵卵或者交配、怀孕、下崽的时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个成年男子受百亩田地,不要因为徭役等耽搁他的农事,一个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小心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用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老人穿丝棉袄吃肉,庶民不挨饿不受冻,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人,还不曾有过!”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这气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2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真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
12 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3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yuè)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gé)从鱼盐贩子或劳动者中被提拔出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难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点过错,此后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心中困苦,思虑横塞胸中,然后发愤振作。表现于脸色,传达以声音,然后才能明白。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死亡。”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1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不忍的心情(即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人都有同情心)。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恤别人的政治。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道理就在于)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因自身不善而羞耻、见他人不善而憎恶)之心,就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义、礼、智之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贼害他们的国君。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假如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足以拥有天下;假如不把这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2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是仁的发端);羞恶心,属于义(是义的发端);恭敬心,属于礼(是礼的发端);是非心,属于智(是智的发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 3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他才成为君子)。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内心而所行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好的然后努力去推行它。” 4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发端即在其中)。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5孟子说:“稻、黍、稷、麦、豆五谷,都是好种子;可是假如种下去之后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仁,也在于使它成熟罢了。” 6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

3.people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4.翻译不了5.harmony with the people 6.I raise my good righteousness7.翻译不了

Third, the people for expensive four, make happy the people happy, worried anxiety five, people and six of the people, I good at, raise great gas seven kindheartedness and righteousness gift int

  • 【急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的翻译!!!人教版
  • 答:我的 【急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的翻译!!!人教版 三、民为贵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五、人和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详细的翻译哦,急求!!谢谢... 三、民为贵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五、人和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详细的翻译哦 ,急求!!谢谢 展开 ...

  •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二课王何必曰利翻译
  • 答:1、【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

  •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翻译
  • 答: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

  •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翻译
  • 答:(第二天)一早起来,(妻子)暗中跟着丈夫到他要去的地方,走遍全城没有一个站住了跟他说话的。最后走到了东门外的一块墓地中间,(见他)跑到祭坟的人那里,讨些残剩的酒菜吃;没吃饱,又东张西望上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妻子回家后,(把情况)告诉了妾,并说道:“丈夫,...

  • 谁告诉我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目录
  • 答: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为贵 四、 乐民之乐,优民之忧 五、 人和 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 ...

  •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重点背诵
  • 答: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二、当仁,不让于师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六、有教无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二、 王何必曰利三、 民为贵四、 乐民之乐,忧...

  •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的那些文章分别出自哪篇?跪求啦
  • 答:出自:《孟子*梁惠王篇》,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寡人之于国也》。二、王何必曰利 出自:《孟子*梁惠王篇》上第一章。《以义治国,何必言利》。三、民为贵 出自:《孟子*尽心篇》下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出自:《孟子*梁惠王篇》下篇 。《乐以...

  •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翻译
  • 答:孟子说:“这就难以说明白了。它作为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它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如果没有义和道的配合,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一点点积累所产生的,不是一两次行侠仗义就能取得的。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它就没有力量了。我...

  • 高分求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孔孟句子翻译重点和孟子背诵重点...
  • 答:高分求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孔孟句子翻译重点和孟子背诵重点 孟子的是《王好战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有无相生》翻译给... 孟子的是《王好战 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 答:分别体现了亚圣的"仁政,仁义,民贵君轻"思想主张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