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2024-06-06m.verywind.com
~ 秦穆公的名声,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好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在他的治理之下,秦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秦穆公却有一个污点,那就是人殉。秦穆公死后,要求秦国那些人才们全部都要为自己殉葬,这简直与平常的秦穆公完全是两个人。为什么秦穆公要求人才殉葬?殉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呢?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诗经.秦风.黄鸟》中描述殉葬秦穆公(又称秦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子车氏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秦人对此非常悲痛做了这篇《黄鸟》,哀悼秦国殉葬的大量人才。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了177人,都是秦国的人才,在他死后的几代秦王大都碌碌无为,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秦穆公用了那些人才?
秦穆公在位39年,上位开始后他就注意延揽人才,采取著名的客卿制度,将其他国家的人才引进秦国,同时他也注重本土人才的选拔。著名的客卿有百里奚、蹇叔、由余、来丕豹、公孙支等人,本土也有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等众多人才。护送晋文公重耳回到晋国,晋文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曾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掉了梁国、芮国等小国。晋文公死后,秦军先后两次败于晋国军队,国家掉头向西发展,秦穆公时期拓展国土千里,灭掉的西戎小国有12个(有争议)。这时的秦国国土面积大大扩张了,军事实力也足够强大,秦国的发展一片光明。为何秦穆公死后停止发展了呢?
秦穆公为何殉葬177个秦国的大臣和将军?根据《史记》记载,秦国用活人殉葬开始于秦武公,他死的时候陪葬了66人。自此开启秦国国君的殉葬制度。
这事有点搞笑,秦穆公让这些大臣和将军们殉葬,完全是因为一次他自己举办的宴席上的对话,当时大家喝的大概有点醉了,历史记载是这样的:公(秦穆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秦穆公说活着的时候和你们共同创业,共同享乐,我死了的时候希望你们跟随我一起到那边(阴间)再叙君臣之情。子车奄息等大臣将领们都承诺,至死追随秦穆公。等到秦穆公死了之后,这177人都活着殉葬了。
其实这事也怪继任者秦康公,怎么也得挽留一下秦国的这些人才才是,但是他没有。如此做法导致秦国的人才断流,其他国家的客卿也都不敢来为秦国出谋划策了,最终会殉葬国君的。
这种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导致秦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秦穆公和继位者秦康公担负着主要的责任,无疑是自毁长城。
秦穆公下葬时确实有177名秦国人殉葬,但这些人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并不都算是秦国人才,这些人包括生前服侍秦穆公的随从、嫔妃,也包括临下葬时处死的奴隶,争议最大的是秦穆公生前遗命让秦国著名的人才子车氏三子殉葬,这给秦穆公的英名带来了污点。那么,秦穆公出于什么考虑,决定让177人为自己殉葬呢?
活人殉葬是商朝周朝中前期,奴隶制国家比较盛行的一种丧葬制度,特别是在恪守商周传统礼制的国家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殷商政权有以活人祭祀的习俗,而秦国的祖先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再加上秦国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居,制度习俗仍比较落后野蛮,保留了活人殉葬这种陋习,这种陋习要到了商鞅变法时,秦孝公才宣布彻底废除人殉制度。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素以宽厚贤明著称,在他任内,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并向西发展,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秦穆公生前宽宏待人,当孟明视等三帅屡战屡败之时,秦穆公自始至终相对他们信任有加,没有撤换孟明视等人的职务。
还有一则《秦穆公亡马》的轶事,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秦穆公曾经在歧山出猎,走丢了一匹骏马,他亲自去寻,结果在山下发现有三百多个农夫正把那匹马杀了在吃肉。地方官吏把那三百个农夫全部抓起来,准备要处以死刑。但秦穆公却说:算了,现在马已经死了,如果我再杀了吃我马肉的农夫,别人一定会认为我爱惜牲畜而贱视人命,马的性命怎么能抵得上人的性命呢?不但不追究这些田夫们的杀马之罪,反而赐给他们美酒说:骏马的肉都是精肉,如果吃了精肉不喝酒的话,弄不好会生病的。农夫们感念秦穆公的恩德。等到三年以后,秦晋两国发生韩原之战,秦穆公出兵讨伐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晋惠公,结果被晋兵所围。眼看秦穆公就要成为晋国的俘虏,突然山脚下三百多人手持利刃冲进阵地,奋勇救出了秦穆公。秦穆公一问,正是他三年前赦免的那些杀马农夫。秦穆公施仁义于百姓,危难之时得百姓死力相救,其宽容仁爱,可见一斑。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在临死前他体现出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大事上宽厚清醒,小事上急躁糊涂,到了秦穆公晚期,秦国已经开始衰落,出现人才断档现象。而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著名的贤人,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秦穆公更应该施恩德于百姓,为下一任国君执政打好基础,而不是落下强迫人才殉葬的恶名。事实上,这也不是秦穆公第一次因小事方面急躁糊涂犯下错误,早在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大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保留郑国对秦国有利,秦穆公听从了建议,后来却因个别人的意见突发奇想决定派孟明视等人率军突袭郑国,打算灭掉郑国,结果突袭失败,还在崤之战中遭到晋军伏击。
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被迫殉葬,使得秦国百姓十分悲愤,特意做了一首《黄鸟》诗,为他们哀悼。诗中有四句,重复出现在全诗每一阕的末尾,表达了对殉葬这种落后风俗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也表达了对勇士死非其所的哀痛和怜惜: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称霸西戎的秦穆公,为何死后有177人殉葬?
  • 答:然,贤明强悍的秦穆公死后却为人诟病,因为有117人为他殉葬,秦国因此失去了大量的人才,《诗经·黄鸟》就写了这件事来谴责秦穆公。 连司马迁也说秦穆公做不了诸侯盟主是应该的,因为他“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 然而,后世也有人站出来为秦穆公说公道话,比如苏轼,他曾说:“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

  •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 答:在秦始皇之前的整个秦朝历史上,应该就是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殉葬人数最多了。而且当时殉葬的人里面很多是秦国的人才,正是因为如此,这次的殉葬才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左传·文公六年》记载:“秦穆公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 答:其实表面原因从上面这段记载也能看出来,那就是为秦穆公殉葬的有很多秦国的贤臣,毕竟历代以来殉葬者均为奴隶,奴隶于一国而言并无任何有用之处,但是秦穆公作为秦国一代明君竟然令贤臣殉葬,这无异于在摧毁秦国的根基。所以,奄息、仲行、针虎三位贤臣殉葬后,秦人无不愤慨的说:“秦穆公拓...

  •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 答:所以秦穆公绝对不是那种荒淫无道的皇帝,他之所以选择这么多人殉葬,这是因为当时的风气所致。几乎历代国王都有让活人殉葬的制度,所以秦穆公这只是遵循了祖制而已。 并且,在殉葬的队伍当中,几乎全部都是秦穆公过去的随从、妃嫔。具体是哪些人已经不可考了,不过一般生了孩子的妃嫔是不会殉葬的,都是...

  • 明君秦穆公,临终之际为什么强迫177人殉葬呢?
  • 答:一、古代的人们都相信阴间的存在,秦穆公作为一代君主自然希望自己即便到了阴间同样是称霸一方的君王。于是他让自己麾下的177名谋士殉葬,为的就是在阴间同样创造出一番作为。二、秦穆公深知自己招揽的这些谋士各个都是能人,他们都有非常大的野心。他担心自己死后这些人会做出对秦国不利的举动,于是便...

  • 秦穆公一生广纳贤才,任贤为重,为何死去之时把贤臣殉葬呢?
  • 答:殉葬的人越多,殉葬的人级别越高,则主人越尊贵。因此秦穆公死前同意了子车氏三贤为他殉葬的请求,不过一件事让子车氏三贤青名留名了,秦穆公却背上了害贤的名声。在古代,有的大臣为了显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国君的爱戴,会在国君死前请求自己为国君殉葬,以此获得忠臣的名声,同时给家族带来实质...

  • 一代明君秦穆公,为何死后让贤臣为他殉葬呢?
  • 答: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即使是一代明君的秦穆公在面对自己的利益面前,他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利己而不是利人。身处那个封建社会,秦穆是信奉殉葬的,古时候的人都认为人死了过后就只是换一个地方生活而已,而有些像秦穆公这样比较有权势的人会为了在死后,为了继续享有生的时候那样特权,他们会在死的...

  • 秦穆公死前为何要让三良为他殉葬?这一举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 答:因为在秦武公去世时就开了殉葬的先例,所以秦穆公去世时也有这个习俗。他死的时候,让177人陪葬,其中有三人,是秦国当时有名望的良才,曾都为秦国立过汗马功劳,三人被众人合称三良。这三人曾在秦穆公面前夸过海口,表示愿意陪他共赴黄泉,因而秦穆公死的时候才要求这三人陪葬。虽说这不是秦穆公...

  • 春秋五霸秦穆公在临终前要哪些人给他陪葬,导致了什么后果?
  • 答:秦穆公死后,他的后代都过于平庸,个个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或许是人才大多都被秦穆公陪葬,没有大量的人才辅佐后世君主,无人献言献策给后世君主提建议。又或许是他们的先辈秦穆公过于强悍伟大,导致他们低看自己,从而过于享受奢靡的生活。这直接的后果便是秦国的衰落。公元前621年,也就是秦穆公去世...

  •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 答:子车三贤自请为秦穆公殉葬,以此成就自己的忠君之名,秦穆公不忍拂其意,故生前允许了三人之请。孔子反对人殉,故收集秦人诗歌《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宋朝的苏东坡对子车三贤殉葬一事有不同的见解。苏东坡认为秦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就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