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2024-05-23m.verywind.com
~

早在商周时期,人殉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丧葬方式,秦穆公的人殉,动用了177个活人,这在当时来说,规模算是非常大了。而且这里177个人里面,有三位人才,本来是要留给下一代,辅佐新任君王的,没想到也被列入了秦穆公殉葬队伍当中。
 


秦穆公所殉葬的177人,绝大多数都是宫女、妃嫔。秦穆公在春秋时代也算是比较英明的君主了,他任用百里奚击败了当时强大的晋国。并且护送晋文公回国登基,所以达成了秦晋之好的美称。所以秦穆公绝对不是那种荒淫无道的皇帝,他之所以选择这么多人殉葬,这是因为当时的风气所致。几乎历代国王都有让活人殉葬的制度,所以秦穆公这只是遵循了祖制而已。 并且,在殉葬的队伍当中,几乎全部都是秦穆公过去的随从、妃嫔。

具体是哪些人已经不可考了,不过一般生了孩子的妃嫔是不会殉葬的,都是那些跟秦穆公好过,但是没有孩子的妃嫔。 史记秦武公卒,初以人从死,死者六十六人。至穆公遂用百七十七人,而三良与焉。盖其初特出于戎翟之俗,而无明王贤伯以讨其罪。

于是习以为常,则虽以穆公之贤而不免。---朱熹所以在那个年代,女人都想着拼命生一两个儿子,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夺权,更是为了能够顺利活下来,不用参加这种残忍的殉葬。秦穆公生前跟这些人关系不错,尤其是随从们,基本上每一代君王都有各自的随从,所以用习惯了到了地下依旧还想任用这些人。
 


殉葬之人多是知道秦穆公秘密的身边人,君王的秘密要带入地下。我们既然知道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秦穆公的身边人,那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历代君王需要让这些人下葬了。 首先每一代君王都有一帮属于自己的随从,所以新王登基以后,老王的随从极有可能要被闲置,或者是被赶出宫。这么一来的话,他们当中但凡有人嚼舌根子,那秦穆公的那些私事可就都被说出去了。君王君临天下,什么样的恶心事情做不出来呢?

尤其是在那个愚昧无知的年代,追求长生不老的年代,泯灭人性的事情太多太多。秦穆公作为一方霸主,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他让这些人殉葬,自然是有保守秘密的道理。其实包括后来朱元璋找人殉葬也是这个意思,你知道的太多了,哪里还能把你活着留在人间呢?后来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是老皇帝身边的那些人依旧是不能出宫的,基本上都在冷宫待着,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秦穆公殉葬队伍中,有三位人才是怎么回事?秦穆公作为秦国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其实他是非常看重人才的。比如说百里奚就是秦穆公非常看中的人才,不惜花各种心思,就是为了得到百里奚。虽然只用了五张黑羊皮,但是置换百里奚的过程十分伤脑筋。所以殉葬队伍当中出现三位人才,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这三个人分别是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他们三个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才,是因为他们为秦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被当时的人称之为三良。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 秦穆公后期也是非常欣赏这三位大臣,按道理是要留给后人任用的。

但是有一次酒宴之上,秦穆公因为岁数大了,而且长期找不到长生不老之药,所以他心里比较苦闷。所以他哭丧着脸对这三位大臣诉苦啊。他表示自己把他们当成亲兄弟,真想着到地下也能够跟他们一起把酒言欢,治理天下。当时大家都喝多了,这三个人想都没想,立刻举起酒杯,表示愿意跟秦穆公同生死共患难。这话本身就是酒话,谁也没当真,但是秦穆公当真了。他甚至认为自己一个人去死太寂寞了,一定要拉上他们三个一起聊聊天才行。
 


原因:晚年君王皆糊涂,秦穆公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秦穆公不一定会记得这些话,可是掌管国君生活起居记录的官员却一丝不苟地把这些话给记录了下来。当然了,这也是秦穆公所默许的,他担心自己太孤独。因为成就了霸业,所以秦穆公改变了过去以66人殉葬的制度,而是扩大规模到了177个人,这本身就惹来不少非议。不仅如此,秦穆公还将身边这几位重要的大臣,也都拉入了殉葬队伍当中,原因就是人家酒后胡乱说了一些表示忠心的酒话。

秦穆公是一代明君,但是他岁数大了,任何君主到了年纪大的时候,都会犯糊涂。比如说汉武帝就是在岁数大的时候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朱元璋也是在岁数大的时候杀戮不止,唐太宗更是在岁数大的时候一直寻求长生不老。他们都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们却在年老的时候犯了各种错。秦穆公也不例外,他岁数大了以后,也会觉得自己一个人死太孤独了。

那时候人都比较迷信,所以秦穆公宁可拉上这些人,也不让自己孤独地死去。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害得历史上数以万计的人因此而丧命,可见这种制度的可怕之处。参考资料:《左传》、《史记》。



最后那177位秦国人全部殉葬不是被迫的,他们是主动殉葬的。因为他们生前就服侍了秦穆公一生,他们也是感念国君,所以愿意生死相随。

秦穆公死后很可能本来要求殉葬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不少的臣子却主动寻死,而且选择寻死的臣子一般都会是善良的,勇敢的,正直的,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主动赴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让殉葬人数达到了177名,也让秦国的不少人才流失。

因为这在古代是正常现象,古人并不觉得残忍。春秋时期是实行奴隶制,陪葬制度很常见,秦穆公这样做情有可原。

因为就算是秦穆公如此英明,作为领袖的他也会有一些特权思想,想让秦国最厉害的人才跟着他一起殉葬

  • 秦穆公一生英名,为何死前却让一百多名贤臣陪葬?
  • 答:3、秦穆公为何让贤臣陪葬 然而人无完人,秦穆公一代明君,爱才如命,却在临终前干了件糊涂事。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崩逝,陪葬者数量高达177人,堪称秦国历史上活人殉葬规模最大的一次葬礼。其中有一部分是他指定的陪葬者,包括当时的秦国三贤。秦国三贤,即秦国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奄息...

  • 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 答:而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著名的贤人,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秦穆公更应该施恩德于百姓,为下一任国君执政打好基础,而不是落下强迫人才殉葬的恶名。事实上,这也不是秦穆公第一次因小事方面急躁糊涂犯下错误,早在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大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保留郑国对秦国有利,...

  • 春秋五霸秦穆公在临终前要哪些人给他陪葬,导致了什么后果?
  • 答:奢侈的陪葬 公元前621年,一生都献给国家的秦穆公去世了,举国上下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古时候的丧葬有一个特别落后的恶习,便是殉葬,就是将去世人生前用过的一切,如器物、畜生、侍从等,这其中还包括妻妾在内,都要与死者殉葬,是要将活活的人让他非正常死亡,然后与死者一同埋入墓穴,以保证死者...

  • 秦穆公英明一世,临终前让哪些人殉葬,结果导致亡国?
  • 答:秦穆公不但赦免了农民们吃马肉的罪行,他还赏赐给农民酒喝,三百多农民对秦穆公感激涕零。在秦军准备攻打晋国的时候,昔年那三百多位农民,前来请求从军,他们想为秦穆公效力。谁曾想战场上的危难时刻,正是这些被编入了辎重营的农民,救了秦穆公一命。但就是这样英明果决的秦穆公,却在临终之际...

  • 明朝朱祁镇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为何满清又恢复了这一陋习?
  • 答:1.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形成了殉葬制度。只是到春秋晚期,奴隶制摇摇欲坠,人殉的作法开始遭受了攻击。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离世用177人为之殉葬,这其中有三名德才兼备的良人士。时人为此作了《黄鸟》诗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对暴君的憎恶。不过这个时候,以婢妾生殉的恶俗也逐渐受到抵制与摒弃。齐大夫陈...

  •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是什么样的
  • 答: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用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三名才能出众、孚有众望的良士。国人因此作《黄鸟》诗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暴君的憎恨。这时在各诸侯国,妇女作为主人婢妾生殉的恶俗也逐渐受到摒弃。齐大夫陈子车死后,妻子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的弟弟子亢却对他们说:“如果哥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有比他的...

  • 临终前点名三个人陪葬的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答:然而,秦穆公临终前做的一件事,却让他的一世英名大打折扣。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的时候,首开中国历史上活人殉葬的先例,有六十六个人陪葬;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陪葬者更是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这也罢了,关键是,秦穆公指定的陪葬者中,有三个都是秦国颇有名望的良才。这件事《史记》和《...

  • 秦穆公三贤陪葬?
  • 答:嗯,照这么推测的话,也许是由于穆公知道自己的儿子秦康公资质平庸,对百官有没有什么震慑力,于是故意命三贤陪葬,好给机会让康公以君主的身份赦免三贤,这样就可以有恩于三贤,三贤必定用命。可惜康公没有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三贤有感念秦穆公的恩德,愿意殉葬,造成了历史上的一幕悲剧。历史...

  • 论气度——秦穆公
  • 答:容得下西戎千里,在春秋乱世中且退且进,终不枉英明一世。他如一位立于庙堂上浅笑清风的智者,对于纷争早已看得明白,又仿佛用一生在下一盘棋,何时何处落子,随意又有深意,他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福祉和祸患,让一切进退得当,又不失大局。穆公的气度,决定了他的纵横春秋,传唱后世的格局。

  • 战国七雄都有谁?谁最强?如何排序?
  • 答:战国七雄有秦齐楚燕赵魏韩,但是谁最强很难区分,因为前期首先强大的是魏国(魏国步卒很NB的额…),中后期燕赵崛起(当时赵惠武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政策,因此骑兵发展十分强大,直接影响到后期与秦国的对抗。燕国从燕昭王招贤后就变得强大起来,燕将乐毅曾“下齐七十城”)。至于齐楚两国,从春秋开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