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以是什么意思?以的用法和举例?

2024-05-23m.verywind.com
~

虚词以的用法和举例如下:

一、 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以刀劈狼首。《狼》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以虫草为林,以鸟蚁为兽。《幼时记趣》

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二、 用作连词。

1、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升序》

2、 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语法意义有哪些?(尽可能详细并附例子)_百度...
  • 答: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以毒攻毒。表示用、拿,如以少胜多。表示因,如何以知之,不以人费言。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1、因为,由于例:(1)此独...

  •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答: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 “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

  • 文言文中虚词“以”翻译成“用”和“用来”有什么区别?词性是动词还 ...
  • 答: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

  •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 答:(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

  • 虚词"以,之,而,与,为,且,其,因,于"用法
  • 答:(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如: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

  • “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 答:在古语中“以”有以下解释:1、<动>用;使用。2、<动>做。3、<动>认为。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7、<介>表示...

  • 文言文是以的用法
  • 答:1.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

  • "于"和"以"的古今义
  • 答:【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于】(一)介词。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3.由于 4.向,对,对于。5.被。6.与,跟,同。7.比。【于是】1.相当于“于+...

  • “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 答:1.表示”因为“【yīn wéi 】意思的例句:”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是说唯独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没有参军,从而父子的性命都得到保障。出自《塞翁失马》2.表示“所以“【suǒ yǐ 】意思的例句:{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解释为现在它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出自《扁鹊见蔡桓公...

  • 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 答: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东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从王侯以下,没有不超过奢侈。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然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