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与判断 怎样判断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2024-05-18m.verywind.com
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


C
A.女

往视尔事矣。

德不违
(第一个“其”是语气词,表示期望,在本句中可以译为“还是”;第二个是代词,他的)
B.等之未有贤

鲧者。幽

缧绁
(第一个“于”是介词,比;第二个也是介词,在)
C.

用张良计。

以秦王属吏
(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D.乃

秦王属吏。稍征关中兵

自益
(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是目的连词,来,用来)

虚词的记忆比较困难,一个是前后句的关系,一个是积累,多看,文言文要找捷径,那么怎么能称之为古代的雅言呢?这是那些成天附庸风雅无所事事的士大夫专用语言,所以它的用词都至为精密,捷径没有,要多练,多看。
比如而的用法,可以从前后词判断,比如:惑而不从师,疑惑和不肯学习跟从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判断,疑惑却不学习跟从老师,明显是一个转折关系。所以说具体语境非常重要。但前后关系不是完全的依据,有时候又可以通过词性做进一步的判断。
凤凰于飞,前后词之间什么关系,凤凰、飞起来,这个于,讲不清楚啥意思,那么词性呢:凤凰,名词;飞,动词。体词也有、谓词也有,主谓结构完整了,那么这个“于”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表示舒缓语气的虚词,没有意义。

我也是师范生,刚读大一,但是对于文言文还是比较有心得的,希望有机会继续探讨。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语文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此文篇幅很大,来源于《百度文库》篇幅有限,只能够为你摘了这些,每个字基本摘录前三小条,更多内容请登录《百度文库》查询。)

基本就是那几个 注意是很多虚词还是特殊句式的标志

  • 如何区分文言虚词的用法?
  • 答:用法:作结构助词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音节助词时,“之”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虚词时,表示行为动作的原因、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行为动作的对象或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等意义。用法:表示因果关系时,“以”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与判断
  • 答: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语文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文言虚词18个及用法是什么?
  • 答: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2、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问: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十三、已 ...

  • 文言文虚词(词性+用法或解释)
  • 答:4而:词性:连词;解释:用在动词、形容词之间,表示顺承关系。5而:词性:代词;解释:你,你们。6而:词性:连词;解释:用在动词、形容词之间,表示顺承关系;而: 同前。7而:词性:连词。解释:用在动词、形容词之间,表示转折关系。8以:词性:9者 词性:代词。解释:用于形容词后面,组成一...

  •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
  • 答: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1、而:多用作连词,表示并列、转折、修饰等关系。2、何:常用来询问原因、目的等,或表示反问。3、乎: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反问等语气。4、乃:常用于强调,表示就是、才等意思。5、其:多用来代指人、事、物等。6、且:表示并列、递进等关系,有时也用来表示...

  • 怎样分辨文言文虚词的意思
  • 答:“所”在文言文里用法相当灵活。原本不妨看作实词,表示处所,例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在这个意义上稍稍虚化,意思就比较灵活了,例如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各得其所”,这个“所”就不一定指处所,可根据语境具体解释。在这类情形下,“所”实在可以看成有指代作用的虚词了。不过,作为指代词,“所”通常...

  • 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答: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1、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

  • 常用文言文虚词
  • 答: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4.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

  •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 答:表(承接,假设,并列,转折,判断)关系 17 者 助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起停顿作用;置于数词之后 18 之 指代人或事物等;指示代词,表近指;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 给我高中生文言文18个虚词的详细资料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 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 答:2018-06-17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与判断 5 2015-11-15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 116 2013-10-04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298 2016-05-29 文言文中虚词“与”字的用法 2 2013-08-14 文言文中虚词 已 的用法 7 2019-07-12 初中文言文虚词“与”字的用法与举例 3 2013-11-03 初中文言文中虚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