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怂子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吾少也贱 不知治民之术

阳昼赠言

【原文】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①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②,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③迎之者交接④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おぁ咀⑹汀竣俚龅溃钓鱼的道理、技术。②投纶错饵:纶,丝线;饵,鱼饵;错,通“措”。③冠盖:冠,戴帽子;盖,坐着车子。冠盖形容迎接的景况之盛。④交接:络绎不绝,一个接一个。

おぁ疽胛摹垮底蛹出任单父的地方长官,先去拜访阳昼,说:“你有什么送给我吗?”阳昼说:“我从小贫贱,不知道治民之术,但有两个钓鱼的道理,请让我送给您吧。”子贱曰:“钓鱼的道理怎么样呢?”阳昼说:“人们引线放饵,迎面就咬的鱼是阳桥鱼。这种鱼,肉瘦而且味道也不好。似有似无,像在咬饵又不像咬饵的鱼是鲂鱼。这种鱼,肉肥而味道鲜美。”宓子贱说:“好”宓子贱赴任未到单父,戴着帽子,坐着车子前来迎接的人便络绎不绝。子贱说:“车快走车快走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到单父后,子贱请出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与他们共同治理单父。

おぁ炯蛩怠孔ㄊ路暧,不知自重的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学;而老成持重,不肯轻易出头的人中,往往不乏有识之士。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浮华不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下去,才能发现社会底层的真正人才。

おぁ疚业母形颉

2.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例子

1。

之 ⑴他、她、它(们)。 ⑵的。

⑶往,到。

去。 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2。

既 ⒈尽,完了,终了:语未~。食~(指日蚀、月食的蚀尽)。

⒉副词。已经:~成事实。

~往不咎。 ⒊副词。

不久,后来:~而缝合。 ⒋连词。

常跟"且"、"又"、"也"等连用〈表〉两种情况并存:~矮且小。~做得快,又做得好。

~要数量多,也要质量高。 ⒌既xì 赠送人的谷物或饲料。

3。弗 (1) 通“沸”(fèi)。

泉水喷涌的样子。 (2) 通“怫”。

怫郁,不舒畅。 (3) “弗”为“不”的同源字。

4。甚 ◎ 很,极:~好。

~快。 ◎ 超过:日~一日。

◎ 方言,什么:~事? ◎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5,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6;非 ①不对;错误,跟“ 是 ” 相对:是非|痛改前非|胡作非为。②不;不是:非卖品|答非所问|非笔墨所能形容。

③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口是心非|无可厚非。④不合于(某种规定):非法|非礼|死于非命。

⑤表示否定,跟“ 不 ” 呼应,表示必须:非去不可|你非答应不可。 7。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3. 用文言文怎么说不要把我当傻子

答案一:毋以我为愚者。

答案二:无以我为愚者。

答案三:勿以我为愚者。

答案四:莫以我为愚者。

答案五:弗以我为愚者。

答案六:毋愚我也。

答案七:无愚我也。

答案八:勿愚我也。

答案九:莫愚我也。

答案十:弗愚我也。

注:

1、文言文中“毋”“无”“勿”“莫”“弗”都有“不要”的意思。

2、“以……为……”结构是“认为……怎么样”或“把……当做……”的意思。

3、愚:形容词,愚蠢;愚笨。可以活用为名词,愚蠢的人;愚笨的人。即“傻子”。名词义也可以再活用为意动词,意思是“把……当做……”。

4. 文言文名子

选自《韩非子·喻老》 四十二. 唇亡齿寒,顺带附翻译……

以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诱饵,送给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作为借道的条件。虞国国君见到贵重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允许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赶紧阻止道:“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失去了嘴唇,牙齿也会受冻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虞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认为晋国是大国,人家主动送来美玉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借条路走走都不行吗?于是收下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宫之奇清晰地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迅速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军顺利地达到了消灭虢国的目标。在回军途中,又把亲自出城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灭了虞国

5. 《晏子赠言》文言文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晏子春秋·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

【译文】

曾子离开齐国要走,晏子去送他,说:“君子赠给人车子,不如赠给人言语。我是赠给您言语呢,还是赠给您车子呢?”曾子说:“请赠给我言语。”晏子说:“车轮,是山上很直的树木制成的。技术好的工匠用火烤它,使它圆的程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把它晒干,也不再挺直了。所以君子对矫正弯曲很慎重。卞和得到的玉璞,看外表是井里那儿的石块,技术好的玉工琢治它,就成为传国之宝了。所以君子对修养自己很慎重。兰草的根,三年才长成,如果把它浸泡在苦酒里,那么君子就不接近它,一般人也不佩带它;如果把它浸泡在麋鹿肉制作的肉酱里,它的价值就抵得上一匹马了。并不是兰草的根变好了,是拿来浸泡的东西使它这样的。希望您一定寻找熏陶自己的好东西。我听说过,君子居住一定选择好邻居,出游一定结交贤士。选择住处是为了寻求贤士,寻求贤士是为了躲避祸患。我听说经常在浊水里浸泡就会变质,风俗习惯能改变人的性情,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

6. 求初中一至三年级语文生字表

生字表七年级上册《阿长与》规矩(jǔ) 灸(jiǔ) 骇(hài) 烦琐(suǒ) 郝(hǎo) 懿(yì) 孀(shuāng)《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záo)菜畦(qí) 桑椹(shèn) 后窍(qiào) 斑蝥(wú) 攒(zǎn)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相宜(yí) 书塾(shú) 和(hé)蔼(ǎi)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dǐng)沸(fèi) 掳(lǔ) 震(zhèn)悚(sǒng) 诘(jié)问 蟋蟀倜(tì)傥(tǎng) 盔(kuī)甲(jiǎ) 拗(niù) 箔(bó) 秕(bǐ)谷 哉(zāi) 臃(yōng)肿(zhǒng) 陌(mò)生 觅(mì)食多音字间(jiān) 攒(zǎn) 《慈母情深》疥(jiè)疮(chuāng) 呵(hē)斥(chì) 号(háo)啕(táo) 绰(chāo) 桀(jié)骜(ào)不(bù)驯(xùn) 内(nèi)疚(jiù) 积(jī)攒(zǎn) 虎(hǔ)视(shì)眈(dān)眈(dān) 惴(zhuì)惴(zhuì) 颓(tuí)败(bài) 怂(sǒng)恿(yǒng) 竹(zhú)篾(miè) 耽(dān)误(wù) 龟(jūn)裂(liè) 攥(zuàn) 毡(zhān)絮(xù) 茸(róng)茸(róng) 机(jī)械(xiè) 忙碌(lù) 怪(guài)诞(dàn) 无精打采 非同小可 失魂落魄《生命》走廊(láng) 梧(wú)桐(tóng) 如法炮(pào)制(zhì) 调(tiao)侃(kǎn) 牢(láo)骚(sāo) 《雪地贺卡》屹(yì) 颏(kē) 岐(qí) 恳(kěn)挚(zhì) 涕(tì) 嫉(jí)妒(dù) 襟(jīn)怀(huái) 圣(shèng)诞(dàn) 弩(nǔ) 痴(chī)痴(chī) 雪(xuě)橇(qiāo) 嘴(zuǐ)唇(chún) 臃(yōng)肿(zhǒng) 多音字抹《拣麦穗》拣(jiǎn) 麦(mài)穗(suì) 积(jī)攒(zǎn) 跌(diē)跤(jiāo) 戏(xì)谑(xuè) 嘎(gā) 葫(hú)芦(lu) 害臊(sào) 山坳(ào) 步履(lǚ)蹒(pán)跚(shān) 陌(mò)生(shēng) 企(qǐ)望(wàng) 大言不惭(cán)《童年絮味》鬈(quán)曲(qǔ) 箧(qiè) 羡(xiàn)慕(mù) 糠(kāng) 雷(léi)霆(tíng)万(wàn)钧(jūn) 讶(yà)然(rán) 厉(lì)叱(chì) 譬(pì)如 撮(cuō) 绰(chāo)号 蹭(cèng) 驯(xùn)良(liáng) 狼(láng)嚎(háo) 肆(sì)无忌(jì)惮(dàn) 黝(yǒu)黑(hēi) 噙(qín) 撅(juē)《渔家傲》嶂(zhàng) 浊(zhuó) 勒(lè) 羌(qiāng) 悠(yōu)悠 寐(mèi) 黯(àn)《天净沙·秋思》嗈(yōng) 趋之若鹜(wù) 潺(chán)《秋词》《采桑子·重阳》寥(liáo)廓(kuò)寂寥(liáo) 碧霄(xiāo) 春(chūn)朝(zhao)《登高》渚(zhǔ) 萧(xiāo)萧 鬃(zōng) 潦(liáo)倒(dǎo) 浊(zhuó)酒《秋颂》鼾(hān)睡 罂(yīng)粟(sù) 垄(lǒng) 谷穗(suì) 榨(zhà)机 镰(lián)钩(gōu) 《落叶》翩(piān)翩绰(chuò)约(yuē) 妩(wǔ)媚(mèi) 嶙(lín)峋(xún)婀(ē)娜(nuó) 憧(chōng)憬(jǐng)蒲(pú)扇(shàn)《背影》狼藉(jí) 簌(sù)簌 踌(chóu)躇(chú)颓(tuí)唐 箸(zhù) 琐(suǒ)屑(xiè) 惦(diàn)记 妥(tuǒ)帖(tiē)赋闲 栅栏 差使 祸不单行 惨淡 触目伤怀 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多音字差《父母的心》濑(lài) 褴(lán)褛(lǚ) 雇(gù) 函(hán) 庇(bì)护《养母》拮(jié)据(jū) 煞(shà) 剜(wān) 祈(qí)祷(dǎo) 娇(jiāo)纵(zòng)熬煎 深明大义 大义灭亲《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力所能及 诸如此类 出乎意料 想入非非 折腾 多音字折《金色花》《农夫和蛇》隆冬 怜(lián)悯(mǐn) 后患无穷 沐(mù)浴(yù) 祷(dǎo)告(gào)《渔夫的故事》巍(wēi)峨(é) 头(tóu)颅(lú) 桅(wéi)杆 喜笑颜开 恩将仇报 庞大《猫的故事》嗥(háo) 如诟(gòu)如詈(lì) 万籁(lài)俱寂(jì) 跳(tiào)踉(liàng) 窗(chuāng)棂(líng) 鼎(dǐng)鼐(nài) 殚(dān)智竭(jié)力赫(hè)然(rán)箍(gū) 缓(huǎn)颊(jiá) 膺(yīng)惩 猱(náo)升 夤(yín)夜(yè) 旁门左道 姑妄从之 念念不忘 高枕而眠 执法如山 《最后一片叶子》墩(dūn) 莴(wō)苣(jù) 飕(sōu)飕 鬈(quán)曲(qǔ) 邋(lā)遢(tā) 藤叶 横行无忌 不屑(xiè)一顾 凶神恶煞(shà) 鄙(bǐ)薄(báo) 不速之客 《天鹅的故事》硕(shuò)大 扑棱(léng) 伴侣(lǚ) 趔(liè)趄(qie) 脸颊(jiá) 惦(diàn)记 咳(ké)嗽(sou) 栖(qī)息(xī) 遐(xiá)想(xiǎng) 琥(hǔ)珀(pò) 窟(kū)窿(lóng) 霰(xiàn)弹(dàn) 鬼使神差《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圩(wéi) 堤(dī) 坍(tān)塌(tā) 踹(chuài) 瘫(tān) 围(wéi)堰(yàn) 栖(qī)息(xī) 泵(bèng)消耗殆尽 筋疲力尽 《“小地主”》气喘(chuǎn)吁(xū)吁 雏(chú)鸟 挑(tiāo)剔(tī) 掰(bāi)开 趾(zhǐ)高气扬 高亢(kàng) 怔(zhēng) 舆(yú)论 吹嘘(xū) 侥(jiǎo)幸(xìng) 声色俱厉 浩浩 故人 一如既往《“诺曼底”号遇难记》敦(dūn) 桅(wéi) 剖(pōu) 窟(kū)窿(lóng) 弥(mí)漫(màn) 刹(chà)那(nà) 赤(chì)裸(luǒ) 呛(qiàng) 搡(sǎng) 酣(hān)睡 肇(zhào)祸 猝(cù)然而至 小心翼(yì)翼(yì) 蓦(mò)地 嘈(cáo)杂(zá) 殴(ōu)斗。

7. 戆子记 译文

梅庄主人在翰林院供职。他有三个奴仆:一个聪明,一个老实,一个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员们到梅庄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畅快时,主人说:“我们兴致也差不多了,哪儿有歌伎来给我们助酒呢?”聪明的仆人马上回答说:“有。”接着他又担心憨直的仆人会有话说,就告诉主人,找个别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实的仆人看门,而他亲自去请歌伎。歌伎还没有来,憨直的仆人已经办完事回来了,看见两个人怀抱琵琶来到门口,就惊讶地问:“为什么到这里来?”聪明人说:“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厉声说道:“我在这里当仆人十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进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他挥动拳头把歌伎赶了出去。客人们闹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对不起他们。

一天夜里,主人燃烛饮酒,校勘书籍。天气寒冷,酒瓶已经喝空了,脸上还没发红,聪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实人再去买酒。老实人在路上碰见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夺下酒瓶,回来规劝主人说:“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买多了酒会损失钱财,喝多了酒会伤害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呀!”主人勉强点头同意他的话。

不久,主人改任御史。早晨上朝前,书童为主人举着灯,灯油倒出来弄脏了主人的朝服,聪明的人跺着脚说:“不吉利!”主人很生气,叫老实人用棍子打书童,憨直的人上来阻止老实人,并说:“我曾听您说:古时有羹汤弄脏了朝衣、蜡烛烧着了胡须都不动声色的人,您能说却不能做吗?”主人把怒气转到憨直的人身上,说:“你是想赚得直言敢谏的名声呢?还是想用私惠来讨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里有呢!我奉献愚忠,您却说我赚取直言的名声!您现在身居掌管纠察的官职,将来跪在天子脚下,和天子争论是非,在朝廷上和大臣们争议兴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弃破草鞋一般,甘心降职流放就像是乐于归乡一样,您也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别人也会认为,您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主人说不出话来,向他道歉,但心里却很记恨这人。

从此聪明人整天窥察憨直的人的过错,引诱老实人一同挑拨离间,劝主人赶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获罪坐牢,谄害没有成功。没多久,主人奉命戍守边疆,出牢来整理行装。这时聪明人已经逃走了,老实人也竭力请求到别家去做仆人,憨直的人却捋起袖子上前说:“这是我们主人报效祖国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报答主人的时候啊!我愿意去!”他忙着买马、造车、制作帐篷、准备干粮,跟着主人去边疆。于是主人叹息着说:“我原来认为聪明的人和老实的人有作用,现在才知道聪明的人有作用却不能任用,憨直的人倒是可以任用的;老实人可以任用却实在没有作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养为儿子,取名“戆子”。

(转载自嘉兴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网)

8. 文言文《墨子.公孟》

【墨子全文】三十六《公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2),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3),又未知其所谓也。

若大人行淫暴于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此君子之所疑惑也。

若大人为政,将因于国家之难,譬若机之将发也然,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

若大人举不义之异行,虽得大巧之经,可行于军旅之事,欲攻伐无罪之国,有之也,君得之,则必用之矣。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4),出必见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

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且子曰:‘君子共己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谓不扣而鸣邪?是子之所谓非君子邪?”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馀糈(5)。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炫,人莫之取也(6)。

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孟子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

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7),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

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綘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

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

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8)。

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纣、卿士费仲,为天下之暴人;箕子、微子、为天下之圣人。

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

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

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9),而以为富。”

公孟子曰:“贫富寿夭,齰然在天,不可损益。”又曰:“君子必学。”

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10)。”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

子墨子曰:“古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执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自桀、纣以下,皆以鬼神为不神明,不能为祸福,执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

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曰:‘其傲也出,于子不祥。’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11);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国治则为礼乐;国治则从事(12),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

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

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为声乐(13),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僇(14),国为戾虚者,皆从此道也。”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15)。”

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日之丧亦非也。”

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倮谓撅者不恭也(16)。”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之丧,学吾之慕父母(17)。”

子墨子曰:“夫婴儿子之知,独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号而不止,此其故何也?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于婴儿子哉?” 子墨子曰问于儒者(18):“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

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

’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

’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子。

9. 屈原《九歌 少司命》原文

九歌·少司命【年代】:先秦【作者】:屈原【题目】:九歌·少司命【内容】: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

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夫[4]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5],儵[6]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7]沐兮咸池,晞[8]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9]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10]。

【注释】:[1]:音“护”。[2]:一作“华”。

[3]:音“余”。[4]:音“服”。

[5]:音“地”。[6]:音“书”,忽,疾。

[7]:通“汝”。[8]:音“希”,晒干。

[9]:音“晃”,失意貌。[10]:音“征”。

【简析】:少司命是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因为她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神,所以其中一些章节也描述了人神爱恋的情节。

本篇是祭者的歌词。



  • 白瓷文言文.翻译
  • 答:2. 文言文翻译 《天工开物》《陶埏第七》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原文】 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焉。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醯醢以荐。商周之际俎豆以木...

  • 文言文翻译《“便”民县令》冯梦龙的。 第一句是宋子京留守西都_百度知...
  • 答:译文:“宋子京留守西都,同年当上了河南令,喜欢讲究便利。他觉得农民播种麦子耕耘费力,于是改用长锥扎地播种。用一亩地作为试点,从早上忙到晚上,没能种满一亩地。又正值闹蝗灾之时,他命令百姓养鸡,并且说:“(这样)不仅可以祛除蝗害,而且还能兼得养鸡的益处。”命令百姓按期上缴所养的鸡,...

  • 宋挳将之楚文言文翻译
  • 答:1. 宋轻将之楚文言文知识点 【注释】(1)宋轻(keng 坑):宋国人,名径(亦作“钘”),当时的著名学者。 《荀子·非十二子》篇将其与墨子归为一类(此处谓其欲说秦楚罢兵,颇似于墨子上楚攻宋))《庄子·天下》篇则将其与尹文列为一家。《汉书艺文志》著录其所作的《宋子》十八篇,今已侠。 据近人考证,...

  • 工狱--宋本(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 答:此延祐初事也,校官文谦甫以语宋子。宋子曰:「工之死,当坐者妇与所私者止耳。乃牵联杀四五人,此事变之殷也。解仇而伏殴刀,逃笞(ㄔ吃)而得刃,仵作杀而工妇窆(ㄅㄧㄢˇ扁)[14],负皮道中而死桎梏(ㄓˋ置 ㄍㄨˋ故)[15],赴盗而获购,此又纠葛而不可知者也。悲夫!」 【译文】 首都有个小木局...

  • 孺子驱鸡文言文的意思
  • 答:1. 【文言文: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的意思,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和欺侮他.附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的常情上说是值得荣耀的事,这点在现在和古代都是一致的.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

  • 古代关于刺客的文言文、、
  • 答: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 请问:僖公七年的翻译
  • 答:说一下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方便于查。这篇应该是经部—春秋左传。◇僖公七年主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斋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

  • 我需要一篇一万字左右的古文,什么体裁都可以。麻烦大家了
  • 答:我需要一篇一万字左右的古文,什么体裁都可以。麻烦大家了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白冰龙 2007-04-06 · TA获得...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 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

  • 盘和板都碎了文言文是什么
  • 答:1. 文言文中露板是什么意思 露板 亦作“ 露版 ”。 1.指奏章。因其不缄封,故称。《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未立太子, 临菑侯 植 有才而爱。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琰 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以五官将( 曹丕 )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晋书·齐王冏传》:“ ...

  • 客文言文意思?
  • 答:客此的客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不是本处的主人,暂时寄住在这里。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客居他乡”。文言文中宋子传客之的客是什么意思 客:本义是名词,客人。这里用作动词,当作客人管待。客之:使动用法,使他成为客人,请他做客。传:轮流的意思。宋子传客之: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