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经典篇目

2024-06-01m.verywind.com
~ 1、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4、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5、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

8、(电子课本)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9、(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0、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 孟子共有几篇
  • 答: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

  • 孟子有什么著作
  • 答:孟子的主要著作是《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 孟子共分多少章,分别是什么主题
  • 答: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 孟子的名词解释
  • 答:亚圣的手笔---《孟子》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史记.孟荀列传》:“孟轲...

  •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答:这句话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 《孟子,告子上》全文
  • 答:《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注:今人常习...

  • 孟子有多少篇
  • 答:他着重发挥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被尊奉为“亚圣”。《孟子》一书共七篇,篇目是:一、梁惠王篇,公孙丑篇;三、滕文公篇:四、离娄篇;五、万音篇,六、告子篇,七、尽心篇。其中梁惠王篇、滕文公篇、万童篇、尽心篇等都记载有丰富的社会经济史资料。《...

  •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是出自哪 ...
  • 答: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孟子·告子下》中的一篇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如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如下: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

  • 孟子最有名的文章 急!
  • 答: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 《告子》是孟子的一篇什么文章?
  • 答:《孟子告子》战国时期·孟子 原文: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白话译文:天子(帝王)巡行视察诸侯们为(替)自己所守的疆土。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