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主要指哪些 文言文中“是”有哪些意思以及用法?

2024-05-31m.verywind.com
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都包括哪些???~

壮语后置 宾语前置 反问 设问文言文虚词的积累方法有两个。一、 总结规律,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理解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内容。 主要考查的对象有:之、其、以、而、于、乃、为、则、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要能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首先要抓它们的特点,总结规律,分类整理,化繁芜为简单,化零散为集中,化艰难为容易,加强理解和记忆,突破文言文虚词理解这个难点。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思路。1、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类整理。(1)收集常用的文言文虚词。(2)整理它们的各种意义用法。(3)为它的每一种意义和用法配以经典的例句,以备作资料用。(4)熟读并且掌握这些虚词的基本知识。2、以单篇课文为线索进行比较理解。(1)读一个文言文段落,找出里面可能会考查到的文言文虚词,尝试分析并理解其意义和用法。(2)理解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3)集齐含有这些虚词的其它语句,丰富用例。(4)将这些虚词的用法归为一类,不同的归为另外一类或多类。(5)以语段为单位将这些虚词整理在一起,以作复习之用。二、融入语境,判断用法其实,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数量有限,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多彩。要想把它们全部掌握好,而不至于忘记,完全靠死记硬背肯定不可靠。这就有赖我们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以供参考: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语境来解词。如“之”的称代对象,就必须得联系具体的上下文才能对它指代的对象进行明确确定。2、整体关照法。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并不实在,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只有依据对全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它的意义和用法。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等,在疑问句末就是疑问语气词,在感叹号末就是感叹语气词,它们始终与整个句子“息息相关”。3、句位分析法。一些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也”,在句末就是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助词;在句中,则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名词后一般就是语气副词。4、语法分析法。对于一般用法有规律的虚词,可以根据语法作用来分析其用法。比如“以”字的用法,就有一定的规律,“以”的后边如果是名词,“以”则为介词,可译为“把、拿、将、用、凭、凭借”等;“以”后边如果是动词,“以”则可能是连词,可译为“来、用来”等,如果单独支配名词带宾语,那它则可能是动词,当“认为”解了。5、代入检验法。就是将该虚词放入句子,若结合上下文一气读来感觉语意流畅,那么便可以说明理解是准确的,反之,则足可以说明你的理解有问题。古今异意就忒多了 要总结慢慢积累实词就是有意义的词语

/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
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
意思:
(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
(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
(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
虚词类:
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2.实词类:
“是”作判断动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及口语中。如: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主要指常规用法和特殊用法两个方面。常规用法主要是指虚词的用法,比如文言中的介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用法。特殊用法主要是指实词的词类活用,比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词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 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主要指哪些
  • 答: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主要指常规用法和特殊用法两个方面。常规用法主要是指虚词的用法,比如文言中的介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用法。特殊用法主要是指实词的词类活用,比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词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 文言文词语主要有哪些用法
  • 答: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动词活用为名词。10、动词的使动用法。11、动词的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为动词。

  • 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都包括哪些
  • 答: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 答: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

  • 文言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和意思
  • 答: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定义和例子各一个.
  • 答:我感觉文言文要多读些才有感觉.(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②今王鼓乐于此.③冠切云之崔嵬.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

  • 文言文的的几种用法
  • 答: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2.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 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 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

  • 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什么?
  • 答:“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示原因)(《出师表》)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凭借的方法)(《师说》) 九、为 1.动词 (1)有“做”“作为”“...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
  • 答: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 文言文18个虚词的用法
  • 答: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关于文言文18个虚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文言文18个虚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18个虚词而的用法 1.连词。可连接词、 短语 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 (一)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