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预测模型建立 预测模型可分为哪几类?

2024-05-09m.verywind.com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本节课讲解空间预测模型理论及实践应用技巧解析

根据方法本身的性质特点将预测方法分为三类。
1、定性预测方法
根据人们对系统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判断和直觉进行预测,其中以人的逻辑判断为主,仅要求提供系统发展的方向、状态、形势等定性结果。该方法适用于缺乏历史统计数据的系统对象。
2、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系统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资料,只考虑系统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系统未来的表现时间进行定量预测。主要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等。该方法适于利用简单统计数据预测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等。
3、因果关系预测
系统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前因后果关系,找出影响某种结果的几个因素,建立因与果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因素变量的变化预测结果变量的变化,既预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又确定具体的数值变化规律。

扩展资料:
预测模型是在采用定量预测法进行预测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预测数学模型。预测模型是指用于预测的,用数学语言或公式所描述的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规律性,预测时把它作为计算预测值的直接依据。
因此,它对预测准确度有极大的影响。任何一种具体的预测方法都是以其特定的数学模型为特征。预测方法的种类很多,各有相应的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预测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寻求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测其未来状况的一种常用的预测方法。
趋势外推法的假设条件是:
(1)假设事物发展过程没有跳跃式变化,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型的。
(2)假设所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基本保持不变,即假定根据过去资料建立的趋势外推模型能适合未来,能代表未来趋势变化的情况。
由以上两个假设条件可知,趋势外推预测法是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一种统计预测方法。简言之,就是运用一个数学模型,拟合一条趋势线,然后用这个模型外推预测未来时期事物的发展。
趋势外推预测法主要利用描绘散点图的方法(图形识别)和差分法计算进行模型选择。
主要优点是: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未来,并定量地估价其功能特性。
趋势外推预测法比较适合中、长期新产品预测,要求有至少5年的数据资料。
组合预测法是对同一个问题,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组合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地提高预测精度。组合预测有 2 种基本形式,一是等权组合, 即各预测方法的预测值按相同的权数组合成新的预测值;二是不等权组合,即赋予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值不同的权数。
这 2 种形式的原理和运用方法完全相同,只是权数的取定有所区别。 根据经验,采用不等权组合的组合预测法结果较为准确。
回归预测方法是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预测的。自变量的个数可以一个或多个,根据自变量的个数可分为一元回归预测和多元回归预测。同时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分为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
回归问题的学习等价于函数拟合:选择一条函数曲线使其很好的拟合已知数据且能很好的预测未知数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测模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定性预测

松散含水层含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将预测松散含水层含水量问题转化为利用支持向量机求解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如下4个步骤:

1)选取训练集T={(x1,y1),…,(xl,yl)}∈(x×y')。

2)选择适当的核函数K(x,x′),如线性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

3)确定支持向量机中的参数,如C,ε,γ等。

4)建立模型。

(一)训练集的选取

1.预测基本输入特征量

选取合适的训练集,对于建立松散含水层含水量预测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对预测模型输入特征量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1)现有物探仪器设备可测、或可转换参数,具有实用性和可观测性。

2)要与所研究地下含水层结构的综合物探方法相配套,充分挖掘所获观测数据的信息资源。

3)优化组合,兼顾所利用的输入特征量间的互补性,避免或减少冗余性。

4)保障预测模型具有广泛的推广能力。

建模时要把所有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训练集,求出决策函数,而用测试集测试所得决策函数的准确率。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集,第一要满足训练集中的样本点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第二训练集中所含特征向量不能太少,如果太少则不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影响分类或者回归的准确性,但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增加计算难度,甚至影响训练速度和时间。除了样本点多少的选择以外,还要在数据中不能选择过多的属性。属性选择要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是确认哪些属性与预测输出特征量相关的特性;其次是尽量降低输入空间维数,缩小求解问题的规模;最后是提高准确率,得到更好的决策函数。

基于上述原则,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预测输入基本特征量选定为:反演电阻率值ρ、反演含水层厚度H,半衰时Th,衰减度D,视极化率ηs,纵波速度v等地面物探观测参数作为基本输入特征量讨论。

为了验证上述输入特征量选择原则的正确性,选择了石家庄市西马庄水源地现有电测深资料与单孔单位涌水量资料并进行了秩相关性分析,原始数据见表5-1所示。分析结果如表5-2所示。

表5-1 西马庄原始数据

表5-2 西马庄电性参数与涌水量相关分析

2.综合性参数的引入

鉴于第四纪含水层一般呈高阻性,在电测深反演解释过程中易产生hT等值现象的解释误差。依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对应于一定的电阻率值,而单孔单位涌水量既与含水层富水性有关,又与其厚度有关。为了尽可能消除因等值现象导致解释所产生的误差,又能使输入特征量与预测量有更为密切的相关性,使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广能力,对此,将电测深反演后的含水层电阻率与其层厚度相乘作为一个输入特征量T″,该特征量T″与含水层单孔单位涌水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有更为密切的相关性,见表5-3所示。

表5-3 综合参数与涌水量相关分析

考虑到不同的地区地下水所含矿化度的不同,因其孔隙水的导电性不同,将会导致同类富水层电阻率有较大差别。为了消除孔隙水的导电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突出含水层有效孔隙度特征,基于,ρ=αΦ-ms-nρw引入了相对综合因子参数T″,其表达式为

含水层含水量预测综合物探技术

式中:ρf为孔隙流体的电阻率;ρt为岩石的电阻率;H为含水层厚度。

从而将原基本输入特征量ρ和H组合为一个输入特征量T″。

3.激发比的引入

考虑到激发比可以放大激电异常,对第四系含水层有更为灵敏的反应。因此将激电模型里的极化率、衰减度参量用激发比参量代替,其表达式为J=ηsD。由表5-4和表5-5可知,激发比的引入,改善了模型预测精度。

表5-4 未引入激发比模型预测结果

表5-5 引入激发比模型预测结果

4.输入特征量的归一化

由于各输入特征量的量度差异较大,在用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建模训练和使用时,有必要对输入特征量进行归一化。归一化是指将属性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域,如[-1,1]或[0,1]范围内。

归一化可以帮助防止具有较大初始值域的属性与具有较小初始值域的属性相比,权重差距过大。本次所建模型采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将输入特征量归一化到[0,1]范围内。归一化公式为

含水层含水量预测综合物探技术

式中:x为某个输入参数对应的值;xmin和xmax分别为该项特征量的设置最小值和最大值;xs为该输入参数的归一化值。

5.预测输入特征量的优选

在基本预测输入特征量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征量组合结构的优化性问题,即确定预测模型最佳输入特征量的数量和成分。

通过电测深找水实践证明:

第四纪地下含水层结构对应特定的电测深异常特征,所获取的地电参数与单孔涌水量均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深入研究还表明:作为预测输入量而言,每一参量与单孔涌水量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输入量相互之间可能还存在着冗余成分,为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模型运算速度,探讨上述地电参量与地下水单孔涌水量的相关性和输入特征量的最佳组合问题,揭示地电参数与地下含水层含水量的内在关联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确定预测模型输入特征向量的基础。

鉴于地电参数与地下含水层含水量间不存在明确的函数关系,在优化分析过程中,以石家庄市西马庄水源地的已知8眼井孔的资料为基础,将现有的已知特征量参数:T″,Th,D,ηs及激发比J作为分析对象,利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C=1024,ε=0.5,γ=1.0和ε-SVR模型进行7+1循环式训练-预测方式。其分析结果如表5-6所示。

由表5-6所列预测精度可得到以下结论:

表5-6 特征量的优化分析表 单位:%

第一,随着特征数量的增大,其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四个特征量预测精度最好;

第二,若采用三个特征量时,其中的T″,Th,D组合最佳,其次为T″,D,ηs。以上结论对建模时输入特征量的优化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6.预测模型输入特征量的确定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研究对象的尺度及精度要求,建立了4种预测模式。对于不同的预测模型,分别确定了其输入特征量。

模型一:输入特征量为含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含水层厚度h、含水层层数n和井孔孔径φ。该模型主要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模型二:输入特征量为含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视极化率ηs、含水层的半衰时Th、含水层厚度h、含水层层数n和井孔孔径φ。该模型主要用于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模型三:输入特征量为含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视极化率ηs、半衰时Th、衰减度D、含水层厚度h、含水层层数n和井孔孔径φ。该模型主要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但探测深度要求不高的地下水源评价与开发工作。

模型四:输入特征量为含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水层的反演电阻率ρ隔、视极化率ηs、纵波波速v、含水层厚度h、含水层层数n和井孔孔径φ。该模型主要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探测深度较深的地下水源评价与开发工作。

(二)核函数的选择

在建立预测模型过程中,需要选择函数K(·,·),即选择一个映射φ(·),把x所在的输入空间x映射到另一个空间H。H是一个Hilbert空间,即可以是有限维空间也可以是无穷维空间。因此核函数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采用非线性变换φ将n维矢量空间中的随机矢量x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特征空间中设相应的线性学习算法,由于其中各坐标分量间的相互作用只限于内积,因此不需要知道非线性变换φ的具体形式,只要利用满足Mercer条件的核函数替换线性算法中的内积,就能得到原输入空间中对应的非线性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机中的核函数对于预测模型的推广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选取核函数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利用专家的先验知识预先给定核函数;二是采用Cross-Validation方法,即在核函数选取时,分别试用不同的核函数,归纳预测误差最小的核函数就是最好的核函数。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进行核函数的选择。

为使确定的核函数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首先要对相应的核数的参数进行优化筛选。由(5-20),(5-22),(5-24)式可见,径向基核函数需要确定1个核参数,即系数γ;Sigmoid核函数需要确定2个参数,分别为:系数γ和常数r;多项式核函数需要确定3个参数,分别为:阶数d、系数γ和常数r。

在筛选过程中,将石家庄市西马庄水源地的井旁电测深成果和抽水试验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具体数据详见表5-1所示。

将其划分为两个子集,即一个训练集和一个预测验证集。由此对上述每一种核函数利用已确定的训练集进行建模参数优化筛选。具体方法为:对于径向基函数采取了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的方法,多项式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采用了试凑法。

试验一:径向基核函数交叉验证对石家庄西马庄水源地8眼井作试验数据,选出7个作为训练样本,一个不参加训练的样本。再将选出的7个训练样本随机分为3组,选择其中两组进行训练,另外一组作为验证,这样一个接一个,进行3次。每次验证时,尝试所有的参数对,计算其交叉校验的平均性能MSE,最后以模型在3次验证数据上的性能平均值作为这一学习参数下的模型性能,然后循环8次,从而确定最佳参数值范围。确定的搜索范围分别为C(2-10,215),ε(2-10,23),γ(2-10,210)。为了增加搜索速度,我们步长选择的是2的指数倍。最终确定参数C=1024,ε=0.5,γ=1。

试验二:多项式核函数试凑法

借鉴试验一的分析结果,选择参数C=1024,ε=0.5。在选取核参数之前,我们需要对多项式核的阶数d做出限定,选择的阶数不易过大,如阶数太大,不仅增加了学习模型的复杂性,易出现“过拟合”现象,导致SVM的推广性能降低。因此,规定d的取值不超过4。另外对γ和r做了初步筛选,圈定了其范围分别为:γ∈[1,4];r∈[0.1,1]。然后采用阶梯式搜索分别找出最优的阶数d、系数γ和常数r;

首先进行阶数d的选择,设定参数γ=1,r=0.2;从8眼井中选出7个作为训练样本,d依次选择1、2、3、4进行训练,预测那个没有参加训练的样本,循环8次然后将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本文采用两个误差指标来衡量模型的预测效果: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AMPE),其表达式分别为

含水层含水量预测综合物探技术

式中: 为预测值;xi为实测值;N为试验次数,这里N取8。

由表5-7可以看出:当d=3或d=4时,预测精度相近,但考虑到阶数越大,学习模型的复杂性越大,因此选取d=3最佳参数。

表5-7 不同阶数多项式核函数对预测结果影响统计表

然后进行系数γ选择,设定参数d=3,r=0.2;γ依次选择1、2、3、4进行训练,然后将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可知γ=1为最佳参数(表5-8)。

表5-8 不同γ多项式核函数对预测结果影响统计表

最后进行常数r的选择,设定参数d=3,γ=1.0;r依次选择0.2、0.4、0.6、0.8和1进行训练,然后将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可知r=0.8为最佳参数(表5-9)。

表5-9 不同r多项式核函数对预测结果影响统计表

最终确定参数d=3,γ=1,r=0。

试验三:Sigmoid核函数试凑法

选取石家庄西马庄水源地8眼井作试验数据,仍借鉴试验一的分析结果,选择参数C=1024,ε=0.5。

对γ和r做了初步筛选后,确定γ为0.1;圈定r∈[0.01,1]。下边对参数r进行精细选择,设定r值分别为:0.01、0.1、0.2、0.4、0.8,从8眼井中选出7个作为训练样本,预测样本不参加训练集,经过8次循环,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对比,从而确定r=0.01~0.1时预测效果最好。分析结果如表5-10所示。

表5-10 不同rSigmoid核函数对预测结果影响统计表

核函数的选择通常采用Cross-Validation法,即在核函数选取时,分别试用不同的核函数,归纳预测误差最小的核函数就是最好的核函数。

我们将石家庄西马庄8眼井的资料与北京潮白河水源地7眼井的资料组合建立新的建模集,从中任意选出14个作为训练集样本,另外1个样本组成预测集,这样进行了8组试验,通过图5-3我们看到基于RBF核函数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因此我们认为利用RBF核函数建立的含水层含水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图5-3 三种核函数预测精度对比

(三)参数确定

采用径向基核函数所建立的模型需要确定的参数共有三个,分别为核函数参数γ,惩罚系数C和松弛变量ε。

惩罚因子C为正常数,惩罚因子C决定了对超出误差ε的样本惩罚程度。从结构风险的角度考虑,C值取得过大,问题倾向于经验最小,忽略对结构复杂程度的考虑;反之则更多地考虑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忽略了经验数据的作用。因此可以说,C是支持向量机回归和泛化能力的平衡参数。惩罚因子C取不同的常数值,对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由表5-11可知当C值取1024和2048时预测精度相同,说明当C大于一定值时,其变化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变小。

表5-11 不同C值对预测结果影响统计表

通过对比试验,最终取值

(四)模型建立

构造并求解最优化问题

含水层含水量预测综合物探技术

得到最优解 每个支持值 。

构造决策函数

含水层含水量预测综合物探技术

将所求得的核函数系数、β值及b值带入5-44式,即为ε-SVR预测模型。



  • 预测模型建立的方法有哪些
  • 答:答:1、了解目标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如风险和欺诈管理、预测收入、财务建模,社交媒体影响力,管理营销活动、运营效率等。2、确定问题该模型旨在识别组织的问题。从分析中获得的结果用于指导运营人员和经理,以解...

  • 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
  • 答:时间序列分析法 基本思想:把预测对象的历史数据按—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排列,构成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序列,建立相应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外推到未来进行预测。适用范围:此方法有效的前提是过去的发展模式会...

  • 如何建立可靠的市场风险预测模型?
  • 答:要建立可靠的市场风险预测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市场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价格、成交量、政治经济事件等信息。2.特征选择:从大量数据中选择和市场风险相关的特征,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

  • 预测模型建立
  • 答:若涌水量变化较小,且对涌水量较小者并不要求与大水量钻孔有相同高的预测精度,则适宜采用绝对误差的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拟合流程见图5-4。(二)模型构建 使用最小二乘准则,待求的模型系数a、b、c、d、e、f、g、R...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答:( 2) 预测方程的建立 根据表 8. 2 中的基础数据,采用数量化理论计算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数学模型。首先计算了包括全部 6 个自变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煤层变异系数小于 0. 2 和预测方程的关系不密切。因此,将此变量...

  • 预测模型怎么建立
  • 答:所谓模型,就是将对象抽象化、抽取其中能影响结果(或实现功能)的参数作为属性及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具体操作:⑴获取充足的实验数据;⑵进行科学分析;⑶模拟真实环境或忽略冗余参数;⑷然后进行拟真进程;⑸最后得出较为...

  •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答:以所建立的可可托海地区证据权模型,计算各个预测单元的成矿有利度(以成矿的后验概率值来表示),按照后验概率相对大小,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赋予不同颜色,如图4—3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深蓝色(高后验概率...

  • 预测模型建立
  • 答:若涌水量变化较小,且对涌水量较小者并不要求与大水量钻孔有相同高的预测精度,则适宜采用绝对误差的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拟合流程见图5-4。(二)模型构建 使用最小二乘准则,待求的模型系数a、b、c、d、e、f、g、R的...

  • 如何用Eviews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预测
  • 答:我们可以利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找到合适的模型,并对数据进行预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数据。数据的录入与保存: 创建Workfile:点击File/New/Workfile,输入起止日期。 建立object输入数据:点击object...

  • 预测模型建立
  • 答:松散含水层含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将预测松散含水层含水量问题转化为利用支持向量机求解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如下4个步骤: 1)选取训练集T={(x1,y1),…,(xl,yl)}∈(χ×y)l。 2)选择适当的核函数K(x,x'),如线性核函数...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