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被贬过哪些州? 苏轼一生被贬八州 哪八州?

2024-06-01m.verywind.com
苏轼被贬几个州?分别叫什么?~

苏轼被贬6个州。
1、黄州。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
2、回朝后,又因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
3、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
4、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5、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6、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

扩展资料:
乌台诗案始末: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作为诗人不忘给文章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讽刺政府,对皇帝不忠。
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这使得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生平
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绍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轼曾被贬4个州:黄州、颍州、惠州和儋州。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历史评价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一生被贬过三次,第一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第二次是因他人连累被贬到惠州,第三次因新旧之争被贬儋州

苏东坡先后贬到黄州、颍州、惠州、儋州四个州。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苏轼曾被贬4个州,分别叫黄州、颍州、惠州和儋州。

  • 苏轼一共被贬几次?入狱几次啊?
  • 答:苏轼于1079-1084年1月被贬黄州,共4年零2个月。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到惠州(今广东)再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入狱一次 但我的毕竟不是权威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

  • 苏轼在被贬的时期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现在的哪里
  • 答:老苏同志应该说是个大文学家,其才学那是绝对的高啊,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被贬游历的地方那真叫多啊。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您可以参阅一下。调任杭州通判 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 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赴颍州...

  • 苏轼被贬过哪些州?
  • 答:轼曾被贬4个州:黄州、颍州、惠州和儋州。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 苏轼三次被贬谪的时间地点及原因
  • 答:第一次 时间:1080——1084年 地点:黄州 原因: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第二次 时间:1089——1091年 地点:杭州、颍州 原因: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第三次 时间:1094年——1100年 地点:惠州、儋州 原因:与章惇政见不合。

  • 苏轼被贬过哪些州
  • 答:苏轼被贬过4个州,分别叫黄州、颍州、惠州和儋州。1、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至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为止。苏东坡在黄州生活了四年有余。2、因为政见不合,苏轼自离,被外放颍州。苏...

  • 苏轼一生中被贬过几次?
  • 答:到了儋州苏轼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哲宗24岁驾崩,弟弟徽宗即位,即位后申宗太后一起听政,申宗太后把哲宗在位时候被贬的大臣逐渐内迁,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后又复任朝奉郎...

  • 苏轼在被贬的时期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现在的哪里?
  • 答:老苏同志应该说是个大文学家,其才学那是绝对的高啊,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被贬游历的地方那真叫多啊。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您可以参阅一下。调任杭州通判 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 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赴颍州...

  • 苏轼被贬过哪些地方?
  • 答:苏轼一生被贬八州:杭州 密州 徐州 黄州 惠州 英州 儋州 湖州

  • 苏轼的坎坷一生(被贬路线)
  • 答:元佑六年召回京师,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颖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第三次被贬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修州(今海南僧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

  • 苏东坡被贬了多少次?每次被贬的原因?
  • 答: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第二次:元佑四年,苏轼又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被贬颖州。第三次: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以“讥刺先朝”罪名,将苏轼贬为惠州安置。苏轼被贬为惠州安置后没过多久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