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知府,知州,知县三者有何的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2024-05-25m.verywind.com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呢?~

只有明清两朝,知州、知府和知县同时被定为正式官职。所以这里的比较以明清为基准,不考虑其他王朝。明清时代这三个区别是什么?请在这里听我说话。澳古君会为大家详细说明。
知府
“知府”二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当然当时并不是叫知府,而是叫“知府事”。《旧唐书·卷四十八》中记载“武德之初是在隋放牧,以亲王之名”。或者不出阁,长史知道府的事。」当然,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知府事不是正式的官职。

“知府”首次实际出现在原来时代的官职表上。根据《元史.卷九十一》记载,“散府、秩正四品、达鲁花红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此时的知府和“知府事”一样,不经常放置,被称为府尹,或者被称为知府。
明的“知府”被定为正式的官职。《明史·卷七十五》分为“洪武六年,天下府三等。粮食二十万石以上是上府,知府秩是三品,二十万石以下是中府,知府是四品,十万石以下是下府,知府是四品。”从那时起,知府正式确立为府一级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明早的知府在品格上的变化很多。明朝初期,府上下分开着。所有上府知府有三样,中府知府有正四品,下府知府有从四品。不久全部改为正四品,明朝中期以后,巡抚代替布政使成为省的最高行政长官,随着布政使的官位由二品组成,知府也从正四品变为四品,之后成为定制,清也跟随了。
知州

“知州”最早出现在宋朝。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唐末之后的武将割据地方的事情 ,于是就让京中的文臣们在各地出任“权知xx州州军事”,据《宋史.志.卷一百二十》记载“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借此来方便中央掌控各地,并杜绝武将弄权的情况出现。但是此时的“权知军州事”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并非是正式官。

这三个名词都是指官位,区别在于所管辖地区范围大小,以及官位品级大小。
知县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这个词语拥有很漫长历史,并且它的含义也没有大的改变。起先它是作为一种,帮助国家管理地方的制度(即郡县制)一并提出来的,时至今日,这一制度都依然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逐渐演变,增添了许多内容,“知县”就是在宋朝形成的。
知府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这个官职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太守。念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好几篇太守写的文章,譬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文作者便是滁州太守。太守在地方行政算是级别最高了。
知州知州这一官职,相比“县”和“府”来说,起源较晚。是直到宋代,才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而这一官名得到朝廷的正是肯定,是宋朝结束之后,明、清在总结前朝官职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衍生。确定了官职的管辖范围和品级。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知县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相当于县长或者县委书记,至于知州和知府:
前者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县长,后者便是市委书记兼市长。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疑义,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亦或是现实,一个基本常识就是知府大于知州大于知县。

我们首先来看,“知府”类比现在,比如说济南府,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既然应该相当于地级市,所以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地级市市长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差不多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地市级干部应当对应的是正厅级干部,举个例子:泰州市市委书记,无锡市市长就是正厅级干部。而府的长官叫知府,一般品阶是正四品或从四品。

当然了,如果是皇城根儿下的应天府或者顺天府那就应该是三品了,关于知府权柄,那是相当大,比如在水浒传中下令杀害霹雳火秦明一家的就是青州知府,虽说是小说,但侧面也反映了知府的这个权柄非常大了。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知州,提到知州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曾写下醉翁亭记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了,有一桩趣事,欧阳修曾经被贬到滁州当知县,但他在醉翁亭记中非要说自己是知州,而实际上这恰恰反应了宋朝的一个大的官制变化:宋特别喜欢用朝臣充任各州长官,不管是贬谪还是升迁,总会很正式的称"权知某州事",简称知州。

所谓知州,顾名思义,是为各州行政长官,如果是直隶州,那么该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若是散州,则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直隶直隶,顾名思义,中央直接管辖控制的州,一般领一至两县,品阶比知府低半格至一格,一般是五品,但是若与当今社会对应则是直辖市,比如说是上海市、深圳市,这就不能比了,现代直辖市级别那是远远高于古代直隶州的;散州,下不领县,属府管理,一般设在比较重要的县,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可能就如同今天的某某民族自治区一样。

最后我们来看看知县,知县大家平时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频率那是相当之高啊,一般都是脑满肠肥、昏庸无能的负面形象。

但这其实很不准确,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属于皇权不下乡,所以古代知县的作用远远大于与它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当中的县长,古代知县官衔领正七品,而如果对应着现代县长,现代县长属于正处级干部,当然这也是"七品芝麻官"的由来,听上去看上去都是官微职小,但实际上像这种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门槛也是非常高的。

比如说明朝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21岁中举,轮到他做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清代学者、文学家李兆洛进士登第之后,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接着就任凤台知县。

像古代做知县的代表人物说实话是比较多的,有陶渊明、程凤金、狄仁杰、秦锡琈等一大批名臣,都是从这样的基层做起的。



知府、知州和知县有何区别?

首先在知道他们的区别之前,我们要知道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是“省-府-县”和“省-府-州-县”并行的一个制度(当然清朝还出现了道这一行政区划)。而在明清时期省辖府和直隶州,而府则辖县和散州,直隶州亦可辖县。所以如果从职权上来看的话,知府掌的是一府的行政事务,知州掌的是一州的行政事务,知县掌的是一县的行政事务。

如果从直属关系上来看的话,他们的区别就是知府和直隶州知州拥有同等待遇,知县和散州知州拥有同等待遇,然后知县、散州知州是知府的下级,而直隶州知州有时候也会成为知县的上级。当然如果从品级上来看区别的话,知府则是从四品,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或从五品(明朝为从五品),散州知州为从五品,知县为正七品。 

之后在俸禄上,如清朝知府的俸禄是岁俸105两,知州的俸禄是80两,知县的俸禄是45两。当然清朝还有养廉银,比如在江苏这三者一年的养廉银分别是知府养廉银是2500-3000两,知州养廉银是1000-2000两,知县养廉银是1000-1800两。 

同时还是在清朝这三者在顶饰和补子上也有区别。知府的顶饰是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补子图案是云雀。知州的顶饰是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 吉服冠用水晶石顶,补子图案是白鹇。知县的顶饰是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 吉服冠用素金顶,补子图案是鸂鶒。 

此外,在明清这三者的车舆与各种仪仗也都有区别。这里我以明朝为例,如乘车,知府和知州的车驾可用素狮头绣带,青缦,但知县只能用素云头青带,青缦。再如伞盖,知府出行能用红浮屠顶,俱用黑色茶褐罗表,红绢裹,三檐,而知州用红浮屠顶,青罗表,红绢裹,两檐,到了知县只能用红浮屠顶,青绢表,红绢裹,两檐。 

再比如在马的嚼子和缰绳的使用上,知府和知州能用银,但知县就只能用摆锡。又比如在印信的使用上,知府用的是俱铜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知州用的是俱铜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厘,而知县用的就只是铜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


总之在古代知府、知县和知州还有着很多的区别,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明史.    舆服志》和《清史稿.    舆服志》,这里有着详细的介绍。

知府、知县和知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知府是现在的市委书记,知县是现在的县委书记,而直隶州知州就是现在的省辖市市委书记,散州知州就是现在的县级市市委书记。当然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古代的官制并不完全跟现在的官制一样,所以只能大概的比较。



知州、知府、知县等官职,在宋朝、明朝、清朝等多个朝代都有过出现,当然,不同时期,同一个职务的职权也有差别。我们就以距我们时间最近的清朝为例。

清朝地方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省、府、县。一省或一区的最高长官,就是我们熟知的总督和巡抚。基层的组织机构,则是县,一县之长,就是我们更熟悉的七品芝麻官儿——县令,也就是知县。

清朝官员

而在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机构,就是府。因此,府就是省的二级行政机构,一府的最高长官被称之为知府。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京师所在地的长官则被称之为府尹。清朝时期,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大致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相似。

作为辖有数县乃至于数十县的一府之长,知州之中当然不可能是光杆司令,按照清廷的设置,一个府设有知府一人,同时,作为知府的副手,还设有同知、通盘、推官等官职。当然,后来清朝又将推官一职裁撤,所以,知府的佐贰官分别为同知和通判。

南阳知府衙门

按照清廷的组织机构设置,一府之长的知府统领全局。而作为他的副手,同知、通判则分管掌握粮食、食盐、江海防务、督捕、河工水利、清军理事等诸多事务。而且,根据清朝的明确设置,同知只是知府的副手。

因此,同知并不具备与知府对着干的底气和能力。至于出现如巡抚和总督一般的争斗,就更不可能了。更何况,清廷还明确规定了:一个府的所有政务,都必须由知府上达总督和巡抚,才可以实行。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切断了同知跳反的可能。

作为一府之长,知府的权力令人咋舌,再加上清朝人治和监察的落伍,于是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清初清官——曾担任黄州知府的于成龙

在清朝将推官裁撤之后,同知、通判等知府的佐贰官,多被派遣到一府之地的其他地域分防。因此,同知不但在职权上明确属于知府的下属,而且,连驻地都不一样,彼此之间起冲突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同知、通判多被派遣到一府之地的其他地方分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厅”这样一个行政单位。

至于知州,自然指的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州一行政机构在清朝也有设置,而且,清朝的州还为了直隶州和散州两种。直隶州相当于府,而散州则与县等同。因此,清朝时期的知州级别变化比较大,直隶州的知州相当于知府,而散州的知州则只相当于知县。清朝时期,全国直隶州有76个,而散州为48个。

清朝疆域

至于知县,就更好理解了,知县大概是普通人最为熟知的古代官员了,所谓七品芝麻官儿,指的就是知县。当然,虽然被调侃为七品芝麻官,但是,作为一县之长,知县的权利其实并不小。

一县之内的几乎所有事物,知县都可以做主过问,所辖县境内数万乃至数十万的百姓命运,知县也几乎都能一言而决,正所谓“破家的县令”。清朝的知县,相当于集今天的县长、县委书记、法院、公安等诸多职权于一身。清朝时期,全国知县一共有1358个。



这三个名词都是指官位,区别在于所管辖地区范围大小,以及官位品级大小。

知县
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县”这个词语拥有很漫长历史,并且它的含义也没有大的改变。起先它是作为一种,帮助国家管理地方的制度(即郡县制)一并提出来的,时至今日,这一制度都依然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逐渐演变,增添了许多内容,“知县”就是在宋朝形成的。

知府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这个官职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太守。念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好几篇太守写的文章,譬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文作者便是滁州太守。太守在地方行政算是级别最高了。

知州

知州这一官职,相比“县”和“府”来说,起源较晚。是直到宋代,才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而这一官名得到朝廷的正是肯定,是宋朝结束之后,明、清在总结前朝官职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衍生。确定了官职的管辖范围和品级。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知县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相当于县长或者县委书记,至于知州和知府:

前者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县长,后者便是市委书记兼市长。


知县,知州,知府都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区划的长官,他们的区别在于管理的级别个权力不同。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知府相当于现在的镇长。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呢?
  • 答:中府知府为正四品,下府知府为从四品。而后在不久就被全部改为正四品,明中期后由于巡抚替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的官阶被调为从二品,随之知府也从正四品变成了从四品,自此并成为定制,而清朝也随遵循之。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答:所谓知州,顾名思义,是为各州行政长官,如果是直隶州,那么该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若是散州,则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直隶直隶,顾名思义,中央直接管辖控制的州,一般领一至两县,品阶比知府低半格至一格,一般是五品,但是若与当今社会对应则是直辖市,比如说是上海市、深圳市,这就不能比了...

  • 宋代知州知府知县是什么官?
  • 答:在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开始称为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个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直属于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于府,级别与县相同。知州的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全国有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知府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

  • 知府,知州,知县三者有何的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答:这三个名词都是指官位,区别在于所管辖地区范围大小,以及官位品级大小。知县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这个词语拥有很漫长历史,并且它的含义也没有大的改变。起先它是作为一种,...

  • 古代的知县,知州,知府,分别是几品官员,相当于现代哪种职位?
  • 答:【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正厅级)【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副省长)【知县】宋代县的最高长官。元代称县尹。明、清两代知县为正七品。(正处级)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

  • 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
  • 答:知府、知州、知县,古代地方行政官员的称谓。知府最早唐朝,知州宋朝,知县明清。2.职责方面 知府管理行政、司法、财政事务,下属官员;知州管理行政、司法事务;知县管理行政、司法、财政事务。 3.级别方面 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知州相当于市长,知县相当于县长或县委书记。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知府;知州;知县.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 答:1、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2、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3、明、...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答:一般来说,明清时期的知县是正七品官员,而知州通常是正六品,比知县高一品,直隶州还要再高一级,也就是正五品。知州和知县因为是亲民官,他们是整天都要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如收税、捉贼、审判等,事务相当繁忙。至于知府,则要统揽所在区域的所有事务,但他们主要是盯着知县知州就行了,至于道台,...

  • 宋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职?
  • 答: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知州则相当于地级市代理市长。知县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行政长官, 如县长。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答:清朝时期基本延续了明朝的设置,只是布政司改成了省,基本设置就是省、府、县,同府一级的还有直隶州,同县一级的还有散州。但知府、知州和知县的品级各不相同。我们拿清朝来说,知县最简单,就是一个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兼县委书记。知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和知县差不多的散州的知州,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