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郑板桥读书》的全文翻译 古文翻译《板桥诵书》

2024-05-21m.verywind.com
《郑板桥读书》的全文翻译~

《郑板桥读书》的全文翻译: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默背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板桥诵书》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也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启示:
读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要抓紧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地学习,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能有一番作为。郑板桥能够自己刻苦,他每次读一本书,都读很多遍,且利用所有机会记忆且默默背诵。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也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卒年七十三。

【《郑板桥读书》全文翻译】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默背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13),自竖立(1),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14),由浅入深,由卑(2)及高,由迩(3)及(4)远,以(5)赴古人之奥区(11)(15),以自畅(6)其性情才(7)力(8)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9)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10)当食忘匕箸(12),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1)竖立:确立观点

(2)卑:低

(3)迩:近

(4)及:到

(5)以:连词,相当于"而"

(6)畅:畅通,昌盛

(7)才:才能

(8)力:力气

(9)善:善于

(10)或:有时

(11)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2)匕箸:勺子和筷子

(13)愤激:发愤

(14)屈曲委蛇(wēiyí):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

(15)奥区:深奥的地方

(16)他;别的

(17)苟;与


【人物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郑板桥小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自幼就没有异人之处,且相貌丑陋,但他读书能自觉刻苦 发奋激励自己 由浅到深 由低到高 由近到远 来探求深奥的学问 来使自己畅达到因为本身个性和才能所限而原本难以达到的高度。他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而全靠自己努力诵读,达到忘我境界 才得以成功。


【启发】

学习的成就并不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正确的读书方法。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他善画兰、竹,人称“诗、书、画”三绝。有《板桥全集》。郑板桥所写的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有极大成就。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①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②市:集市。
③置:放
④引手:伸手。
⑤祷:祈祷。
⑥举国:全国。
⑦寓,住宿。
⑧研:碾细,磨碎。
⑨为:做。
⑩信然:确实这样。信,确实。


【译文】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僧人,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放一尊铜佛在桌案上,旁边盘子里存放药丸,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僧人)就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是可以医治的病,盘中药丸就会跳跃到铜佛手里。如果病难以医治,盘中药丸就不会跳跃,全城(的人)都以为这件事是真的。后来有人在游僧住宿的寺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游僧盘中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这件事,果然如此,那个游僧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背景介绍】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郑板桥小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自幼就没有异人之处,且相貌丑陋,但他读书能自觉刻苦 发奋激励自己 由浅到深 由低到高 由近到远 来探求深奥的学问 来使自己畅达到因为本身个性和才能所限而原本难以达到的高度。他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而全靠自己努力诵读,达到忘我境界 才得以成功。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他善画兰、竹,人称“诗、书、画”三绝。有《板桥全集》。郑板桥所写的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有极大成就。



全文翻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它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即使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又喜欢说大话,非常自负,到处不加选择的批评。长辈们都十分轻视板桥,告诫小辈不要与他来往。然而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激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探求古人创造的深奥学问,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他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朗诵罢了。他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有的时候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拿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却不听他们的话,并且还忘记了他自己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注释
1。幼:小时候。


2。师:师傅,老师。


3。殊:特别。



4。异:不同。



5。或当食匕箸:或,有时。


6。少:渐渐地。


7。寝陋:丑陋。


8。易:轻视。


9。愤:愤发。


10。迩(ěr):近处。



11。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奥区:奥妙的境界。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2。匕著:调勺和筷子。匕:古人取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羹匙。著:筷子。


13。咸:都。



14。弗:不。



15。善:善于、擅长。



16。畅:酣畅。



17。耳:罢了。



18。或:有时候。


19。愤激:情绪与书中所言产生共鸣。


20。竖立:独到的见解。



21。屈曲委蛇(yí):这里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


22。苟:随便。


23。及:到。



24。过:过分。



25。必:一定。



《郑板桥读书》的全文翻译: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默背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1.幼:小时候。

2.师:师傅,老师。

3.殊:特别。

4.异:不同。

5.或当食匕箸:或,有时。

6.少:渐渐地。

7.寝陋:丑陋。

8.易:轻视。

9.愤:愤发。

10.迩(ěr):近处。

11.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奥区:奥妙的境界。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2.匕著:调勺和筷子。匕:古人取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羹匙。著:筷子。

13.咸:都。

14.弗:不。

15.善:善于、擅长。

16.畅:酣畅。

17.耳:罢了。

18.或:有时候。

19.愤激:情绪与书中所言产生共鸣。

20.竖立:独到的见解。

21.屈曲委蛇(yí):这里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

22.苟:随便。

23.及:到。

24.过:过分。

25.必:一定。

26.当:正当,正在。

27.其:指代自己。


启示:

读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要抓紧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地学习,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能有一番作为。郑板桥能够自己刻苦,他每次读一本书,都读很多遍,且利用所有机会记忆且默默背诵。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1、译文: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2、原文: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 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翻译
  • 答: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翻译为:如果能够立志勤读,自然能够循序渐进。出自《郑板桥家书》,原文为: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

  • 板桥家书文言文翻译
  • 答:拓展内容:《 郑燮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

  • 板桥居士,..书有弗记者乎?
  • 答:“板桥居士,..书有弗记者乎?”出自于[清]郑燮的《板桥自叙》第一段,具体翻译为:板桥居士,姓郑,名燮,扬州兴化人。板桥的外祖父姓汪,名翊文,有奇才,学识渊博,隐居不做官。有一个女儿,极端庄聪慧,就是板桥的母亲。板桥文采学问性情天分,受外祖父家的影响更多。他的父亲立庵先生,以文章...

  • 郑板桥家书原文及翻译
  • 答:《郑板桥家书》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来书促兄返里,并询及寺中独学无友,何竞流连而忘返。噫,兄固未尝忘情于家室,盖为有迫使然耳。忆自名列胶庠,交友日广,其间意气相投,道义相合,堪资以切磋琢磨者,几如凤毛麟角。而标榜声华,营私结党,几为一般俗士之通病。于其滥交招损,宁使...

  • 郑号板桥文言文
  • 答:《板桥诗钞》后面附带几篇家信,感情真挚,语言诚恳,很感人。 好辛苦,完全原创哦! 3. 古文翻译《板桥诵书》 《板桥诵书》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也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

  • 郑板桥家书之体天之道的译文
  • 答: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刻急:苛刻严峻。〕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摺(zhé)拉:摧折、毁损。〕而死...

  • 郑板桥家书文言文
  • 答:4. 两句文言文翻译1.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2.工 个人意见:1:都要苦累他的身体,勤奋地使用他们的力气,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用(所产的粮食)来养活全天下的人.2:工者制作器物供给使用,商人用运输使得各地有无互通,他们都有对人民便利的地方.两句都出自郑板桥的《范县暑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是...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注释 (1)选自《板桥家书》。郑燮(1693~1765),字...

  • 板桥茅屋文言文
  • 答:3. 郑板桥好学(文言文) 《郑板桥好学》,又名《板桥诵书》、《板桥善诵》、《板桥好学》等。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

  • 《郑燮传》的翻译
  • 答:著《板桥诗钞》诸书。译文: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