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专题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孟子主

2024-06-02m.verywind.com
《学奕》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 ,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 和 。~

《学奕》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⑴注意保护环境;或注意可持续发展。(2分,任意一点)
⑵灵渠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
⑶中原人民南迁。(2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2分)
⑷上网查询;去图书馆;去遗址实地考察等。(1分,任意一点)

  • 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专题学习。阅读下列材料...
  • 答:(2分,任意一点)⑵灵渠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⑶中原人民南迁。(2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2分)⑷上网查询;去图书馆;去遗址实地考察等。(1分,任意一点)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 答:【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外贸易政策的有关知识。我国古代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中心的南移·南方商业的繁荣

  • (9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在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想围绕“中国封建社会...
  • 答:(1)①商鞅变法 ②圆形方孔 ③江南地区 ④开元盛世 ⑤临安(今杭州) ⑥闭关锁国 (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 (3)瓦子 (4)《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或《农政全书》)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是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奠定了...

  • 图1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
  • 答: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起止时间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兵逼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故答案选:B

  •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汇总
  • 答:以下是初一历史复习汇总:1. 《史记》:古代汉族史书,全书分为纪、表、志三部分。学习该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2. 《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一部连续编年体通史著作。该书以史记为蓝本,记录了从唐朝至明朝中期的历史事件,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指南。3. 《国史大纲》:中国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以...

  • 提供10个初中史社选择题难题
  • 答: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

  • 初一下的历史期中考试卷
  • 答:1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宋朝科技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A B C D18、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 B.藏族 C.蒙古 D.回族1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20、南宋时居住在临安的阿拉伯人能将下列哪些物品带到欧洲交易①...

  • 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
  • 答:[鉴赏文物]文物一:甲骨文、商朝、河南殷墟、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分,任写三条即可)文物二:司母戊鼎、商朝、河南安阳、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3分,任写三条即可)[鉴别真伪](1)考古发现(或文物)、上古传说(或神话故事)、...

  • ...我的梦”为主题的板报比赛。七年级三班的同学,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
  • 答:A 试题分析:某校组织了一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板报比赛。七年级三班的同学,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负责板报设计,有的负责文字书写……这说明该班同学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具有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板报比赛,因此本题选A。

  • 西游记 试卷,答案,谢谢
  • 答:40、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