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逍遥游中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逍遥游》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这个形象的?

2024-06-02m.verywind.com
逍遥游中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的答案~

逍遥游中庄子塑造的形象不止 大鹏 一个···
我们无法单独的去理解·
因为逍遥游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要传达给人们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而庄子正是通过文章中的各类对比表达出了一个他的思想,“生活中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最高最大,也没有最低最小···如果人们执着于外物的得失···势必就会坠入无边的迷惘···

虽然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但依旧要依仗风才能飞翔!暗示万物都有所限制,即使大鹏鸟也不例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大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时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几万里的高空。庄子的描述,使这只神鸟活在了人们的心中,鹏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非凡气度的象征,人们从这儿汲取力量,开阔胸襟。作者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 语文必修5逍遥游课后第三题,分析鲲鹏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急急急...
  • 答:这里,大鹏就是不为外物所蒙蔽、束缚的自由灵魂的象征 。为了衬托出 鲲鹏 挥洒自如的逍遥游理想,庄子以天地间最大的物象——大海和天空为鲲鹏的活动空间。因为只有大海和天空,才能衬托出鲲之巨和鲲化为鹏( 象征至人的精神或灵魂)的伟岸庞大,才能表现出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磅礴气势。

  • 北冥有鱼大鹏是什么样的形象
  • 答:作者是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等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例如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北冥有鱼鲲鹏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

  • 逍遥游中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 答: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

  • 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大鹏的艺术形象上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 答: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通过大鹏这个艺术形象,作者实际上蕴含了虽然鲲鹏之大,但亦依靠气和水来“扶摇而上”,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而真正的逍遥,必须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没有任何约束和负担。许多深奥的哲理在《庄子》书中都十分恰当地通过寓言的形式进行说明,让人历久...

  • 庄子在逍遥游的大鹏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 答: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试析如下:一、这是一个硕大伟岸、力大无比的形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伟岸的形体蕴蓄着无穷的力量.海运而水击三千里,振翼则抟飞九万里,冲天而起,直图南溟,力不可遏.二、这是一个胸怀大志、向往光明的形象.大鹏藏于"幽冥"的北海,...

  • 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形象意义是
  • 答:形象大于思维。鹏鸟作为寓言中的主体形象,除其本质寓意外,还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三点--- 启示一:要善于捕捉时机 庄子所描绘的鹏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庞然大物:“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样一个形体巨大的...

  • 北冥有鱼大鹏的形象特点
  • 答:答案是大鹏这一形象具有以下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当然,也可以从中解读出其他特点,但都要以庄子为我们塑造的这个形象本身为依据。由此可知,特点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温馨提示:本题试卷出自高中语文第4单元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问题探讨逍遥游节选学案苏教版...

  • 北冥有鱼塑造了怎样的大鹏形象
  • 答:《北冥有鱼》塑造了大鹏“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的形象。《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作者为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创作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腐败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

  • 《逍遥游》中“鲲”“鹏”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答:《逍遥游》中“鲲”“鹏”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是:有才、不慕名利、有大智慧的人。出自:《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原文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

  • 庄子在逍遥游中重笔描写大鹏这一形象,意在表现什么?
  • 答:庄子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的"有待"与"无待"这一哲学命题的.大至九万里高飞的大鹏,小至"枪榆枋"的蜩和学鸠都是有待而动的,都未能达到绝对的自由,惟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至人,才能达到自由无羁的理想境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