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资治通鉴》译文 《资治通鉴》译文

2024-06-02m.verywind.com
资治通鉴译文~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十一月庚午日,万寿公主要出嫁给起居郎郑颢。郑颢是郑絪的孙子,当朝进士,做过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的职位,以言行文雅闻名。公主是皇上的爱女,所以选郑颢做女婿。主管婚姻的官员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皇上说:“我想用节俭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应当从我自身开始。”下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用以铜装饰的车辆嫁女。下诏命令公主妇女的礼节,要和其他的臣子、庶人一致,告诫她不能小看丈夫家族的人,不能干预朝政。又下手诏说:“如果违反了我的告诫,必然会有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一样的祸患。”郑颢的弟弟郑顗,曾经得了危重的病,皇上派使臣去探视。使臣回来后,皇上问:“公主在哪里?”使臣回答说:“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场。”皇上很生气,叹口气说:“怪不得士大夫家不肯和我家通婚,原来是有原因的呀!”紧急召公主入宫,让她站在台阶下不看她。公主害怕了,流着泪向皇上谢罪。皇上责怪说:“哪有家里小儿得病,不去看望,还去看戏的道理!”又把公主赶了回去。从那以后一直到新皇上继位,贵族外戚都很守礼节法令,犹如山东孔孟之乡最有礼节的人。

蒙入江陵,释于禁之囚,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吕蒙到达江陵,把被囚的于禁释放,俘虏了关羽其将士们的家属,对他们都给以抚慰,对军中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财物。”吕蒙帐下有一亲兵,与吕蒙是同郡人,从百姓家中拿了一个斗笠遮盖官府的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虽蒙仍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而破坏军法,便流着眼泪将这个亲兵处斩了。于是全军震恐战惊。南郡因此道不拾遗。吕蒙还在早晨和晚间派亲信去慰问和抚恤老人,询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给病人送去医药,对饥寒的人赐与衣服和粮食。关羽库存的财物、珍宝,全部被封闭起来,等候孙权前来处理。

房玄龄上奏说:看看府库之中的兵器盔甲,远比隋朝好。太宗说:军械装备诚然不能缺少,但是隋炀帝的兵器装备难道说不够吗?却丧失天下。若是你们大臣尽力,使百姓重归安宁,这就是朕的兵器盔甲!

:“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武器难道充足吗?最终他还是失掉了天下。如果你们尽心尽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装备啊。”

  • 资治通鉴第一卷翻译及其原文
  • 答:资治通鉴第一卷翻译及其原文如下:原文: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可不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

  • 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周纪一》
  • 答:《资治通鉴.周纪一》译文:(原文译文均较长,故分段翻译,且由于字数限制有所删减)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

  • 我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的翻译!急!急!急!
  • 答:我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的翻译!急!急!急! 15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洛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洛阳...

  • 《资治通鉴·唐纪》的翻译
  • 答: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2)谓:对...说,告诉。(3)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4)朕:皇上的自称,我。(5)好:爱好。(6)矢:箭。(7)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8)皆:全、都。出处: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

  • 资治通鉴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
  • 答: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三、出处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唐纪的原文和翻译
  • 答:关于资治通鉴·唐纪的原文和翻译如下: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

  • 《资治通鉴》译文
  • 答:十一月庚午日,万寿公主要出嫁给起居郎郑颢。郑颢是郑絪的孙子,当朝进士,做过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的职位,以言行文雅闻名。公主是皇上的爱女,所以选郑颢做女婿。主管婚姻的官员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皇上说:“我想用节俭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应当从我自身开始。”下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用...

  • 《资治通鉴·唐纪》全文翻译
  • 答:《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 资治通鉴名句100句及翻译
  • 答:翻译: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8、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翻译: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9、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翻译: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

  • 《资治通鉴》的一小段话以及翻译
  • 答:以王好闻人之善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翻译: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