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文寓言故事,有注释的,短的,急用!! 有原文(古文),有译文,有寓意,加点字的寓言故事

2024-05-31m.verywind.com
有什么短一点的古文寓言故事~

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启发: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有一次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哪里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仕:官,做官
  啖:吃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此坐:因为
  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而:表顺承
  席:酒席
  以:用来
  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词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注:可能有点多..表怪我不负责任...哈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学习+++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高山流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6�1刘义庆《世说新语�6�1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拔苗助长《孟子�6�1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截竿进城《笑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

  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按图索骥
  《汉书�6�1梅福传》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译文]
  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

  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有一次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哪里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启发: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 能不能找一些很短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 答: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字词注释】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 文言文寓言故事大全
  • 答:1. 文言文寓言故事(含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

  • 来自文言文的寓言故事
  • 答:5. 源自寓言古文的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源自寓言: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源自古文: 不求甚解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舍身取义 (孟子 《鱼我所欲也》) 世外桃源陶 (渊明 《桃花源记》) 百废具兴 (范...

  • 求中国古代的寓言(文言文)
  • 答:[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 寓言古文
  • 答:“自相矛盾”故事的由来 古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难一》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

  • 常考文言文寓言
  • 答:2. 文言文寓言故事 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溉汲:取水...

  • 文言文的寓言故事
  • 答:3.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

  • 文言文简短寓言
  • 答: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普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臣曰:‘用。 2. 求大量短篇古文寓言,要带翻译 1、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

  • 塞翁失马寓言故事文言文原文
  • 答:4. 文言文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 它是为阐述老子“...6. 《塞翁失马》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

  • 求五篇以上短小的课外文言文,要原文,译文和中心思想
  • 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提示] “拔苗助长”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