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哪些?根本目的是什么?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什么方面及其现实意义?

2024-06-03m.verywind.com
《孟子》中的民本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现实意义啊?~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朱熹解释说:“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四书章句集注》)孟子接着上文说:“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可见在孟子的心里,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第一位的,谁得到了民心就可以成为天子
第二个方面:民心决定论。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经验中分析了天下得失的根本原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天下之得失在于能否得民,而能否得民又在于能否得到“民心”,即能否得到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桀、纣之失民,实际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众之心。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兴衰,决定国家兴亡!至于君王,孟子说是“君为轻”自然不能与人民相提并论。
第三个表现是尚贤与民主,主张君王广泛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他说:“国君进贤,……左右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进贤”、任免和处置人都是比较重要的政事,孟子认为,对这样的问题,不能只听左右亲近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听取国人的意见,并且还应该把国人的意见当作基本的依据。这个观念,显然包容有民主性的因素。

因此可以说孟子也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先驱者,是先秦的民粹主义思想家。而无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贵君轻”对现在的中国社会还是有不可估量的教益!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贵君轻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在孟子的心里,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第一位的,谁得到了民心就可以成为天子。
2、民心决定论。
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经验中分析了天下得失的根本原因。天下之得失在于能否得民,而能否得民又在于能否得到“民心”,即能否得到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桀、纣之失民,实际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众之心。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兴衰,决定国家兴亡!至于君王,孟子说是“君为轻”自然不能与人民相提并论。
3、尚贤与民主
主张君王广泛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孟子认为,对进贤、任免和处置人都是比较重要的政事的问题,不能只听左右亲近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听取国人的意见,并且还应该把国人的意见当作基本的依据。
现实意义: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人,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一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属于非常高级的思考,孟子的生命价值观除了具有积极的发扬人的生命善性,力图营造出和谐、仁爱的生命伦理氛围,使人类社会具有合乎情理的生命伦理价值。
其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的生命终极关怀方面,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反思,对中国人在安身立命、养生丧死方面有着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对国人生命观与民族品格的塑立发挥着重大作用。

扩展资料: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
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本思想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孟子思想的目的是达到政治清明,君民和谐的局面,通过仁政的手段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大。

扩展资料: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统治者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普通人民,以达到长久统治,人民免于战乱之苦。

  • 孟子的民本思想
  • 答: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

  •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的民本思想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十分强调民的地位;二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三是破忠君观念;四是与民同乐;五是制民之产。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论述了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也就是说人有善端,而善端的保持要依靠教育。教育能够使人存心养性和求其...

  • 孟子的民本思想
  • 答:这个思想是这样的, 首先是“仁政”,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以三代(夏商周)的政治为楷模。此也是其政治的最高理想。 然后是仁政的一种体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学说体现了一定的尊重人权思想,他渴望的是“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无饥”的社会...

  • 孟子民生思想内容历史背景
  • 答:“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提倡“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君与民同忧,同乐.在现实社会中,孟子的“民本”思想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关于“民本”思想,孟子有具体阐述.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

  • 《孟子》中的民本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现实意义啊?
  • 答: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朱熹解释说:“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四书章句集注》)孟子接着上文说:“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可见...

  • 以孟子的民本思想
  • 答: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观点,认为统治者应遵守礼制、爱惜百姓。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这一观点是“为什么”,也没有从操作层面明确“怎样”及“如果不又怎样”的问题。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相关思想,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仁政”学说。什么...

  • 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举例说明。
  • 答: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包含几项内容:1、以民为本、移民为贵。他在《孟子.尽心下》针对历来的君权神授、天子至上等说法,直接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时具有震曚发聩的积极意义,为后世的帝王之学注入了民本因素。2、保民为要、利民为先。他提出了一系列息兵养民、保民安民的施政主张...

  • 孟子的民本思想(1)
  • 答:“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孟子对齐宣王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得到。至于一般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那就会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老百姓...

  •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 答:在孟子的“仁政”思想 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 色且最具魅力的。孟子认 为人 民是社会和 国家的根基 .人 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 存在 与发展 以及统 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 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统治者只有得到 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 固 自己的统 治,治理好 国家。要得到 百姓 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

  • 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 答:从这点可以看出,孟子的民本思想符合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很有科学性。 其次,在政治方面,孟子的民本思想可分为几点: ⒈君民关系上,他主张“民贵君轻”,指出人民才是最根本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⑤并对此进行论证:“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