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李煜《虞美人》到底好在哪里?

2024-05-23m.verywind.com
~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帝王,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大都精工细致,情意缠绵,其中《虞美人》一词则是李煜的代表作品,更是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词在后世取得了极高的评价与赞誉,南宋词人刘辰翁更是用李煜的原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了一首《虞美人·用李后主韵》。

此外,像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都是直接用“虞美人”这一词牌进行填词的作品,虽然这些词作都是蜚声词坛的名作,但与李煜的《虞美人》相比,无论是排篇布局的章法上,情感的深婉上,抑或是艺术感染力上,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可以说,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天花板级别作品,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呢?且听小话诗词娓娓道来。

首先来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的词作内容,原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归宋后第三年所作,词中充溢着浓烈的故国之思。词人以三问三答的结构表达绵绵不绝的悲愁与哀伤,同时使用对比、反复等多种手法,构筑凄美的意象,营造伤感的氛围,借以抒发心中苦闷。

李煜原本是南唐君主,曾享尽人生风光,降宋之后却成为阶下囚,往昔富贵不再,甚至连人身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的境况使得李煜词作风格大变,由前期的绮丽柔婉转向悲愁哀伤,可谓句句哀怨,字字泣血。

在词作的结构上,词人采用了问答的方式,以精妙的三问三答架构全篇。第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这美好的时光,何时才能结束?第二问:“往事知多少?”逝去的往事,不知有多少?第三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从问天,到问人,再到问己,架构全篇曲折回环的结构。作者心中有太多苦、太多愁无处倾诉,只能以问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伤痛,来展现不能吐露心声的压抑与无奈。

在问的同时,作者又分别以“雕栏玉砌”“朱颜”及“一江春水”作答,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词人问的是天,问的是地,问的也是自己。眼前看似美好的一切让词人不由自主地追思往事,从而对过去的种种生出无穷的思念。是什么样的往事,让词人如此思念呢?是雕栏玉砌,是温柔多情的容颜。

词人以“雕栏玉砌”来象征昔日欢乐美满的生活,以“朱颜”来形容锦瑟年华的女子,只是往昔的种种已然不再,如今想来只是令人倍增伤感而已。在表现内心复杂的心理时,词人并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将情感一步步推向巅峰,从而获得波澜迭起的艺术效果,进一步强化词作表达的情感。

全词以“春花秋月”起笔,却以“春水向东流”作结,其间人物情感从思念到惆怅,从惆怅到悲伤,从悲伤到哀愁,可谓起起伏伏,情思婉转,如同滔滔江水,水面下不知涌动着多少暗流。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情感细腻,他深谙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更懂得如何才能运用语言去描绘这种心理,所以,在创作《虞美人》时,他采用问答的方式,借三问三答形成曲折的艺术结构,描绘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无穷无尽的感慨。

在词作的艺术层面上,词人将境界和情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深远的艺术效果。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作时, 有一段精辟论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认为,李煜所写之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使词实现了从世俗歌女的“伶工之词”蜕变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士大夫之词”。

在《虞美人》一词中,词人先写“故国”,后写人之“朱颜”。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主要写了对国破家亡的无奈和难以回首。

“故国”是相对于“新国”而言的,“故国”是指李煜统治的南唐,而“新国”是指北宋。“不堪”一词极言国破家亡之后,李煜内心的不安、悔恨和无奈。为什么呢?词人不敢去回望令他感到极度伤感的往事,也就是说词人对故国的回忆也不能承受,因为这种回忆带来的可能是更深的痛苦。

然而,李煜的关怀远不止对“故国”的难以回首,更重要的是对人之生命易逝的关怀。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词人从故国的兴衰过渡、升华到对人之生命的关怀。

李煜通过“物”与“人”的强烈对比,把对人生的思索寄托在对历史的回顾中,体现了深深的生命关怀。李煜词摆脱了花间词“闺阁闲情”的狭小视域,从多方面述怀言志,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对后来的豪放派词家都有影响。

在这首词中,开头之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从表面来看是写美景春花与秋月,实则以美景写哀情。为什么呢?因为,春花与秋月这两种意象,传统意义上多用于描写美好景致和传达美好意愿,但是词人却在急切地询问这美好的景致何时才能结束,这是有悖于常理的。

在这看似矛盾的地方,正是李煜情感的出发点。词人为什么希望这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景致快点了结呢?因为词人触物生情,想起了诸多往事,即词人所言的“往事知多少”。这种往事既有作为一国之君时的丰衣足食、自由自在,更有国破家亡的辛酸苦楚、物是人非。

这些往事使词人感到撕心裂肺,这些往事也是词人不愿去回忆的。但是,自然万物却不知情,昨夜的东风又一次使词人目睹了春花与秋月,又一次把词人带回到往事的回忆之中。正是不堪于这种往事的回忆,词人不愿见到春花秋月般的景致,所以才希望这种美好景致快速结束。若非词人对人生无常感慨深透,怎能写出如此乐景哀情?

在李煜笔下,所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所有的物是人非,都化作了无以名状的愁思,词人以浩浩荡荡、奔腾东去的大江流水作比,气势磅礴有力、气象深沉阔大,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生的普遍性悲哀,将个人的人生感受上升至哲理性的人类共感,使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普遍的包容性,可见词人的感情之深沉。

在《虞美人》中,李煜对故国往事、朱颜的深刻回忆,化成了无尽的愁思,从过去绵延到现在,并延续到未来。李煜词所体现的时间之深远,正是亡国之后的李煜在孤独愁苦和期待无望的心理状态中,对时间带有一种主观性的感受。

李煜将这种主观感受赋予秋思,又使得词人苦于时间漫长而感到日长难挨的情状真切可感。正是这时间的深远之感,使李煜的词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绝望,多了几分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也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千古绝唱。

一切美好的、得以流传的文学佳作都是创作者最真挚情感的写照,因其情感真挚,才能超越时代,引起读者共鸣,稍稍有一点矫揉造作,生命力便不能长久。李煜词善于抒发人生经历中最本真的感受;又善于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加以提炼,使之上升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体验。

以《虞美人》为代表的李煜词,对苦难的抒发毫无半点矫情和掩饰,把人生中那种无可奈何、无以名状、无从排遣的锥心之痛,描写得具象、哀婉、真挚、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深沉的情感、毫无城府的坦诚,其大气的沧桑和深邃的悲悯让人难以释怀。正是这种率性、坦诚、真挚的真纯性情,如珍贵的璞玉,为李煜的歌词赢得了文学史上的重要一席。



这首诗词凄美动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柔肠,一曲《虞美人》令后世多少人扼腕痛心。从开篇到结尾,一个“愁”字贯穿。

好在了他的风格以及这首词中的一些字眼上的魅力,都非常的有特色,非常的突出。

刻画的一些情节和内容非常的优美,能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情绪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李煜《虞美人》到底好在哪里?
  • 答:可以说,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天花板级别作品,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呢?且听小话诗词娓娓道来。 首先来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的词作内容,原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 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李煜《虞美人》为何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 答:遗憾这种效仿之作,大家却一北京首都不记得,因此这首词真真正正展现出那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此词是一曲人生的哀歌,创作者经过对当然永恒不变与世事无常的尖锐的分歧的比照,抒发了灭亡后突然感到性命成空的可悲。全词语言表达清亮、凝炼、唯美、清爽,以问及,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扪心...

  • 为什么说李煜这首虞美人千年无人能超越
  • 答:李煜这首《虞美人》千年以来无人能超越,其实跟《虞美人》这个词牌的一般表达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虞美人》一般词人都是用来表达一种伤感的心境,因此这个词牌个人向十分的明显,是一个沉迷风花雪月的花间派词人们非常喜欢的词牌。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

  • 巜虞美人》李煜诗词
  • 答: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

  •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与赏析
  • 答: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题解】《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

  • 李煜《虞美人》
  • 答: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

  • 李煜的虞美人的赏析
  • 答:赏析: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

  • 虞美人李煜文言文
  • 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详细赏析李煜的《虞美人》
  • 答:〔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

  • 李煜的虞美人的解释
  • 答:《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