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武则天重要事迹 武则天的杰出事迹

2024-06-01m.verywind.com
武则天一生的重要事迹~

武则天一生做过2件刺激的事情,一件受万世景仰,一件被诟病千年

1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称武媚娘。
  2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3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女死嫁祸王皇后,高宗欲废后试探长孙无忌;永徽六年(655年)王皇后“厌胜”之术诅咒则天失败,李义府等勾结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则天为后的表章。,唐高宗在李绩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4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理朝政,上官仪事件后,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5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 (丧服)三 年 (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 (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廪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6上元二年 (675年)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7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改国号为周。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武则天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8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开告密之门。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李贞子),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
  武后想杀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则天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卖人心,然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
  武后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和孙万荣叛乱,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全军覆没。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睿宗)及庐陵王 (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使他可以继位为帝。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 (698年)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入宫杀张氏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1、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2、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3、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

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扩展资料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生平简介: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
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
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
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
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
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
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
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
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
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
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
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
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
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
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
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
之一。

690-705年在位。武士貜之女,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武媚削发为尼,居于感业寺。唐高宗接位后,复召入宫,立为昭仪,又进号为妃,永徽六年(655年)被立为皇后。武氏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以皇后身份参政时,“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便正式委托武氏掌管国家大事,裁决一切。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从此,唐朝的实权,被牢牢地掌握在武氏手中。683年高宗死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690年改国号为周,自号为圣神皇帝,更名武曌。在位期间十三次改元。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率领群臣入宫,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即位,恢复唐国号和一切唐制。武则天死前留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1、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2、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3、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
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扩展资料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以上均是武则天的伟大事迹,但她最伟大的事迹在于,她在一个男人独权的年代,让泱泱大国的数万计男人俯首称臣,一通天地江山。好一个不让须眉!

  • 武则天大事年表
  • 答:4、营州之乱 营州之乱,是指公元696年—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至神功元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领导下,因不满武周政权统治而发动的一场反抗战争,后被武周联合后突厥汗国镇压。这场战争,不仅让武周政权在军事上付出惨重代价,而且还引发一系列边境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迫使武则...

  • 我想知道武则天一生所经历的事迹
  • 答:武则天的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朝中大权由其侄儿武三思把持,政宪大乱!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此时被贬至江西吉安的太子李显的地位日益巩固,但武仍不肯让位。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杨元琰等人发起政变,无奈之中的武则天被迫传位于李显,史称唐中宗。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病故于洛阳...

  • 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 答:六九二年(长寿元年),武则天利用吐蕃内乱之机,命武威军部管王孝杰进攻吐蕃,大获全胜,恢复和重建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巩固了唐帝国西部边防,确立了大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细亚商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武则天较好地处理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将领,...

  • 武则天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 答:1、打击门阀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

  • 武则天重要事迹
  • 答: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 巧慧,多权术。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

  • 武则天跌宕起伏的一生,有哪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 答: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3、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武周革命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 武则天事迹
  • 答:1、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

  • 武则天生平有哪些事迹?
  • 答:武则天(624~705)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16年。她本是唐工部尚书武士彟之女,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死后通过各种手段成为高宗皇后,逐步掌握了国家权力,并于690年9月废黜睿宗,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自尊号为“圣神皇帝”。在称帝后,她...

  • 武则天做的贡献有哪些
  • 答: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4、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

  • 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详细
  • 答: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