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和“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区别?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什么不同?

2024-05-05m.verywind.com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关系?~

二者是继承发展关系,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扩展资料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系统论证并完善了它。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但他主要论述的是仁、礼的思想,他往往将仁和礼连起来谈,可以说仁礼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当然孔子在仁礼之外还讲了智,也讲过仁智勇三种人格,但是孔子没有把仁义礼智连起来说。孟子把仁义礼智连接起来并用,而且做了系统阐述。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李宗桂:健全今日文化肌体 仁义礼智可供营养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从道德到政治的平面推展却无法逾越道德与政治之间主观与客观、绝对之善与有限之善的差异,因而孟子的仁政思想无法在现实中得到落实.孔子的仁学体系包含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内容,这些概念皆可以分内外两面说.内在地说,它们有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人所应有的道德修养等含义;外在方面,它们又可以分成属于伦理范畴的道德规范和属于政治范畴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责任两个方面.

1、治国方面的不同:与其说,这国方面的不同,比如说治国针对的人物不同。先比如说孟子,他相当于国务大臣一样,每天都服侍在君王身边,为一国之君出谋划策,而孔子就不一样,他没有机会到哪个君王的身边诉说他的理念。所以说他只能四处流浪,传播他的理念。所以说这两者的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孟子比孔子的影响更深远。

2、观念不同:孟子服侍的是君王,所以说他多对君王要求,要求皇帝实施仁政,以及讲述各种实施仁政的好处,君王要做到爱民如子,不能过度的杀戮,要减轻刑法,减少赋税,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样的话话,自己的国家才会强盛起来。

当时是个战乱的时代,天下还没有统一,所以说统一天下,是每个国家君王的梦想。孟子就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杀戮,是死亡。只有在这个时候,一个君王实施仁政,使人民脱离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话,人民自然会归附于他。统一天下,你就是顺手可得的事情。

而孔子的观念则是,他没有过多的想统一天下。他只是想如何才能让一个国家的君王整顿好他们的人民。孔子思想境界较高,他不喜欢用一般残酷的刑法来约束人民。

那样做虽然可以换来一时的臣服,但是并得不到民心。所以说,孔子觉得,应当实施仁政,这里的仁政和刚刚说的仁政好像一样。但是并非如此,这个是针对百姓的,让百姓发自内心的臣服于你。虽然这个是很缓慢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可见一斑的。

3、门派不同: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人都有独特的思想,想被皇帝重用,于是就分了各个门派,其中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孔子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
  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从道德到政治的平面推展却无法逾越道德与政治之间主观与客观、绝对之善与有限之善的差异,因而孟子的仁政思想无法在现实中得到落实.孔子的仁学体系包含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内容,这些概念皆可以分内外两面说.内在地说,它们有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人所应有的道德修养等含义;外在方面,它们又可以分成属于伦理范畴的道德规范和属于政治范畴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责任两个方面.

孟子de“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可以说孟子的“仁政”是孔子的“仁”在政治上更加明确的体现。

  • 孔子和“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区别?
  • 答: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

  • 孟子的仁政学说比之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 答:“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 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仁义有什么区别
  • 答: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3、治国方针...

  • 论述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政思想.
  • 答: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便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与不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国尚...

  • 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仁义有什么区别
  • 答:孔子讲仁,是说人心,人心要充满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孟子仁政,是说政治,政治要体现仁爱,把爱护人的精神融入到执政中去。荀子仁义,是说行为,行为要符合仁义,在义这种行为中,要贯彻仁的精神。从个人修养,到政治...

  •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 答:而孟子的仁,则是在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伦思想发展到政治哲学。就是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要求君主要能从爱人出发,推恩于人,实施仁政,从而能实现王道理想,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仁者无敌。

  •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 答:就是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要求君主要能从爱人出发,推恩于人,实施仁政,从而能实现王道理想,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仁者无敌。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孟子的仁,则是一种治国理政的策略和理想。

  •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什么不同?
  • 答: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

  •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内涵及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涵
  • 答:孟子的思想继承了孔子的仁学。他的思想核心,说一个字便是“仁”,说两个字便是“仁政”,他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反对战争与苛政,提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所谓的仁是什么?在《孟子》一书中,“仁”出现了一百...

  • 孔子的仁德思想和孟子的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
  • 答:孔子的仁德思想和孟子的仁政的思想都重视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主要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