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愚公移山词类活用 愚公移山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2024-05-20m.verywind.com
愚公移山 的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详细的~

一、一词多义
1、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词类活用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三、通假字
1、“指”通“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四、古今异义
1、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扩展资料《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一、通假字
1、“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没有。
2、“甚矣,汝之不惠。”中“惠”通“慧”,聪慧。
3、“ 始一反焉。”中“反”通“返”,往返。
4、“一厝朔东。”中“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中“指”通“直”,直达。
6、“无陇断焉。”中“陇”通“垄”,高地。
二、一词多义
1、 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方: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6、之: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聚室而谋(表承接)
三、古今异义
1、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4、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5、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6、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7、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四、词类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
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
1、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5、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6、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7、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9、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10、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2、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室而谋。(聚:使动用法,使... ...聚。)

5、何苦而不平?(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扩展资料:

赏析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

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

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寓言小品文章)



  1.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 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3.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4. 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愚公移山的词类活用字

  •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法
  • 答:名词做状语。词类活用。这是《愚公移山》中的句子。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应该是“箕畚”。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即便是诗词中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的“锦帽貂裘”就是词类活用,意思是“戴锦帽穿貂裘”。名词做动词用。这里的“箕畚”是名词做状语,“用箕畚...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词类活用是什么?
  • 答: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一、原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二、译文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三、出处 先秦·列子《愚公移山》。赏析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

  • 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

  • 《愚公移山》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 答: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 ...

  • 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答: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词 朝服衣冠(朝,名词做状词,表时间,早晨)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词,表动作行为“刺”的方式,当面)(2)形容词意动有法 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有法,以···为美,认为···美)(3)动词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 愚公移山 一词多义
  • 答: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

  • 愚公移山的箕畚的词类活用是哪种?
  • 答:名次活用作状语:用簸箕

  • 词类活用6大类型
  • 答:例1、“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本来是名词,意思是“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马鞭驱赶”。(《马说》)例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本来是名词,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箕畚装土石”。(《愚公移山》)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1、“...

  • 面山而居的“而”是什么意思
  • 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 (名词做动词,面向)(2)惩山北之塞 惩 (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3)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形容词用做名词,指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位 箕畚 (名词用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古今异义 (1)惩山北之塞 ...

  •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有哪几种
  • 答: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 东:往东方。《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狼》18、...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