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2024-06-01m.verywind.com
~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孩子生病了,此时该选西医还是中医?事实上,中西医儿科各有擅长的领域,不过,多数家长的习惯仍以西医为先、中医为辅,到底哪些病症适合看中医?治疗方式为何?透过专家解析,让您更明白中医儿科负责的看诊范围。

传统中医儿科,一般称为哑科,因为婴幼儿无法用言语表达不适,小小孩也无法说清楚自己的症状。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陈威达指出,透过中医对儿科特殊生理、病理的认识与掌握,以及望诊、闻诊、脉诊、触扣诊等诊断资料,便能辨证论治,精准的掌握病情,给予适当处理方法和建议。此外,在用药上,非常注重小儿安全,必量身给予个人化、伤害性最小、疗效最大的中药,非常适合身体娇嫩的婴幼儿。

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宋昀认为,小儿科自古以来,就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科目,累积相当多的治疗经验。历代医家也总结出较温和的药物,适用于小儿,例如:党参、紫苏、山药等,对于小儿疾病如感冒、过敏性疾病、肠胃相关病症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能缓解症状、减低复发频率、加速康复等作用,尤其在调理体质方面,更是中医所擅长。对于小儿而言,因体质还未完全成形,调理的空间较成人多,只要做适当调理,便可改善脏腑机能,让孩子未来拥有较为强健的身体。

中医看诊方法

在中医上,特殊生理是指身体脏腑构造娇弱、柔嫩,气血、经络等功能未完善,但生命力旺盛且生长快速;特殊病理则为容易生病、生病转好快、转坏也快,也就是来得急,因中医处理得宜,去得也快。

基本上,中医会透过以下方法来诊断病情:

‧望诊:看精神、脸色表情、舌头、皮肤等。

‧闻诊:听哭声、咳嗽声、呼吸气息、闻气味等。

‧脉诊:医师以1~2指把脉和中医儿科特有的「三关指纹」诊断法。

‧触扣诊:触摸皮肤、腹部扣诊。

中医、西医该怎么看?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看诊依据

中、西医究竟该如何看?其实中、西医各具优点,必须视实际状况考量,无法逐一详细说明,陈威达医提供几项简单大原则供父母参考(详见表格1)。

表格 1 :中医、西医大不同

中医

西医

大方向

西医疗效不佳或查不出病因

对疾病病因与疗效明确

对家长来说

体质调理、一般疾病、部分急症;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例如:像是过敏性鼻炎、异味性皮肤炎、过敏性气喘;若不知道选哪科看诊,可先选儿科或一般科

传染病预防控制、严重外伤、严重细菌感染疾病,先看西医确认状况,做紧急处理。若不知道选哪科看诊,可先看一般小儿科,再依情况转给小儿专科、次专科

内科

建议体质差者务必看中医调理

体质好者可自行决定看中医或西医

外伤

一般扭挫伤或开放性伤口、骨折经西医处理后,中医有许多特别的消肿止痛、帮助肌肉修复、骨头愈合的中药及外用药布等。

任何严重外伤都是先看西医急诊,做完检查后再决定处理方式,例如:外伤缝合、骨折手术打石膏等

建议

看过多次西医而症状未改善,可再看西医细分的各小儿专科,若未改善建议看中医。

看过多次中医而症状未改善,可看西医确定疾病诊断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优点比较

陈威达医师强调,依据实际的临床状况,绝大多数父母或长辈都先带小朋友看西医,待状况缓解后或看过多次西医而症状未改善,才会看中医。当中医改善症状后,或发现孩子发病频率、严重程度远比之前减轻且更快恢复,看中医的次数就越来越多,甚至日后若有任何不适,都选择看中医。事实上,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以下说明供家长参考(详见表格2)。

中医

西医

特点

千年临床治疗经验,实践的方式所摸索出来的智慧 着重脏象、经络穴道及精气神 现代西医虽百年,但有先进的科技与仪器协助,发展快速。 着重局部解剖、仪器科技及手术

理论模式

注重整体互动关系:中医注重体质及「因」,看待人体较偏向是有机的整体性运作。 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呈现相互动态平衡,具联系关系,例如:肺与大肠关系密切,有时感冒加上便秘的问题,只要治疗便秘,感冒就会很快好。

西医强调局部实体呈现:西医重检验数值及「果」,看待人体较偏向个别系统的单独运作。 重视局部分析,较少综合性处理,着重于细微的结构,较不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感冒与便秘,不认为两者有任何关联性,治疗上各自处理。

擅长

专长调理体质,治疗慢性病、免疫调节、过敏性等疾病,会将人与气候环境、病原体之间的因素放在一起做考量,例如:幼儿生长的环境,在基隆多雨、新竹多风、南部天热、北部偏冷,虽然同样是感冒,但思考用药的方向完全不同。 四季气候不同,思考用药的方向也完全不同。

专长急性病(大范围严重感染)、需要手术与仪器治疗的疾病,例如:小儿疝气、先天性心脏病、兔唇等外科手术治疗、早产儿保温箱 擅长病原体、物质环境因素(过敏原)病原体、过敏原确定诊断。

诊断、治疗

辨证:对于疾病发展变化的整体大方向掌握清楚 治疗有效为重 治疗重平衡疏导,恢复自愈力、提升免疫力、抗病力 辨病:对于疾病的病理组织细微掌握比较清楚 诊断明确为重 治疗重对抗控制症状,切除病灶控制疾病扩散,更换身体零件。

药物

生药、天然物,使用得当副作用较小 药理认知为性味归经 用药理念为标本同治、复方配伍 化学药物,副作用较大,但会监控。 药理认知是药理学、药物动力学 用药理念是单方专攻病症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中医治疗3疾病

根据两位中医师的看法,适合看中医的疾病有小儿感冒、小儿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小儿厌食、小儿遗尿等,有些病症也可以采取中、西医合并治疗方式来调理,陈威达医师强调,中医除了中药之外,还能选用穴位 *** 、捏脊、三伏三九贴、针灸等方法加强疗效,以下列举四种疾病做说明。

1 小儿感冒

感冒是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宋昀医师说,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三种,首先是风寒感冒,症状为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部未红肿,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饮食上要避免寒凉食物,例如:冰品、西瓜、水梨、椰子、柠檬、苦瓜等。其次为风热感冒,症状为发热、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治疗以疏散风热为主,酌用银翘散加减,饮食上避免烧、烤、辣、炸。

最后是暑邪感冒,多发生于夏季,症状为发热、无汗、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恶心、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等,治疗以化湿解表为主,方剂可用新加香薷饮治疗,饮食上避免油腻、生冷。不过,通常小儿感冒会伴随发烧,不少家长认为中医没有退热药剂,陈威达医师解释,中医有许多种不同配方的清热药,发烧状况是不同脏腑的热(例如:肺热、肠热或心热等)、邪热(例如:风热、暑热)、实热虚热等,依不同的发烧证候,给予不同的清热药,通常吃1~2天即可解热降温。

2 小儿气喘

小儿气喘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多数临床状况是发作期,西医处理症状控制后,缓解期才会找中医处理,且康复后中医调理体质,预防再次发作,陈威达医师强调,严重的发作期其实可以采取中、西医一起治疗方式;急性发作期的中药处方治疗,简单区分为热性喘(方用麻杏甘石汤、定喘汤等)、寒性喘(方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中、西医搭配治疗时,中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西药则于饭后30分钟至1小时(若年纪较小可延至2小时)服用。至于缓解期,就以中医为佳,常见治疗以调理肺、脾、肾三大系统为主,方用如肺系统有生脉散、补肺汤、养肺固本汤;脾系统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系统有金匮肾气丸、参蛤散、七味都气丸、还少丹等,饮食上则应避免寒凉。

3 过敏性鼻炎

陈威达医师指出,中医将过敏性鼻炎病因分为内因及外因,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脏腑,主要表现在肺鼻窍,治疗会根据患儿的整体证候体质,依当时状况处方用药。若鼻痒而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涕、每遇风冷则易发作及反复不愈,治疗以温肺散寒为主,选用温肺止流丹或桂枝汤,也常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除了鼻子的症状之外,还可兼见头重头昏、食欲减退、腹胀、四肢倦怠、便软等,治疗以健脾祛湿补肺为主,选用半夏天麻白术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除此,严重时后脑、颈项及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夜尿多等,治疗当温补肾阳,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加减,饮食应忌食或少食寒性、烤炸及乳制品。

异位性皮肤炎

宋昀医师说,小儿的异位性皮肤炎在临床上,中医辨证较常见为两型,第一种是血虚风燥型,病程往往较长,皮肤病灶较乾,可见肥厚苔癣化及脱屑,体质上多有面色无华、毛发干枯、易口干舌躁等症状;脉多细涩、舌淡,治疗上以养血润燥为主,用当归饮子治疗,饮食要忌辛辣,绝不可熬夜。

另一种为湿热型,病灶多见红肿,扪之略热,亦见糜烂,甚者有黄水渗出,往往夏季加重,常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疗上以清热燥湿为主,可考虑消风散加减,少吃乳制品及油炸类食品。基本上,轻微的异位性皮肤炎以中医调理,一个月内可见效,严重者有时必须调理至半年左右。然而,饮食一定要配合医嘱,否则疗程会拖比较久。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孩子不爱吃中药?!

一般中医开给小儿的中药处方,味道都不错,不难以入口,但有些孩子对药味较敏感,可以考虑将甘味王、梅粉等中药矫味剂加入药粉,让孩子较好入口。此外,也可将科学中药药粉用温水冲泡后,加上冰糖、蜂蜜搅拌,或使用注射器、滴管、喂食器、奶瓶、吸管或小汤匙等喂食,亦能于注射器、滴管、喂食器、奶嘴、吸管等前头或小汤匙的边缘,在嘴巴接触的一端沾蜂蜜来喂食。陈威达医师提醒,家长必须注意1岁以下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大的婴儿,严禁使用蜂蜜及其相关制品,避免「肉毒杆菌芽孢或毒素」造成中毒,导致婴儿猝死症不幸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有保存期限,不同剂型有不同保存期限,多数的中药材都怕潮湿、高温闷热的环境,如果保存条件不良,就容易变质,除了减低原有的药效外,更可能从药物变毒物,因此,对于保存期限及方式不能掉以轻心。该如何正确保存中药呢?首先必须放在干燥阴凉且密闭不透光的容器内,外在环境更应选择通风、不潮溼,并且避免阳光直射。以临床最常使用的科学中药而言,有些中药粉含有较滋腻的药材,像是麦门冬、天门冬、熟地等容易受潮,受潮之后会出现结成块状的现象,虽然不代表药物已经变质,但还是不要服用。陈威达医师建议,如果是7天的药,每天拿出1~3包,携带在身上方便服用,其余就密封处理,可防止受潮,特别是在春、夏两季之际。

除了要好好保存中药之外,也得注意中药会随症状改变而改处方的状况,一般开给小朋友的药方,急性期3~5天,很少开到7天以上,除非是慢性疾病(例如:过敏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的调理及调整体质,最多7~14天不等,通常不太会超过14天。陈威达医师叮咛,中医师每次开出来的中药处方,应该在当次开立处方的期限内服用完毕,不要延后服用,尤其是婴幼儿的中药处方。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较快,所开出个人化的中药处方是有「时效性」,如果没有按时服用,过了几天,药方就不对证,药效也会大大降低。

陈威达

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硕士、台湾大学EMBA硕士、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学系/药学士

经历:上海辰新医院中医部顾问、坜新医院中医科主任、教育部部定讲师、中华民国中医儿科医学会会员、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麻醉部、泌尿部研究员

现职: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坜新医院医疗一部部办公室副主任

宋昀

学历:长庚大学中医学系传统医学硕士班、长庚大学中医学系

经历:中医师国家考试及格、西医师国家考试及格

现职: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



  •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 答:小儿气喘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多数临床状况是发作期,西医处理症状控制后,缓解期才会找中医处理,且康复后中医调理体质,预防再次发作,陈威达医师强调,严重的发作期其实可以采取中、西医一起治疗方式;急性发作期的中药处方治疗,简单区分为热性喘(方用麻杏甘石汤、定喘汤等)、寒性喘(方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中、...

  • 通过饮食,调理孩子好体质!名中医告诉你组方秘笈
  • 答:一是要简单,汤料搭配不能太复杂,通常用三四味的食材或药材即可,如果放一大堆食物药材,可使味道混杂,不易为小儿接受,且选择入汤的药材尽量为味淡易入口之中药。此外,药材分量不宜过大,一般为治疗量的1 3即可,毕竟汤不是用来治病,而是用来保健 养生 或辅助治疗的。二是要方便,食材易得,不...

  • 【小儿体质差推拿调理方法有哪些】小儿不同体质的推拿手法是什么_百 ...
  • 答:3、最后用双手拇指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两横指)、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重按3-5下。小儿体质差推拿调理方法四 肺腑脆弱小儿保健法 经常犯呼吸道疾病的小儿可以每天做一做这套强肺卫推拿保健法:具体操作:1、让孩子取卧位,家长推揉肺俞(在背部,当...

  • 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
  • 答: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 揉揉小手、捏捏背,帮助早产宝宝健康成长 以下推拿 *** 手法,是以补脾肾为主,爸妈每日可以帮宝宝做 *** , *** 除了能调补气血、疏通经络外,也能增进彼此的亲子关系,是很好的保健方法。补脾经:健脾补气 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操作方法:...

  • 如何用艾灸提高宝宝免疫力 艾灸哪些穴位能增强小儿
  • 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生病时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等有副作用的药物。艾灸是通过打通经络补充阳气来调节身体系统平衡,激发孩子自我恢复能力,即自愈力,所以没有任何副作用。掌握后,可以在平时为孩子增强抵抗力,有些小病也可以及时起到治疗效果,艾灸是家长们呵护孩子健康的好帮手,也是孩子健康的守护...

  • 育儿:常用小儿推拿可健脾胃,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反复发病
  • 答:分推腹阴阳:主治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等。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揉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增强体质。点按天突穴:祛邪理气...

  • 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中医专家教你简单实用的家庭保健法
  • 答:第一个手法是补脾经。脾经穴在拇指外侧,由指尖推至指根。家长可以用手指沿着孩子的拇指尖直线推到指根,这种手法就叫做补脾经。补脾经可以给孩子补脾气、助运化,对于平时身体素质较好的孩子,可以起到保健作用,而对于消化功能不佳的孩子就更合适了,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厌食、乏力等症状。第二个...

  • 中医小儿保健知识和方法
  • 答:中医小儿保健知识和方法1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 如何改善小儿体质,妈妈们都应该要知道?
  • 答:从根本上调理小儿自身的体质,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使其对致病菌有一个更好的抵抗力。小儿推拿不单单是治已病,而是从根本上调理小儿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中医主张“重预防,治未病”。《黄帝内经》在发病学上,强调“人体的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整理:赵宇舰(hellosw)

  • 怎样给孩子食疗,或者中医调理的方
  • 答:〖 做 法 〗: 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 效 〗: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