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谈谈孟子的“仁政”理想有哪些表现。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2024-06-01m.verywind.com
谈谈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说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让梁惠王自己提出疑问,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当然是仁政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让梁惠王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能实行仁政。
第三部分孟子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则为实行仁政。基本途径包括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在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发展丝织业,让五十岁的人就穿上丝绸衣服,发展畜牧业,让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而推而广之。

扩展资料
孟子和孔子的仁政之不同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点。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可以说是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政

在政治上,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孟子在政治方面最基本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等,都是在向当时的统治者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自周公的“敬天保民”到孔子的“宽民、惠民、富民、教民”,都认识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作用,但在封建社会初期,孟子认为百姓比君主还重要,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论断。但是当时的君主显然不能做到“以民为本”,孟子对此行了严厉的批判和鞭挞:“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诸侯王的骄奢淫逸和穷兵黩武,以及官吏的不负责任和鱼肉人民等黑暗的社会现实。正是因为将人民看得极其重要,孟子又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著名论断。《离娄章句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由此可见,孟子认为能否称王天下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得到民心;而要想得到民心,就要实行“仁政”,由此再次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意义。 2.与民同乐基于“以民为本”的思想,孟子提出了“与民同乐”的主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仁政”学说又一重要的思想内涵。“与民同乐”就是指君王应当与民众共同分享自己的欢乐。《梁惠王章句上》云:“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日:‘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通过对比历史上贤君文王与暴君夏桀,孟子指出,统治者应当与民众忧乐与共,体恤下民。如果统治者将自己的享乐建筑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这种享乐不仅难以持久,也没有快乐可言。孟子“与民同乐”的主张在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它成为之后开明君主调整国家统治与民众关系的准绳,也成为有识之士抨击暴君污吏限制专制统治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思想武器,在调节封建专制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与民同乐”能够缓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对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 孟子的“仁政”学说的主张是什么?
  • 答: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

  • 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 答: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

  • 求大手帮忙 题目:评述孟子的仁政思想 1000字左右,答的好有加分
  • 答: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极力阐发了“仁”的学说,孟子更是承其遗教并进一步发明“仁心”、“仁政”之论,将“仁政”作为他整合社会的根本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孔子那里,“仁”更多表现在个人的道德层面上,而对于孟子来说,孔子的“仁”已经从个人的道德生活拓展到整个社会和政治生活当中,因而,...

  • 孟子的“仁政”具体内容是什么?
  • 答: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 谈谈对孟子的仁政的看法
  • 答:井田制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朱熹评日:“此法不修,则田无定分,而豪强得以兼并,故井地有不均;赋无定法,而贪暴得以多取,故毂禄有不平。此欲行仁政者之所以必从此始,而暴君污吏则必欲慢而废之也。”由此可见,孟子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实行井田制度和适当的税收制度,以保障百姓的基本...

  •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哪些内容?
  • 答:一、性善论为孟子仁政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性善”是孟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由于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所面临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有不同的。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 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 答: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

  • 孟子“仁政”说的内容是什么?
  • 答:孟子的仁政方案有特定内涵,就是关心人民疾苦,解决民生问题。孟子认为,这是政治的第一要务。孔子的仁学主要落实在教化上。在孔子思想中,仁是各种美德的总称。孟子接着讲孔子的教化思想,但是孟子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了解决民生疾苦的社会重大问题上。这是孟子继承孔子思想又发展孔子思想的独特贡献。孟子发现...

  • 孟子仁政的优缺点
  • 答:孟子仁政的优缺点如下:缺点:1、追求绝对完美的道德主义,妄想塑造道德完人。2、君子与小人分明,却没有提出主动将广大民众纳入儒家意识形态的体系的要求,只要求少数君子做到即可,导致儒家知识分子脱离百姓并且导致广大普通民众中流行物质享乐大于道义的庸俗实用主义的观点。3、缺乏终极关怀,视使利于天下安定...

  • 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 答:(二)孟子“仁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以后,成为众多政治家以及思想家辅佐君主的理论支撑,这也体现了其思想的优势以及价值。1.汲取“民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什么是民主呢?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因此,我们的执政党要坚持贯彻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