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是什么意思

2024-06-02m.verywind.com
《公孙丑上》全文——带翻译!~

一、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孟子》一书,原文如下: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二、翻译:
公孙丑问:“先生您要是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能得到推行您的道路,虽然由此而成就霸道和王道,不异于古之霸王之君矣。象这样,您会动心吗?”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后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若是这样,先生比孟贲要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要早。”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决窍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看见可怕的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别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广庭大众下遭到鞭打一样,他不受制于贫贱的人,也不受制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君主看作如同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不尊敬诸侯,受到辱骂必然要回骂。
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在失败的情况下还要看到胜利,如果估量敌方的强弱而后前进,思虑胜败后才交锋,就是害怕敌方的三军。我怎么能因为必胜才战斗?我只要无所畏惧就行了。’孟施舍象曾子,北宫黝象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道谁更好些,然而孟施舍却能遵守约定。
从前曾子告诉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大的勇敢,反躬自问而不退缩,虽然是平民,我也不恐惧;反躬自问而退缩,虽然有千万人,我也前往。’孟施舍保持无所畏惧的态度,又不如曾子之遵守约定了。”

扩展资料:
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译文:公孙丑,孟子的弟子,齐国人。孟子一生没有做过官,公孙丑因此问他。)
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记录于《公孙丑章句·下》。
公孙丑和他的老师孟子一样,终生都没有做过官。当时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各大国都采用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富国强兵,而儒家的思想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早已不受欢迎。
到了后来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孔孟讲究“仁”“礼”的一套又被历代皇帝所采纳。到了北宋,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公孙丑被追封为寿光伯。

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意思是:’孟施舍保持无所畏惧的态度,又不如曾子之遵守约定了。
注: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附:原文

孟子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翻译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看见可怕的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别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广庭大众下遭到鞭打一样,他不受制于贫贱的人,也不受制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君主看作如同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不尊敬诸侯,受到辱骂必然要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在失败的情况下还要看到胜利,如果估量敌方的强弱而后前进,思虑胜败后才交锋,就是害怕敌方的三军。我怎么能因为必胜才战斗?我只要无所畏惧就行了。’孟施舍象曾子,北宫黝象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道谁更好些,然而孟施舍却能遵守约定。从前曾子告诉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大的勇敢,反躬自问而不退缩,虽然是平民,我也不恐惧;反躬自问而退缩,虽然有千万人,我也前往。’孟施舍保持无所畏惧的态度,又不如曾子之遵守约定了。”

1、第一段“昔者……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译文如下:

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2、第二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译文如下:

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3、第三段“孟子曰……此之谓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三节,译文如下:

孟子说:“倚仗实力假装爱民的人是霸道,行霸道就可以建立大的国家。依靠治理规律而爱民的人是王道,行王道不一定要大国;商汤凭借七十里国土,周文王凭借百里国土就使人心归服。倚仗实力使人民服从,并不能使人民心服,是因为实力不能供养人民。依靠治理规律使人民服从,人民心中喜悦而诚心诚意归服。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诗经》上说:‘从西面到东面,从南面到北面,没有司法人民就不归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第四段“无恻隐之心……智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节,译文如下:

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
  • 答:1、第一段“昔者……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译文如下: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2、第二段“我善养吾...

  • 虽千万人吾往矣全文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 答:<<孟子·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关于勇敢的一段论述,意思是说:是否勇敢全在于你是否正确,而不是面对的对象,如果不合道义,即使是在平民面前又怎能不害怕?若自己坚持的是正义...

  • 关于孟子说的一句话,谁知道的
  • 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 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 也。”《孟子》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二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 乎?”孟子曰:...

  • 虽千万人亡矣的后句
  • 答:没有后句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 虽千万人吾往矣什么意思?
  • 答: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释义:自反释义为自我反省,缩有理直之意;褐宽博是指黎民百姓;惴应该解释为害怕;翻译: 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希望能勇敢吗?我曾从...

  • 为了迎接你虽千里不说路远,求文言文原句,好像是孟子里的吧
  • 答: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道乖者 不以咫尺为近 故有跋涉而游集 亦或密迩而不接 葛洪说的。。

  • 虽千万人吾往矣什么意思
  • 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意思是“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

  •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 答: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原文: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

  • 虽千万人吾往矣什么意思
  • 答: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孟子战国...

  • 往矣二字出自哪里
  • 答: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