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儿子被煮成肉羹,乐羊不为所动,他的结局怎么样?

2024-06-02m.verywind.com
~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上演过无数悲壮的场面。作为三军主帅,同样难免面对艰难的抉择,甚至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骨肉至亲被敌人残害,却无法施救,只能强忍悲痛,以图日后复仇。在战国时期,便发生了这样的一场惨剧。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乐羊,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将。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各自积极扩充战备,忙着开疆辟土。当时,魏国见到鲜虞族人建立的中山国疏于防备,觉得有机可乘,便积极备战,决心吞并中山。

当时魏文侯选出的主帅,便是大名鼎鼎的乐羊。乐羊的生卒年不详,但史书记载其是一代名将。相传,后来曾率军险些灭掉齐国的乐毅,便是乐羊的后代。

在乐羊领兵出征中山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极为震撼的事情: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战国策》

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将。乐羊对中山国发起攻势,中山国的国君命人抓了乐羊的儿子,并将其残忍地烹杀了。更令人骇然的是,中山君竟然还叫人给乐羊送去了一杯。面对敌人送来的肉羹,乐羊二话没说,竟当众一饮而尽。魏文侯见乐羊的这一举动,感慨到:“乐羊是为了我才吃了自己儿子的肉啊!”

除了《战国策》,乐羊食子的故事还见于《说苑·贵德》一文中: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以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以愈急。中山因熟其子而遗之。乐羊食之尽一杯。——《说苑·贵德》

这段文字比前文《战国策》中的记载更为详实和生动。当时,中山国为了逼迫乐羊退兵,将乐羊的儿子悬挂起来。可是,乐羊却不为所动,反而命人继续发动攻势,最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被敌人杀害。在接到敌人送来的这杯肉羹后,乐羊竟一饮而尽。

乐羊并非不爱惜儿子,但在这位将领眼中,两军交战之际,骨肉至亲都该抛之脑后,否则便会因小失大。与此同时,乐羊当众将一杯肉羹喝完,也向部将和敌国展示了自己誓死攻破敌城的野心。

故事的结局,大家自然也能猜到,这场鏖战最终以乐羊的胜利而告终,中山国被魏国所灭。关于魏灭中山的时间,史家考证当发生于公元前406年前后,而整个战争大约持续了三年多。

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乐羊食子的时间,但从情理上来分析,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其子乐舒的处境自然就十分危险了。参照中山君的残忍做法,此事应发生在两国交恶之际。由此推断,在乐羊食子之后的第三年,这位将领终于率军踏平了中山国,为自己的儿子报了仇。

在灭掉中山国后,乐羊一度风光无限,他拜将封侯,领兵镇守着新攻下的土地和城池。不过,胜利之后的乐羊也渐渐自傲起来,慢慢遭到了魏国国君的怀疑。《说苑·贵德》一文中,也曾提到了魏文侯的态度——“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乐羊为攻下中山国,不惜牺牲自己儿子,自然是一位异常刚毅的军事家。可是,即便乐羊获胜,却也令国君为之骇然。试想,一个能当众喝下用自己儿子煮成的肉糜的人,到底有多么可怕?

说道这里,乐羊食子倒也绝非是孤立。此前,姬昌被商纣王囚禁时,纣王为试探他,竟将其嫡长子伯邑考烹杀,并分赐给姬昌。结果,姬昌满怀悲痛却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将肉羹给吃了。

在楚汉之争时,项羽捉了刘邦家人,威胁着要把刘太公烹杀了。可是,刘邦竟然表现得若无其事,还打趣项羽,说咱们是一起喝酒的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咱爹给烹杀了,到时候别忘了分给我一杯。

这个场景,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有人说,项羽最终放了刘邦老爹,是因为出于贵族精神,不屑于用市井无赖的法子来逼迫刘邦。可是,考虑到前文所讲的姬昌、文王食子的先例,项羽是已然知道烹杀刘太公不仅无法动摇刘邦,反而会让对方更加同仇敌忾,让自己更加被动。

当然,关于乐羊食子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乐舒见不能劝退父亲乐羊退兵,便回中山自尽了。中山君听从大臣的建议,将乐舒的尸体烹熟后给乐羊送去,想依次击溃乐羊的心理防线。只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如此也未能扭转败局,最后还是让乐羊攻破了城池。

无论是姬昌、乐羊,还是后来的刘邦,都是异 常刚毅的人。在你死我活的征伐中,有时候个人感情自然会成为牵绊。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够将骨肉亲戚暂时割舍。至于商纣王、中山君等人的做法,自然更是残忍无比。



乐羊最后率领了大军攻打下了中山国,后来被魏国的国君封侯,但是因为乐羊功高震主,后来被魏国的国君杀害。

之后,中山国被魏国所灭,败将封侯,一时风光无限,不久,变得非常自傲,受到了国君的怀疑。

虽然儿子被杀害,但乐羊赢得战场上胜利,并且消灭中山国为儿子报仇。之后被魏国国君封侯,但是也因为他的功劳和自傲的性格被国君忌惮。

  • .战国人物,传说喝下儿子煮成的肉羹是谁?
  • 答:周文王姬昌。纣王将姬昌囚禁在羑里,文王长子伯邑考前去探望,纣王为测试姬昌忠心,竟将伯邑考斩杀,做成肉羹,给文王吃,文王食毕使者才告诉文王,这是他儿子。文王心如刀割,但为保全性命,只得强忍悲痛,作事不关己状。使者回禀纣王,纣王大笑:“姬昌连自己儿子都忍心吃,还算是什么圣人呢?”于是对...

  • 乐羊为魏将原文及翻译,乐羊为魏将原文及翻译
  • 答:【原文】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译文】乐羊做魏国将领,进攻中山。他的儿子当时正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煮了,做成肉羹送到乐羊那里,乐羊把肉羹吃了。古往今来都称颂说:乐羊吃自己的儿子来...

  • 年羹饶文言文翻译
  • 答: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译文】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

  • "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求解释
  • 答:【原文】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译文】乐羊做魏国将领,进攻中山。他的儿子当时正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煮了,做成肉羹送到乐羊那里,乐羊把肉羹吃了。古往今来都称颂说:乐羊吃自己的儿子来...

  • 古文<<巧诈不如拙诚>>翻译
  • 答:译文: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喝了起来,一杯全喝完了。乐羊攻占中山国之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起他的心地来。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这只...

  • 问一个历史故事
  • 答:中山国无计可施,把他儿子煮了,肉汤送给他,希望通过打击其情绪来挫败魏军。乐羊指着儿子的肉羹大骂一顿之后,吃得一干二净,并下令火速攻城,终于灭掉中山(不久又复国)。当时魏国朝廷内部许多人诬陷乐羊,说他与儿子私下商量好了,不会卖力攻城。由于中山国城池坚固,攻城日久,这种诬告之词越来越多。

  • 大将为表忠心,吃了儿子的肉,为何反遭到国君的鄙视?
  • 答:就在魏国上下对乐羊将军百般猜忌的时候,中山国国君把乐羊将军的儿子给杀死了,而且还制作成了肉羹送给乐羊将军,乐羊将军为了表达自己抗敌的决心和对魏国的忠心,强忍着哀痛吃掉了肉羹。魏国国君得知此事以后对乐羊将军的忠心大为赞叹,结果魏国的大臣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乐羊将军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得...

  • 乐羊食子:大将为表忠心吃儿子的肉,为何却遭到国君的鄙视?
  • 答:乐羊为了更好地表达忠实,悲痛吞掉孩子的肉,满以为能够打动魏文侯,结果却弄巧成拙,这是怎么回事?最初,魏文侯觉得乐羊为了更好地国家吃了孩子的肉,这是巨大的忠实个人行为,本来打算对他进行重赏。但是却遭受大臣们的劝说,他觉得乐羊处世冷酷残酷,既然他连亲儿子的肉都敢吃,之后还有谁的肉不敢...

  • 易牙烹子,乐羊啜羹
  • 答:乐舒曾率军杀死了魏相翟璜的儿子翟靖,但翟璜不计前嫌,推荐自己的门客乐羊为将,讨伐中山,魏文侯同意了。乐羊兵临中山城下,中山国君将其子乐舒吊在城墙上,以其子作人质,威胁乐羊若不退兵,便烹其子。然而乐羊竟不为所动,悍然发动攻城。中山国君一怒之下,杀死了乐舒,并把他煮成人肉羹,送给...

  • 儿童最经典的寓言故事3则,儿童最经典的寓言故事3则
  • 答:不料,乐羊面对此事仍毫不动心,一点怜子之心也没有,一丝悲伤之情也不见,反而将用儿子血肉做成的羹汤吃了个干净,然后率领着魏军向中山国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乐羊攻城态度坚决,不拿下中山国决不罢休。经过几番激战,中山国终于被乐羊所灭。战争结束,魏国的疆域又开拓了一大片,乐羊为魏王立了大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