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史书,元朝又为何不修西夏史? 为什么二十四史里面没有“西夏”的历史?

2024-06-01m.verywind.com
二十四史里,为什么没有《西夏史》~

有专家考证说,党项人是鲜卑族的后裔,与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均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笔者不同意这个考证。党项人的祖先应该是初唐的拓跋赤,是大月氏人和汉人的混血儿,李元昊在上宋仁宗的表章中说:“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可见党项人与中国北方其他的少数民族毫无血缘联系。西夏强盛的时候,占领了河套地区和现在的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使得蒙古各游牧部落备受欺凌。那个时候,蒙古人还处于最原始的部落社会,连弱小的女真人也不如。
   等到蒙古铁骑可以纵横天下的时候,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女真人完全缴械,宋朝人彻底臣服,东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几无敌手,偏偏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的时候,遇到了党项人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先后发起六次猛烈的进攻,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均无功而返。1226年初秋,新一轮的打击又开始了,这一仗更加惨烈,连成吉思汗自己也被一支呼啸而来的羽箭射死。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铁血残阳中的西夏城楼上才竖起了蒙古人的大纛。
   对这个可怕的强劲对手,蒙古人心中有着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和挥之不去的仇恨,“长生天”都不会原谅西夏国杀死一代天骄的“罪孽”,何谈为它修史?就让西夏王朝成为一个历史的背影,模模糊糊地留存在世人的记忆中吧。

西夏本有国史,史载,斡札箦即为掌国史者,有夏一代,斡氏世掌国史,其子弟中多知书者。仿唐设国史馆之制,西夏仁宗于天盛十三年(1161)春正月,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俾修《实录》。同年夏五月,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实录》。夏国文臣所作的国史及实录必是用蕃书即西夏文写就,到清末还有传本。据柯劭忞《西夏纪序》载,光绪七年(1881),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四川成都客居,他曾见到有人收藏数册西夏国史,王懿荣认为皆用梵字写就,柯劭忞指出非梵字,是西夏文,嘱咐王懿荣速去购买,但藏史人视之为鸿宝,不肯出售。此后该书的下落便成了不解之谜。西夏国亡,其图籍皆没于元,元人修西夏史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
然而,元政府似乎并未打算给西夏国修专史,对于这个与自己一样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元政府在修史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元朝建立不久,即着手组织编写宋、辽、金三史。但因三国同时存在,究竟应以谁为正统,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朝廷内部意见不一。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一派则坚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从而影响修史工作的进行。元顺帝时,脱脱任中书左丞相,主张宋、辽、金各为一史,独自成书,各与正统,各与其年号,并钦定修史义例。至正三年(1343)三月,元顺帝采纳脱脱的建议,诏修宋、辽、金三史,令脱脱为都总裁,主持修史。至正五年(1345)十月,三史即告完成,皆署脱脱等修。西夏国的存在,毕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元朝史官在《宋史》、《辽史》和《金史》中分别有两卷《夏国传》、一卷《西夏外纪》和一卷《西夏传》,算是对西夏历史作了总结。在作这样的总结时,元人参考了一些西夏文献,其中以汉文西夏文献为主。修《宋史·夏国传》时,明确提到的汉文西夏文献是宋人孙巽编著的《夏国枢要》。《宋史》卷486《夏国传论》曰:“今史所载追尊谥号、庙号、陵号,兼采《夏国枢要》等书,其与旧史有所抵牾,则阙疑以俟知者焉。”修《辽史·西夏外纪》未言史料来源,清人黄任恒撰《补辽史·艺文志·史部·载记类》著录有《夏国史》,这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西夏史书,辽时此书尚存,元人修夏国传时不知是否参考。

修《金史·西夏传》时,提及了一部重要的西夏史书《西夏世次》。《金史·夏国传赞》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托跋氏。”《西夏世次》(又叫《西夏国谱》)是一部西夏人编修的西夏史籍,内容二十卷,以叙夏国帝王世次为主,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著作。《西夏书》卷3《罗世昌传》载:“罗世昌者,金承安二年、夏天庆四年(1197)八月官宣德郎,同武节大夫折移俊入贺天寿节。泰和八年,夏应天嘉定三年(1208)三月,以观文殿大学士同枢密使李元吉如金奏告。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1225)九月,金与夏国合议,定夏主称弟,各用本国年号。时世昌进官南院宣徽使,同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李仲谔、中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聘于金。世昌尝述其国之谱叙世次,盖亦当时文臣也。”《西夏书事》卷42“宋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冬十月”条载:“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世昌自奉使回,见金势日蹙,每言金援不足恃,劝德旺为自强计。及纳赤腊喝翔昆,力谏不从,遂乞休,三请方许之。世昌,世属银州乡里,已破,流寓龙州,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西夏世次》由于是夏人所编,其史料的可靠性要远胜他史,惜其不传于今。
元人修宋、辽、金三史夏国传,除参考当时官府所藏的汉文西夏史籍外,在袁桷的建议下,还发动所有编史人员访求散落民间的西夏史籍。袁桷,字伯长,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是宋、辽、金三史的重要编修人员之一。在其《清容居士集》卷41《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条例事状》中,袁桷开列了一个书单,书单中罗列了他访求到的九部书的书名,明确记载西夏事的书有两部,即《赵元昊西夏事实》和《西夏事宜》。这两部西夏书历代公私目录均未见著录,作为修史书的重要参考文献,两书的内容或许已散入到三史夏国传中了。

有专家考证说,党项人是鲜卑族的后裔,与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均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笔者不同意这个考证。党项人的祖先应该是初唐的拓跋赤,是大月氏人和汉人的混血儿,李元昊在上宋仁宗的表章中说:“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可见党项人与中国北方其他的少数民族毫无血缘联系。西夏强盛的时候,占领了河套地区和现在的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使得蒙古各游牧部落备受欺凌。那个时候,蒙古人还处于最原始的部落社会,连弱小的女真人也不如。
   等到蒙古铁骑可以纵横天下的时候,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女真人完全缴械,宋朝人彻底臣服,东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几无敌手,偏偏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的时候,遇到了党项人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先后发起六次猛烈的进攻,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均无功而返。1226年初秋,新一轮的打击又开始了,这一仗更加惨烈,连成吉思汗自己也被一支呼啸而来的羽箭射死。一直到第二年的初春,铁血残阳中的西夏城楼上才竖起了蒙古人的大纛。
   对这个可怕的强劲对手,蒙古人心中有着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和挥之不去的仇恨,“长生天”都不会原谅西夏国杀死一代天骄的“罪孽”,何谈为它修史?就让西夏王朝成为一个历史的背影,模模糊糊地留存在世人的记忆中吧。

西夏本有国史,史载,斡札箦即为掌国史者,有夏一代,斡氏世掌国史,其子弟中多知书者。仿唐设国史馆之制,西夏仁宗于天盛十三年(1161)春正月,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俾修《实录》。同年夏五月,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实录》。夏国文臣所作的国史及实录必是用蕃书即西夏文写就,到清末还有传本。据柯劭忞《西夏纪序》载,光绪七年(1881),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四川成都客居,他曾见到有人收藏数册西夏国史,王懿荣认为皆用梵字写就,柯劭忞指出非梵字,是西夏文,嘱咐王懿荣速去购买,但藏史人视之为鸿宝,不肯出售。此后该书的下落便成了不解之谜。西夏国亡,其图籍皆没于元,元人修西夏史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
然而,元政府似乎并未打算给西夏国修专史,对于这个与自己一样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元政府在修史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元朝建立不久,即着手组织编写宋、辽、金三史。但因三国同时存在,究竟应以谁为正统,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朝廷内部意见不一。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一派则坚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从而影响修史工作的进行。元顺帝时,脱脱任中书左丞相,主张宋、辽、金各为一史,独自成书,各与正统,各与其年号,并钦定修史义例。至正三年(1343)三月,元顺帝采纳脱脱的建议,诏修宋、辽、金三史,令脱脱为都总裁,主持修史。至正五年(1345)十月,三史即告完成,皆署脱脱等修。西夏国的存在,毕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元朝史官在《宋史》、《辽史》和《金史》中分别有两卷《夏国传》、一卷《西夏外纪》和一卷《西夏传》,算是对西夏历史作了总结。在作这样的总结时,元人参考了一些西夏文献,其中以汉文西夏文献为主。修《宋史·夏国传》时,明确提到的汉文西夏文献是宋人孙巽编著的《夏国枢要》。《宋史》卷486《夏国传论》曰:“今史所载追尊谥号、庙号、陵号,兼采《夏国枢要》等书,其与旧史有所抵牾,则阙疑以俟知者焉。”修《辽史·西夏外纪》未言史料来源,清人黄任恒撰《补辽史·艺文志·史部·载记类》著录有《夏国史》,这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西夏史书,辽时此书尚存,元人修夏国传时不知是否参考。

修《金史·西夏传》时,提及了一部重要的西夏史书《西夏世次》。《金史·夏国传赞》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托跋氏。”《西夏世次》(又叫《西夏国谱》)是一部西夏人编修的西夏史籍,内容二十卷,以叙夏国帝王世次为主,很可能是一部汉文著作。《西夏书》卷3《罗世昌传》载:“罗世昌者,金承安二年、夏天庆四年(1197)八月官宣德郎,同武节大夫折移俊入贺天寿节。泰和八年,夏应天嘉定三年(1208)三月,以观文殿大学士同枢密使李元吉如金奏告。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1225)九月,金与夏国合议,定夏主称弟,各用本国年号。时世昌进官南院宣徽使,同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李仲谔、中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聘于金。世昌尝述其国之谱叙世次,盖亦当时文臣也。”《西夏书事》卷42“宋正大二年、夏乾定三年冬十月”条载:“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世昌自奉使回,见金势日蹙,每言金援不足恃,劝德旺为自强计。及纳赤腊喝翔昆,力谏不从,遂乞休,三请方许之。世昌,世属银州乡里,已破,流寓龙州,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西夏世次》由于是夏人所编,其史料的可靠性要远胜他史,惜其不传于今。
元人修宋、辽、金三史夏国传,除参考当时官府所藏的汉文西夏史籍外,在袁桷的建议下,还发动所有编史人员访求散落民间的西夏史籍。袁桷,字伯长,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是宋、辽、金三史的重要编修人员之一。在其《清容居士集》卷41《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条例事状》中,袁桷开列了一个书单,书单中罗列了他访求到的九部书的书名,明确记载西夏事的书有两部,即《赵元昊西夏事实》和《西夏事宜》。这两部西夏书历代公私目录均未见著录,作为修史书的重要参考文献,两书的内容或许已散入到三史夏国传中了。

历史书是理解古代史最直观的部分。虽然历史书不能被完全相信,但它们相对更有权威。历史书以“二十四史”而闻名。你知道《二十四史》里有哪些历史书吗?有一件事很奇怪。二十四史甚至包括辽史和晋史。

一、二十四个历史是什么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王朝写的二十四部历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作风格被历代接受为一种正式的历史写作方法,所以像《史记》这样以传记形式书写的史书将被称为“正史”。始于传说中的黄帝(约2550年前),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3213卷,4000万字。它是用传记和传记统一的传记风格写的。1921年,民国总统许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称之为“二十五史”和“二十四史”。然而,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包括“新元史”,而是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这两本书都被列入正史,那么“二十六史”就形成了。《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传记史书的总称。按照历史记载的朝代顺序,它们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共3217卷(《韩曙》、《侯韩曙》、《舒威》和《唐书》两卷多卷,实际3300卷),约4700万字(中华书局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崇祯皇帝,记述的范围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传记史书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纵横交错,以传记、传记、表格和记录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记录了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它以中国朝代的兴衰为框架,反映了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4000年连贯完整历史记录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值得进一步发展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二、西夏为什么没有历史

有人这样描述西夏:“它像鹰一样升起,又像鹰一样消失。”西夏就像一颗神秘的彗星匆匆而过,不仅西夏的下落成为一个谜,西夏的历史也是一片空白,消失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二十四史中有辽、金、宋,但没有西夏。中国有几千年的造史传统,元朝为什么不编纂西夏史呢?西夏不是一个随意的小国,而是当时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力量!公元982年,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李·背叛了宋朝,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王朝。到1227年被摧毁时,它已经服役了200多年,比北宋、辽金时期的服役时间还要长。在西夏的鼎盛时期,“黄河向东,玉门向西,小关向南,沙漠向北”。其领土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和陕西北部,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西夏非常好战,200多年来与邻国频繁交战:与宋朝有15次大战,与辽国有2次大战,与金国有约25次大小战争,与蒙古至少有8次大战(灭亡前20年)。西夏常备军约有70万,但由于西夏实行清兵制度,在战争期间“每年60岁以下,15岁以上都自带弓箭甲胄随身携带”,所以专家估计西夏人口超过300万。在这个问题上,流传最广的谣言之一是成吉思汗的死与西夏人有关。蒙古战士为了报复屠杀了西夏人。元朝建立后,这种仇恨自然继续,西夏没有历史。1227年,成吉思汗率军围攻西夏首都兴庆州。六个月后,这座城市完全没有食物,西夏皇帝李遂不得不投降。但此时,成吉思汗病危,不久后死在六盘山。在他去世之前,他留下了三个遗憾:一个是任命一个沃库泰的继承人;二是命令人们隐瞒他的死亡,让西夏贵族投降,并被赶尽杀绝;三是提出灭宋灭金的策略。西夏末代皇帝李遂投降后,所有跟随他的西夏族人和大臣都被处死。然而,蒙古方面很快将兴庆州的屠杀扩大到三天三夜,杀死了该市所有的人。不仅兴庆政府,而且大屠杀很快蔓延到西夏。由于蒙古人把成吉思汗之死归咎于西夏人,他们拒绝在元朝建立后修复西夏人的历史,并想彻底摧毁西夏,以此来安慰成吉思汗在天堂的精神。然而,这种说法有点天真,完全抹杀了忽必烈的浮夸和才华。蒙古可汗死在渔船门口。忽必烈没有为了报仇而杀了这座城市。后来,他对南宋(与金朝相比)的投降相对宽容。蒙古和金国之间的仇恨甚至更大。两者之间已经有过多次战争,而且他们有不共戴天的敌人。宋金时期,元朝编辑了《宋史》和《晋史》。

三、元朝为什么不为西夏修史书

事实上,元朝没有为西夏创造历史是因为这三个原因。首先,蒙古人对西夏的屠杀导致了一大批知道西夏文字的贵族的死亡。大量的官方文件被销毁(蒙古人焚烧、杀害和掠夺,但他们不像小荷那样收集文件)。幸存的党项贵族也只有他们的姓氏被埋葬,党项神秘地消失了。第二,西夏在1227年被摧毁,忽必烈在1260年掌权,元朝在1271年建立。中国被分隔了半个世纪。蒙古以前消灭西夏的政策导致忽必烈找不到一个了解西夏历史和足够西夏史料的人。第三,西夏不使用汉语,只使用西夏语。西夏文字的结构是以汉字为蓝本,但笔画非常复杂和不友好,这决定了只有少数西夏人掌握了它。到元朝建立时,几乎没有人能阅读有限的西夏档案。这样,如何修复历史?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问题,比如西夏自己不记载历史的传统。如上所述,西夏是好战的,这个国家的历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战争,战争,或战争。一个好战的国家本身可能会轻视历史记录。如果后代想要修复历史,自然很难找到足够的史料。

西夏没有历史也是正常现象。北方民族通常没有记录历史的传统。匈奴和土耳其的详细历史是什么?大部分历史是由中原王朝记录的。例如,即使辽国和金国都是文化本土化的,辽国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国家历史回顾”。晋国与辽国相似,最终保留了大量的资料(辽金档案往往有中文版本)。后来的《辽史》和《晋史》才和西夏的《辽史》一样。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元朝是原先蒙古人建立的,蒙古铁骑打到西夏时战事不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成吉思汗也是被西夏军队的一支羽箭受害,这就是元朝不修西夏史的原因。

二十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元朝不修西夏史是因为它不认为西夏是正统王朝,而且二者有,成吉思汗死于西夏的“私仇”。

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没有修西夏史,首先西夏有他们自己的文字记载,后来因为元朝对他们的讨伐,所遗留的文字记载不多,而且也没有人懂,其次就是西夏的昌盛,属于来得快去的也快的那种,所以也没来得及记载。

  • 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史书,元朝又为何不修西夏史
  • 答: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 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史书,元朝又为何不修西夏史?
  • 答:《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共3217卷(《韩曙》、《侯韩曙》、《舒威》和《唐书》两卷多卷,实际3300卷),约4700万字(...

  • 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史书?元朝为何不修西夏史?
  • 答: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 二十四史都包括哪些书,这些书为何被称为正史?
  • 答: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

  • 《二十四史》包括?
  • 答:《二十四史》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辽史》、《金史》、《元史》、《明...

  •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 答:二十四史的影响 “二十四史”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

  • 二十四史分别是什么
  • 答: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

  • “二十四史”都指哪些?
  • 答: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

  • 二十四史
  • 答: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

  • 二十四史书是指那些?
  • 答:2、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 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