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感言集之23:存心养性事天

2024-06-02m.verywind.com
~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对于开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道出了孟子作为大儒的个人修身养性以待天命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这个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尽最大可能,运用心灵的思考与探索,净化心灵,清除杂念,排除贪婪之心、投机之心,不仁之心,才会体验到人性向善的纯粹”,这个尽心是修养身心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知其性,则知天矣”也就是说唯有经过第一阶段的努力,尽心去探索去思考,去其沉渣,究其根本,我们终于能够体悟到人性向善的纯粹,知道人性向善的纯粹,那么我们就能够比较容易的领悟到上天赐予我们的使命,这个就是我们要知道的天命;

      第三阶段:“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第一阶段尽心修炼,去伪存真,体验到人性向善的纯粹,到第二阶段领悟到上天赐予我们的使命,然后就顺利过渡到了第三阶段,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运用心灵思考的办法,去蓄养人性向善的纯粹,竭尽全力像侍奉上天一样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总而言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这一生一世,不管寿命是长是短,都时刻要保持一种修身养性的状态以等待天命的召唤,这就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办法。

       

        整个修身养性的流程是:

        尽心知性—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

        如果我们坚持按照孟子这种方法去修炼,那么我们是非常容易开悟,这种开悟的结果就是“知天命”,真正懂得通过修炼就“知天命”,就不需要非等到孔夫子“五十而知天命”。

        孟子讲的这个尽心,个人觉得这个尽,理解为净化的意思,尽心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过程,一个人不尽心去做事,很难成功,这个尽心就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思维运作的模式,用老子《道德经》的观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认为这就是尽心的最佳描述。

      尽心指的是去伪存真,去掉贪婪的心、伪善的心、投机的心、不仁的心,保留一颗良善之心,保留人性向善的纯粹,有了这样纯粹的心,我们就很容易感悟领悟到上天赐予我们的使命,这就是天命,这种天命是一种人类集体宏大的愿力,超越弱小个体的局限,知天命懂天命的人就是哪种开悟的人,他们非常清楚“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尧舜禹汤这些古圣先贤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知天命,懂天命,带领早期原始部落走向更进一步的文明。

        所以“存心养性事天”这三个步骤三个阶段告诫我们,唯有保留一颗良善之心,才能畜养浩然之气保持人性的纯粹,以侍奉上天的态度去完成我们人生的使命。

余超林早《孟子》感言集之23:存心养性事天

   

  • 存心养性的意思
  • 答: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成语繁体:存心养性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修心养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修心养性 成语例句: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二程全书 外书十二》...

  • 修行的儒教修行
  • 答: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

  • 存养是什么意思
  • 答:”赵岐 注:“能存其心,养育其正性,可谓仁人。天道好生,仁人亦好生,天道无亲,惟仁是与。行与天合,故曰‘所以事天’。” 宋 张载 《西铭》:“存心养性,君子之所以事天也。”后来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等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方法,即本于此。以上内容参考:词典网-存心养性 ...

  • 修炼的儒教修炼
  • 答: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

  • 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急的
  • 答:孟子认为,“修身”为治天下的开始,是治国的根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加强“修身养性”功夫的方法和途径。一是“存心养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1]P224)这段披上“天命”神秘色彩的语言其大意是:...

  • 《孟子》读后感,谁有?在线等。原创最好!私聊我啊!
  • 答: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正因为人们存在着内在的鲜艳的道德意识,所以人性是善的。第三,人们的行为如有不善,是由于后天的外在环境造成,不是人性本身边不善。第四,对于这种善的本性,或者善的本心,必须着意的加以培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于专心致志的存心养性。《孟子》中...

  • 养生的儒教修炼
  • 答: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

  •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
  • 答:3、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宋·张载《西铭》解释: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两汉·诸葛亮《诫子书》解释: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

  • 关于孟子,荀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 答:孟子认为,人性是倾向于善的,重要的是把善性扩充起来。在孟子看来,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就在于“存心养性”,在于求其放心。 孟子从其仁政说出发,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善教”对社会的作用比“善政”更重要。“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善教”是成为孟子实施其...

  • 动心忍性
  • 答:所以道家说要“修心炼性”,先要修炼,在动心忍性或明心见性之间,不经过修炼是不行的。儒家的修炼为“存心养性”,孟子这里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的是什么心?存一个仁心、善良之心,一个纯净无瑕,犹如万里青天无片云的天理之心。而养性,把人性原来善良的一面,加以培养、扩大、成长。 已赞...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